推進城鎮化建設工作調研情況匯報

二、 主要存在問題和原因

(一)舊城區的存在問題及原因

1、城鎮交通道路窄,路況差,斷頭路多、交通網路不完善。舊城區現往東的出口只有先鋒路,主路面寬為13m,南北貫通的只有橋北路,主路面寬為19m,西出口只有環城路,主路面寬為12m。主街共有曙光路、環城路、松崗路、先鋒街、南門街、北門街、學宮街、大觀街及下濠基、城北路、松鶴街等幾條又窄路面又爛的街道。其中最寬的先鋒路和環城路是19m,最窄的學宮街只有13.4m,北門街主路面只有10m。因北環路未建成,城北路目前還是一條斷頭路,建築密度大,居住人口多的上廓街、下廓街等江北一帶,目前能夠通車的只有南門街和下濠基,交通非常不便。橋北路是舊城的主要交通幹線,但,能夠與這條路接通的只有曙光東、先鋒中和松崗路3個進出口,且全城交通都是平面交叉,所以這些進出口經常出現交通阻塞的現象。現在舊城確實存在難進難出的問題,嚴重製約著市區人流物流的發展,這是推進城鎮化建設首要解決的問題。

2、停車場少,車輛亂停亂放嚴重。雖然 停車場有51個之多,但沒有一個上規模的,整箇舊城區可供停車的面積只有2.46萬㎡,且分布很不合理。在車流人流密集的學宮街、大觀街、上廓街、下廓街和南門街、北門街一帶,可供停車的面積只有6200㎡。由於缺少停放和保管車輛的地方,導致開汽車的人怕到這些地方,騎腳踏車、開機車的只有把車放在人行道和甚至停在機動車道。車輛的亂停亂放,一是造成交通受阻,二是影響市容街貌,這是舊城配套設施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

3、其他配套設施亦不夠完善。除了道路和停車場嚴重不配套之外,舊城區內的下水道、集貿市場、遊樂活動場館、園林綠化等亦很不配套。下水道大部分沒有達到雨污分流的標準,且有不少渠道是堵塞非常嚴重的,造成遇大雨暴雨不少地方受浸。集貿市場總體容量不足且還分布不合理,導致不少地方經常出現以街代市和以路代市的現象。建築密度大,居住人口多,但活動空間小,公建設施不配套,整箇舊城區只有一個小小的中山公園是可供市民休閒遊樂的地方,沒有一個象樣的體育場館,綠化率也嚴重偏低,主街兩旁相當部分建築物檔次不高,亂搭建亦非常多,這些都是造成城市品位不高的重要因素。

4、市政建設資金緊缺。本來高基里一帶的因雨污積聚造成大量蚊蠅滋生和不少房屋遇下大雨受浸、牛巷和下廓二街一帶無路燈等嚴重的市政問題必須儘快解決。但,由於我區自XX年5月開始接管舊城市政建設管理以來,舊城有5億多元的工程辦理了開工報建,按正常收費,應有2500萬元的市政建設配套費收入,但,由於上、下廓改造、小區連片改造和很多項目以老企業改造等名義減收或免收,實際只收到557萬元,而市政建設改造項目投入1100多萬元,致使現在還有500多萬元的市政建設工程款應付未付,所以造成很多應及時解決的市政問題未能得以解決,且給今後市政建設管理造成較大的經濟壓力。

5、占道經營和亂張貼嚴重。由於一貫以來養成的習慣和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加上執法不嚴,所以造成市區內商店占道經營和到處亂張貼的現象相當嚴重,這是導致城市品位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關於推進城鎮化進程和提升城鎮品位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