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方稅收徵收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地方稅務系統稅收的徵收管理,增強財政保障能力,促進我市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市人大常委會XX年調研工作安排,今年5月,財經委員會組成人員針對我市地方稅務系統稅收徵收管理情況深入到南崗區、尚志市、巴彥縣三個地稅分局進行了調研,召開了有電力、交通運輸、房地產、建築、餐飲等不 同行業,包括國有、股份制、集體等不同經濟形式的代表參加的納稅人座談會,聽取了市地稅局的綜合情況匯報,著重對地稅系統近年來在依法治稅、徵收管理、稅收服務、落實優惠政策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我市地稅系統為全市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做出了突出貢獻

地稅部門是地方政府組織財政收入的重要職能部門,擔負著組織地方稅收、調節地方經濟、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職能。我市地稅系統現有幹部職工2894人,負責徵收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12個稅種、5項規費以及政府委託代征的“兩稅兩金”,管理著18.3萬餘戶企業和個體工商業戶納稅人。近年來,全市地稅系統認真貫徹“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的工作宗旨,大力推進依法治稅,搞好規範化管理,不斷最佳化服務,地稅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特別是組織收入工作連年超額完成任務,全市地稅系統組織稅費收入:XX年95億元,XX年110.2億元,收入規模跨越百億大關,XX年131.6億元,稅費收入規模和增幅均創建局以來最高水平,其中各年組織的地方稅收占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均達到50%以上,為我市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社會的和諧進步、“三個適宜”現代文明城市的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堅持依法治稅,努力營造良好的地方稅收法治環境。市地稅系統以依法行政、依法治稅為目標,全方位、多渠道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地方稅收的法律法規、政策規定,淨化稅收環境,維護稅法嚴肅性。一是加強對幹部的培養和教育。通過每年舉辦《稅收征管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稅收專業知識的考核競賽等辦法,不斷增強稅收執法人員的法律素質和依法行政意識,提高幹部的執法水平和業務能力。二是加強稅收法制宣傳。通過開展稅收宣傳月、建立納稅服務熱線、舉辦座談會、深入企業調研、發放政策資料等,不斷擴展稅收宣傳形式,增強稅法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極大地提高了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和誠信納稅的遵從度。三是健全規章制度。制定出台了房地產和建築業稅收屬地管理、減免稅管理實施辦法及減免稅審批工作規程等一系列制度辦法,使稅收征管工作有章可循,保證依法治稅工作落到實處。四是落實執法責任制。研究制定了符合新的征管體制的崗位職責、征管工作規程、稅收執法責任制考核評議工作規程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工作規程等規章制度,形成了職責明晰、考核規範、監督有力、追究嚴格的稅收執法崗責體系,為依法履行職責、規範執法行為提供了制度保證。 XX、XX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市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優秀示範單位。五是強化執法監督。通過成立執法監督組、設立內部監督員、實施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制度等措施,強化內部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察、政府法制、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聘請特邀監察員強化外部監督;拓寬監督渠道,在市地稅局外部網站建立哈市地稅系統稅收執法監督評議專欄,公示行政執法責任制,廣泛接受社會各界、新聞媒體及廣大納稅人的監督。通過依法治稅,營造了良好的稅收秩序,保證了地方稅收職能得到充分發揮,組織收入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XX年被評為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進單位。

(二)完善稅收征管體制,不斷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XX年以來,市地稅系統按照省地稅局的統一部署,進一步完善徵收、管理、稽查的稅收征管體制,合理設定相應的工作機構,明確崗位職責,加強稅源監控管理,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調整充實稅收管理員隊伍,管理人員達到征管一線人員的71%,有效地解決了疏於管理、淡化責任及徵收越位、管理缺位、稽查不到位的問題,努力實現征管體制“三個最大限度”的目標。實行稅收征管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征管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一是夯實稅收征管基礎建設。通過加強部門協作、建立與工商、國稅、發改委、建委等部門的信息傳遞機制和傳遞通道,最大限度地獲取納稅人的涉稅信息;健全完善納稅人檔案管理;大力推行先申報後繳稅的申報徵收方式,廣泛實行機打稅票;加強發票管理,切實發揮以票控稅作用等等,為加強稅收征管,規範稅收執法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以數據市局集中處理為主線,積極推廣和套用信息技術,開展數據整合和深度利用,推進稅收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精細化。三是加強薄弱環節的管理。強化對房地產、建築、飲食、洗浴、娛樂、車輛運輸等行業,車船使用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的監控和管理,針對各行業、各稅種的情況特點採取不同的辦法,挖掘稅源潛力,堵塞稅源漏洞,實現各稅種全面增收,拉動稅收大幅度增長。四是加強對偷逃騙稅的打擊。通過稅收專項檢查、納稅評估、欠稅核查及加強與法務部門配合等手段,嚴厲打擊偷逃騙稅等違法行為,壓縮陳欠,杜絕新欠,確保地方稅收征管到位,應收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