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資產管理問題調研報告

加強管理 增加存量 保值增值——關於工會資產管理的幾點思考

工會資產是指在法律上由工會組織擁有所有權的各類資產,是工會組織履行各項社會職能的物質基礎,也是工會成為社團法人的必要條件。加強工會資產管理,發揮工會在組織職工、引導職工、服務職工、維護職工權益方面的作用,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明確職責加強工會資產的基礎管理

加強工會資產管理要從基礎做起,明確職責,熟悉內涵,摸清現狀,完善制度。

1.明確職責。按照全總的要求,各級工會要建立健全工會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成立工會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對所轄工會及其企事業資產進行巨觀管理和監督;制訂工會資產監管的有關規章制度;加強對工會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健全工會資產出資人制度,力爭做到管人、管事、管資產的統一,把工會資產監督管理工作落到實處。要明確工會資產管理部門的職責。不能單獨設立資產管理部門的工會,要明確專人(可兼職)負責工會資產工作。確保工會資產日常管理工作有人抓,增減變化有人問,保值增值有人核。

2.熟悉內涵。工會資產內涵豐富,既包括實物的資產形態,又包括貨幣形式的資產,還包括能帶來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等。由工會經費(包括會員繳納的會費、行政方面按法律規定撥繳的工會經費、政府及行政方面的各種補助、工會所屬企事業收入、社會捐贈、外國援助等收入)形成的資產,屬於工會資產。

3.摸清現狀。各級工會首先是開展工會資產清查。要堅持組織一年一次的清產核資工作,做到賬物相符、賬卡相符、賬賬相符,客觀真實地反映工會資產的全貌。其次是及時進行工會不動產產權登記。再次是認真做好工會資產統計工作,運用資產統計成果指導監督實踐。

4.完善制度。一是堅持分類管理。按照工會資產的存在形態,分別制訂工會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和其他資產管理制度。二是堅持程式管理。加強會計核算,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工會會計制度》等要求,對工會資產的增減變化及時進行賬務處理;完善工會經費收繳、管理、使用制度;健全工會財產(包括固定資產、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的採購、驗收、保管、使用、調撥等制度;規範工會資產處置、評估、投資、報廢等審批制度。三是堅持民主管理。逐步建立工會資產使用、清查及評價制度,完善內控制度,接受職工民眾和上、下級工會的監督,保持工會資產完整。

多方爭取增加工會資產存量規模

我國法律規定工會資產的形成主要有五個方面,黨和政府撥付工會的房產、地產和其他固定資產;政府對工會的各種專項撥款形成的工會資產;社會各界的捐贈形成的工會資產;工會經費和會費形成的工會資產;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認定的應屬於工會的資產。

1.積極爭取政府和行政方面的支持。縣以上工會主要落實各級政府應當為工會組織辦公和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設施和辦公場所,以及對工會開展活動或購置設備、維修房屋等給予補助;縣以上工會及所屬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經費由財政負擔的規定,爭取縣以上工會幹部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由財政負擔等。

2.努力提高工會經費收繳率。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的經費,是工會資產形成的重要來源。各級工會要把該收的經費都收上來,進一步做實各級工會的賬戶。推進工會經費上繳和分成辦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