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合醫療籌資工作調研報告

三是衛生基礎設施滯後,民眾醫療需求實現率不高。受地方財政收入影響,我縣對衛生事業建設投入不足,尤其是鄉鎮衛生院房屋老化、設備短缺,病床等醫療設施緊缺(每千人口擁有床位0.6 張,遠遠低於全國2.4張的平均水平)、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每千人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不足0.6人)。村級醫療機構規模小、設施簡陋,對廣大農民民眾就近醫療服務的功能發揮不足,不能適應當前新農合制度健康發展的需要。

四是合作醫療監管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部分醫療機構對推行新農合制度的意義認識不到位,醫務人員為參合民眾服務的意識不強,服務行為還不夠規範,違規減免、超範圍補償現象一定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影響了參合民眾的積極性。

(三)個人籌資仍是新農合資金籌集的困難環節

在個人籌資方式上,大多數鄉鎮採取上門收取的籌資方式,這種籌資方式符合消費心理,同時以便於新農合制度的宣傳,但是籌資成本較高,並且在資金逐級上繳過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發生新農合資金被截留、挪用的違紀行為。滾動式預繳費和定點繳費雖然簡便易行、節約成本,但需要參合民眾具有較高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另外,新農合資金籌集過份強調“自願參與”,會產生兩個“負面選擇”:容易得病的人群積極參合,身體健康的人群不太願意參合。從而導致兩個“負面反應”:一方面新農合不能具有較高的參合率,減弱共擔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新農合參合主體是高危人群,將會產生醫療費用入不敷出,影響正常運轉。

三、健全新農合籌資機制的建議

新農合制度作為一種具有保險特性的醫療制度,它客觀上要求擴大覆蓋面,拓寬資金統籌範圍,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因此,新農合籌資制度既要體現政府的執政能力,又要符合最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針對我縣的新農合籌資機制完善,應著力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豐富宣傳方式,營造良好氛圍

立足我縣實際,採取科學有效的宣傳方式,是提升參合率的關鍵。一是對常年在家的農戶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如電視、標語、宣傳小手冊等;二是利用身邊的“典型事例”進行廣泛宣傳,消除農民對新農合的疑慮,正確引導農民民眾的參合意識。三是對常年外出務工的農戶進行現代通訊工具採集,通過手機簡訊的方式開展廣泛宣傳動員工作,進一步消除外出務工農民的疑慮,使其真正認識到建立新農合制度的意義和好處,不斷增強民眾自願參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拓寬融資渠道,多方全力籌資

1、個人繳費。建立新農合制度,關鍵是建立持久、穩定的農民自願籌資機制。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使民眾認識參合好處從而主動繳費;另一方面應擴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調動參合民眾積極性,提升參合率。

2、國家投入。新醫改方案提出,原由中央、省級政府配套的新農合補助資金將進一步增加,這對實現新農合資金總額增加、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迎來大好良機。

3、社會融資。人是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對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大力倡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今天,企業、商家、公司等經營實體對農民民眾健康的投入也是踐行“反哺行動”的體現。據我縣實際,可採取以下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