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組織建設調研報告

(四)黨員教育、管理、監督比較薄弱,隊伍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在調研中發現,黨員隊伍建設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年輕黨員比例較小,黨員隊伍年齡老化。這個問題在農村、社區和企業中表現尤為明顯,農村青年大多數外出務工,發展年輕黨員較難;部分改制和停產企業多年來未輸入年輕力量,發展黨員後繼乏人;近兩年新發展的26名大學生村(社區)幹部黨員中有17名因參加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招錄後流出城區;而離退休回村、回社區黨員逐年增多,從而造成了黨員隊伍年齡結構老化。截止XX年底,全區1763名農村黨員中,55歲以上739名,占41.9%;35歲以下黨員426名,僅占24.1%;全區2582名社區黨員中,55歲以上1057名,占40.9%;35歲以下黨員773名,僅占29.9%;二是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比較薄弱。在教育方面,多數黨內組織生活仍以讀報紙、學檔案為主,與工作實際結合不緊,遠程教育網等現代教育手段未能有效利用,活動形式單一枯燥,不少單位還經常因為工作忙或人員外出不易集中而減少活動次數,組織生活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和隨意性,個別支部僅在每年“七一”組織一次活動,還有部分支部,為了保證參會率採取發放5-50元“書報補貼”、“誤工費”的辦法,但“三會一課”制度的執行依然困難。在管理方面,對那些不自覺履行黨員義務、不自覺參加黨內生活、不主動交納黨費的黨員缺乏嚴格有效的組織處理措施,大部分的流動黨員都是在外出前或返鄉後一次性交納全年黨費,個別黨員甚至幾年聯繫不上。在監督方面,黨內監督的方式方法都比較軟弱,在調研中發現,太西街道太西社區有1名XX年無法聯繫、未參加組織生活、未交黨費的黨員,黨支部一直未採取組織處理措施,這些現象的存在反映出在黨員教育、管理和監督方面的有很多缺失。三是黨員先進性體現不夠明顯。受市場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黨員政治熱情、榮譽觀念淡漠,再加上支部工作同中心工作缺乏有機融合與滲透,致使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沒有在服務民眾和經營管理中充分體現出來。特別是接管的改制企業黨員,存在人戶分離較多、流動就業較多、不滿情緒較多的“三多”現象,導致這部分黨員聯繫不方便、參加組織生活不積極、對社區黨組織不認同等問題,很難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五)部分基層黨組織工作運行不順暢,機制優勢未能充分顯示。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因身兼數職,既管黨務又管政務,存在崗位職責不清、任務分工不明,抓不住黨建工作重點,甚至忽略了黨務工作。二是民主集中制貫徹執行不自覺。有的正副書記集體領導觀念不夠強,遇事喜歡個人說了算,不想發揮成員的作用,甚至擔心發揚民主不利於集中;三是黨建考核機制不完善,多數黨建目標責任制考核因指標較為籠統,難以量化,且缺乏及時有效的監控措施和制約手段,導致黨建工作的考核操作性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責任制的全面落實。

三、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當前,我區正處於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的作用更顯得至關重要。因此,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