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關於規模以上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2.生產要素制約企業發展。

一是企業成本全面上升。今年巨觀經濟發生較大變化,特別是通貨膨脹顯現,進一步形成迭加效應。企業的能源、原材料、土地、運輸、利率、匯率、工資、社保、環保和稅負等*大成本全面上揚。據與企業負責人初步推算,1—12月,企業生產的原材料上漲*%(有些行業原材料如硫磺、鉀等甚至成倍上漲),工人工資上漲*%-*%,總成本大幅上升,企業利潤大幅縮減,使該市處於中游產業的鑄造、製造、加工企業不堪重負,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只能維持生產,而發展型企業難以為繼。

二是資金不足。在被調查企業中,企業的發展(正常經營、擴大再生產)資金需求量平均為*萬元,中位數是*萬元左右,最小資金需求量是*萬元左右,最大資金需求量是*萬元左右。分析原因,一是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加之部分企業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需要投入資金多、效益不高,造成資金周轉速度慢。二是由於獲取外部資金仍然以銀行貸款為主,加上貸款規模和額度收縮,企業融資途徑單一,部分企業擁有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特別是商譽)較少,從銀行獲取抵押貸款和信用貸款的能力有限,企業又達不到在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的要求,從而也難於獲得風險資本的支持。三是企業之間相互拖欠情況十分普遍。

三是人才緊缺。尤其是優秀職業經理人、高級企管、優秀企劃、行銷人才、高級技工等極為缺乏。如××集團企劃部負責人告訴我們,相對於資金、市場,當前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分析原因:一是由於××遠離大中城市和教育、科研中心等人才匯聚的地方,因此,企業較低的工資和福利,嚴重影響到人才的吸引和長久住留;二是限於企業規模,往往不能給人才發揮更大作用提供足夠的空間。

四是用工緊張。一線工人、技術工、熟練工缺口較多,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影響較大。分析原因,一是由於工資低、勞動時間過長,造成普通工人流動性大;二是技術工人培訓時間長、成本高,企業利潤本身已經不高,不願意再增加這一筆培訓費。

3、無序競爭影響企業發展。

這一點在採暖、玻璃鋼、醫療器械等行業尤為明顯,由於銷售市場出現競相壓價、惡性競爭的態勢,有些小企業甚至家庭作坊以低於產品成本價格進行市場競爭,導致行業普遍經濟效益大幅下降,行業利潤回報嚴重削弱。以採暖行業為例,據不完全統計,該市採暖製造個私業*多家,廠點數量多,在行業運行層面上,產品雷同度大,大多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產能發揮疲軟,行業集中度分散,多數處於小量生產狀態,企業效益堪憂,獨立開發能力薄弱,產品技術更新遲緩老化,加之環保節能要求的多重壓力,大部企業都面臨產品和技術急迫更新的困境;市場層面上,低端產品的過多湧入,產品質量低、信譽度低,影響了××採暖業的形象,敗壞了信譽,封堵了市場。

4.產業結構單一影響企業發展。

該市的產業鏈短,多為中端產品,對其上游能源的依賴性大,其下游增殖產品少,結構單一,抵禦風險能力弱,整體鏈條價值小。部分企業受發展觀念影響,只滿足於貼牌加工和來料加工,不願意或不想進入規模企業行列,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市產業集群做大做強。部分企業只注重數量和簡單的經濟效益,對智慧財產權的自主保護意識偏差,造成品牌缺失。對單一企業依賴性強,一旦接單減少,多採取多種經營,產業規模逐漸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