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目前,根據黨中央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社會的長期穩定是基礎。廣大農村基層幹部擔負著帶領農民實現這一目標的歷史重任。“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為建立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確保黨在農村各項事業後繼有人的需要,我們對全市22個鄉鎮(街道)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基本情況

我市共有908個行政村,904個村黨組織,村“兩委”幹部3753名,農村黨員24226名,村級後備幹部2306名。從全市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總體上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力量不斷壯大。近年來,我們不斷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工作形式,把選拔培養村級後備幹部作為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基礎工程來抓,納入黨務工作目標考核,定期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級後備幹部檔案,全市2306名後備幹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達到了村主要幹部(村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職一備的標準。

(二)村級後備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各鄉鎮(街道)結合工作實際,舉辦不同規模、不同內容、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同時發揮老黨員、老幹部的傳幫帶作用,不斷提高后備幹部的政治素質和致富能力。其中,受過黨務及實用技術等各類培訓的1637名,占71%;致富帶頭人1038名,占45%。

(三)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結構趨向合理。本著實用、有效的原則,鎮村兩級擴大視野,調動農村優秀青年參與村級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改善後備幹部隊伍的年齡、文化結構。30歲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歲的968名,占42%;35—40歲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學歷全部在國中以上,高中學歷的1406名,占61%,大專學歷的115名,占5%。黨員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級後備幹部在實際工作中切實發揮了作用。在村黨組織帶動下,年輕後備幹部幹勁足,熱情高,工作積極,在村級各項工作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在村“兩委”換屆時,能夠為選出精幹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選;在平時班子調整時,也能夠及時充實進來,保持了村級班子和村幹部隊伍的持續穩定。如寧家埠鎮薦家村的後備幹部王士金,工作紮實,作風硬朗,甘於奉獻。在村集體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個人為村民鋪風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絕對優勢當選村委會主任,他與支部密切配合,認真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XX年6月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像這樣的優秀幹部,各鄉鎮都有十多名。後備幹部隊伍建設作為強村的發展經驗之一,取得了明顯成效。如刁鎮的刁西村、普集鎮的普東村、白雲湖鎮的鄭碼村等,多年來一直注重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不僅村兩委班子團結穩定,而且後備幹部素質較好,數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級幹部梯次結構,實現了村級各項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各項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全市後備幹部隊伍已初具規模,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同時,隊伍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其中有的問題還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傾向性,不容忽視。一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於加強。在農村發展的新形勢下,後備幹部平時大都忙於種植、養殖或務工、經商,只是到村裡有中心任務時才抽上來從事村務工作。由於平時參與少,缺乏實踐經驗,在具體工作中思路窄,辦法少。特別是剛畢業的學生和退伍軍人,接觸農村實際不多,不能結合具體情況、從村情民意出發去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影響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經濟發展中還不能發揮生力軍的突出作用。半數以上後備幹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體科技水平不高;受過培訓的多以鄉鎮黨委組織的政治培訓為主,參加科技實用技術培訓不多,在農民致富中的“引領”作用不突出,在經濟發展和村級各項工作中還不能發揮骨幹和帶頭作用,缺乏政治素質強和致富能力強、文化素質高和工作水平高的“雙強雙高”型後備幹部。三是部分鄉鎮對後備幹部的管理培訓流於形式。有的僅有名單和檔案,沒有定期進行培訓和考核,對後備幹部只滿足於有,而不著力於用,不在培養鍛鍊後備幹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導致不敢用、不會用、不能用,不利於後備幹部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後備幹部的積極性。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主觀方面,一是部分鄉鎮黨委在認識上有偏頗,不想去抓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在各地普遍實行村委會直選的形勢下,有少數鄉鎮領導幹部認為培養村級後備幹部與村級直選的現實不吻合,培養了也不一定選上,費力大而成效小,不能從農村發展長遠大計的角度出發去加強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點放在經濟工作上,從而放棄了抓發展關鍵、抓農村人才的主動權。二是個別村主要幹部受思想水平和權力意識的局限,不願培養後備幹部。部分現任村幹部特別是村支部書記,從個人眼前利益出發,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有意無意地淡漠對後備幹部的選拔和培養。三是少數村主要幹部統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選拔後備幹部。有的擔心選拔後備幹部會引發年輕村組幹部之間的矛盾,導致班子的不穩定,只好放著人才不用或不能有效使用,貽誤了人才的成長。客觀方面,一是村級任務重,工作難度大。面對加快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村級工作包括結構調整、引進引辦、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事業,以及計畫生育、土地管理、徵兵、民事調解、精神文明建設等諸多繁重任務,村級負擔重,壓力大,令年輕人望而卻步。二是村幹部職位吸引力差。村幹部報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實一般村幹部的退養安置,不能解決其後顧之憂。個別村集體經濟薄弱,一些正常工作開展不起來,幹部工資常年掛在帳上,導致狀態低迷,成效不高,在民眾中沒有威信。三是年輕人外出務工多,力量分散。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和變革,農村青年中外出務工、經商的人員越來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攤”,後備幹部人選缺乏。機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對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指導力度還不夠,規章制度還不夠健全,少數鄉鎮黨委及村黨組織在後備幹部的選拔上缺乏機制制約,在培養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崗保障,致使隊伍建設規劃落不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