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工作及勞務輸出問題現狀的思考與對策

農村工作及勞務輸出問題現狀的思考與對策

編者按:本文對青海近幾年來農村工作及勞務輸出中出現的農牧業產業化水平低、農牧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農牧民勞動技能單一等問題進行了剖析,並提出了今後發展思路。供參考。

最近,與省委辦公廳、省農牧廳有關處室的同志,先後到海東地區的化隆、循化兩縣和海西州都蘭、烏蘭、天峻縣及德令哈市,主要圍繞中央1號檔案精神的貫徹落實情況、上半年農業生產情況、勞務輸出及農牧民勞動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與縣、市、鄉鎮和村社的領導幹部召開座談會,走訪農家牧戶,詳細了解農牧業經濟結構調整、農牧民生產生活和勞務輸出的情況,共同商討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問題。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從總體上來看,這些地區的農村牧區工作圍繞農民增收,實現小康目標,從本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調整經濟結構,培育和發展特色經濟,努力提高農牧業生產效益,農牧區發展形勢喜人。基層廣大幹部民眾“人心思富、人心思進”,精神狀態好,致富熱情高。主要表現在:

--廣泛深入宣傳中央1號檔案和全省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激發了廣大農牧民的積極性。各級黨委和政府年初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省委的要求,把宣講中央1號檔案放在重要位置,落實學習宣傳的要求,由領導幹部帶隊,抽調黨政機關幹部進村入戶進行宣講,及時把黨中央xx的重農之心、系農之情和興農之策傳達到廣大農牧民民眾中間,使中央1號檔案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深入人心。同時,以多種形式層層分解落實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任務,部署農村牧區工作。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圍繞農牧民增收,落實減負和幫扶的各項措施,把宣講工作與春耕備播、接羔育幼等農牧區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認真解決小額貸款、農資產品供應等突出問題,擴大蔬菜溫棚和兩用暖棚建設規模,促進農牧業增效,廣大農牧民謀求發展,增加收入,建設小康過好日子的積極性明顯增強。

--兩用暖棚等設施富牧業建設提高了牧業生產效益,促進了農牧區養殖業發展。在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進程中,隨著我省對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增強,牧區“四配套”、“五配套”等建設步伐加快,兩用暖棚效益明顯,示範帶動作用突出,農牧民要求建棚的積極性很高。如,循化縣積石鎮大別列村全村173戶,建設兩用暖棚100棟,牛羊育肥販運戶達100戶之多。每戶每次育肥規模300多隻,每隻利潤70元左右。(據粗略統計,富裕戶戶均年收入可達10萬元)。天峻縣近兩年建設兩用暖棚110座,暖棚的建成和使用,使仔畜成活率比以往提高10--15個百分點,育肥每隻羊可增收50—100元,一個棚僅冬春育肥一項就可增收5000--10000元。

--農牧業經濟結構調整注重創特色、出效益。各地在農牧業結構調整牛,依據區域特點,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在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的基礎上,根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特色農牧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一是經濟作物播種面積逐年擴大,無公害蔬菜、中藏藥材、花卉、食用菌等特色種植比重持續上升;二是訂單農牧業面積明顯增加;三是優勢農畜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表現在川水地區以設施農業為重點,蔬菜面積擴大,淺山以避災農業為重點,馬鈴薯種植面積集中增加,腦山地區以生態農業為重點,油菜規模上升;四是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形式呈現多樣化趨勢,公司聯農戶、農戶聯基地、基地聯公司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在一些地區初步形成,龍頭企業正在發揮越來越太的作用。如,循化縣清水河東下莊兩椒種植基地(700畝。畝產XX公斤,每公斤售價1.2元。),德令哈市洋嘉公司的紫花苜蓿(8000畝)種植基地、柴達木高科技藥業有限公司枸杞、藏木香、亞大黃等中藏藥(4600畝)種植基地等。德令哈市柴達木高科技藥業有限公司,循化縣雪舟三絨集團、天香兩椒公司、伊佳公司、仙紅辣椒公司,烏蘭縣青海高原肉食品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的興起,加快了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步伐,促進了訂單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也為農牧民增收開闢了新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