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標準化建設調研報告

5.4 轉變生產方式,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一是大力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一批現代畜牧業重點鎮。實施生豬養殖設施建設標準化工程,結合改廚、改圈、改廁、建沼氣“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離,沼氣配套,種養結合”。堅持適度規模養殖,種豬場按照飼養種豬50頭、100頭、200頭、300頭、500頭規模進行扶持,標準化養殖小區按照年出欄XX以上規模進行扶持,生豬養殖創業園區按照年出欄XX0以上規模進行扶持。二是制定完善優惠政策,積極扶持現有龍頭企業,同時促進與象雨潤、四海、高金等有實力的龍頭企業的合作,帶動生豬產業發展,調動和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帶動、行業推動、鏈條延伸、產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廣“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和“發酵床生物零排放”生產模式,發展循環農業,實現種植業與養殖業的有機結合,避免產生新的面源、點源污染。

5.5 做大做強生豬品牌,提升品牌效應。一是充分發揮縣畜牧獸醫信息網的功能和作用,按時對生豬生產、加工、市場信息的收集和發布,與國內主要行業網站進行對接,實現畜產品銷售網上交易。二是加強宣傳,以“蜀龍”牌商標為載體,在交通要道、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等處設立廣告牌進行宣傳。對外調生豬統一佩帶“蜀龍”牌商標,提升我縣生豬的知名度。三是鞏固和擴大“蜀龍”牌生豬產品的影響力,著力提升“蜀龍”牌生豬品牌的知名度,爭創四川著名商標和四川省名牌產品,做大做強**生豬產業。

5.6 強化管理,搞好項目建設。一是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機遇,進一步做好項目的策劃、編制、爭取和儲備工作,爭取更多的國家資金支持,實現投入上的突破。二是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試點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意見》(川府發[XX]14號)和《四川省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建設規劃綱要》檔案精神,圍繞**畜牧產業發展,重點挖掘一批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對畜牧經濟帶動作用強的項目,充實和完善項目庫。三是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切實做到專款專用,進一步加強日常資料的收集、整理,保證項目實施不走樣。

5.7 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一是縣政府建立畜牧業發展基金,並根據畜牧業發展情況,逐年增加投入。二是認真落實對畜牧業已有的保險政策,引導鼓勵規模養殖戶參加保險,提高抵禦自然風險能力。三是鼓勵金融資金、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投入畜牧產業發展,簡化**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生豬產業化建設貸款擔保手續,降低擔保門檻,進一步解決生豬產業發展融資難的問題。四是對符合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要求的養殖基地建設,優先配套安排“金土地”工程、紅層找水、沼氣建設、環保治理、農村公路暢通(通達)工程等新農村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