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小康進程分析

但在小康進程中,仍存在小康前進步伐遲緩。xx年人均gdp水平按1990年價格計算為1685元,實現小康程度62%。

2、物質生活。

收入水平的增加是影響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變化的決定因素。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擴大就業機會,政策性調資等使城鄉居民收入得到快速增長。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0年的333元增加到1418元,是1990年的4.3倍,年均增長速度為11.8%。扣除物價因素,換算成1990年價格為668元,僅完成小康進程的38.6%.

隨著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住房制度的改革與不斷完善,人們的居住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縣城鎮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為平方米,超過小康標準平方米。農村人均鋼筋磚木結構住房為15.7平方米,超過小康標準0.7平方米。

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結構的變化充分反映了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程度。從反映居民生活質量的恩格爾係數來看,恩格爾係數即是食物性支出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農村居民的恩格爾係數由1990年的65.1%下降到xx年的63.3%,距小康值差13.3個百分點。我縣人均蛋白質攝入量基本接近全市水平。

城鄉交通基礎設施明顯改觀。至xx年底,我縣城鎮人均擁有鋪路面積3.6平方米,與小康標準相差4.4平方米,農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達到93.6%,高於小康標準值8.9個百分點。

3、人口素質。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起著決定性作用,人口素質的高低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的經濟發展水平,同時也是生活質量高低的綜合反映,是小康社會必不可少的重要標誌之一。從文化方面看,全縣的各類教育事業持續得到健康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率到xx年達到100%,成人識字率為98.52%,高於小康值13.52個百分點,達到了小康標準。從健康方面看,xx年人均預期壽命68.1歲,距小康值還有1.9年,我縣的嬰兒死亡率xx年為11.4‰,達到了小康標準(31‰)。

4、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的改善與提高是小康生活標準的一個重要標誌,說明小康生活水平進一步推進。隨著收入的增長,居民消費結構發生較大變化,非食品性支出增多,居民耐用消費品增多,消費娛樂檔次上升,手機、電腦等逐步走進平常百姓家。xx年,我縣電視機普及率達到80%,其中城鎮電視機普及率基本達到小康標準值100%。農村電視機普及率為66.1%,差小康標準值3.9個百分點。

5、生活環境。

生活環境的改善,是小康生活水平的另一重要標誌。從小康標準設定的反映生活環境的兩項指標——森林覆蓋率和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以上縣百分比來看:我縣森林覆蓋率已達24.75%,城鄉環境和生態有較大改觀,超過小康標準設定的15%的小康值。xx年我縣已達到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

二、全縣康進程總評

xx年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全縣人民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一心一意搞建設,真抓實幹謀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進步,全縣小康綜合實現程度為61.97%。但各項指標實現程度差異大,指標間參差不齊,核心指標人均gdp、農民人均純收入僅完成62%、38.6%。接近小康標準的只有行政村通公路比重,城鎮人均住房使用面積,農民人均鋼木結構住房面積、成人識字率、嬰兒死亡率、森林覆蓋率、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以上縣百分點。社會發展指標接近或達到小康值,經濟發展指標距小康值差距大。小康之路,任重道遠,重點難點在農村。從全國、全盛全縣來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在農村,在少數民族地區。我縣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到xx年底,我縣還有貧困人口32570人,自我發展能力不強。水淹區、半淹區移民生活困難。xx年我縣人均gdp2896元,按90價計算僅為1685元,離小康值2500元還差815元。人均gdp2500元換成現價計算相當於4277元,現價人均gdp還差小康標準1394元。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418元相當於90價668元,與小康值1200元相比差532元。90價小康值1200元相當於現價2546元,現價農民人均純收入差小康標準108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