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觀質量管理調研報告

(三)質量安全整治成效明顯。

近年來,全市先後組織開展了部分重點產品整治、“十小”行業整治、奧運食品整治、奶製品整治,加強了質量安全長效監管機制建設,確保了全市食品及產品質量安全。

在部分重點產品整治中,突出水產品、飲用水、豆製品等食品行業和玩具等重點產品,開展“呵護民生”等專項整治行動,使豆製品、蝦皮、水白蝦、螺醬等行業規範提升。縣玩具產業摘除省級掛牌督辦的“帽子”。奧運食品整治中,在全省率先提出對全市34家供奧食品企業實行“定人、定責、定企業”監管。在乳製品整治中,對液態奶企業實行駐廠監管,產品質量安全批批抽檢等措施。在“十小”行業整治中,摸清了全市近1.4萬家“十小”底數,制定了整治標準及相關監管制度,幫扶培訓3000多戶(次),整治規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局面。在強化產品質量整治中,質量安全監管機製得到不斷完善。推行了以協會建設推動行業自律新舉措,分別成立了豆製品、蝦皮、糕點等行業協會。嚴格食品添加劑申報制度,規範委託加工行為,推動小企業、小作坊整合提升,探索建立了豆製品長效監管制度。加強了“菜藍子”工程安全建設,加強了對蔬菜批發市場上市蔬菜農殘的抽檢,通過“五個一”分析歸類,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起到了很好的預測預警作用。

(四)檢驗檢測能明顯提升。

檢驗檢測能力是產業發展的技術保障,全市加強了檢測能力建設,XX年完成了國家海洋食品質檢中心建設完成。設備資產達到1500多萬元,檢驗檢測能力覆蓋海洋食品202項、項目(參數)303項,採用國際和國外先進標準56項。完成各級科研項目、地方標準制定14項,正在實施10餘項,檢測能力與國際相接軌,科研水平快速發展。同時,縣籌資120萬元建設縣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縣籌資150萬元建設縣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在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建設上,全市已形成以國家級實驗室為龍頭,省市級實驗室為基礎,縣級實驗室為補充的新格局。省船舶質檢中心籌建進度加快,已投入設備230萬元,與國際九大船級社建立關係,同上海等國內著名船舶科研機構開展了科研合作。積極向上爭取籌建“國家船舶用材料質檢中心”的工作已經開始。

(五)質量發展存在問題明顯。

XX年,我市經濟跨上了人均gdp7000美元的新台階。但是,長期積累的經濟結構性、素質性、體制性矛盾依然存在。產業層次低、競爭力弱和企業主要依靠低成本、低價格競爭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全市經濟面臨著傳統競爭優勢逐步弱化、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資源要素制約加劇等問題,由此產生了不少質量問題。主要有:

1、中小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低下。

朱蘭的“80/20原則”指出:所發生的質量問題中,20%來自基層操作人員,80%由管理問題所引起。從我市歷年的監督檢查情況看,絕大多數的產品質量問題發生在中小企業,主要原因是企業經營者長期重行銷、輕管理,質量意識不高,缺乏現代質量管理知識,沒有建立起有效的質量管理制度,質量保證能力相對較弱。從全市企業看,全面質量管理活動開展的面還不夠廣,僅局限在幾個大企業,全市開展qc小組活動的企業只有十餘家,經過登記的qc小組不足20個。部分機械加工企業現場管理較為混亂,資源利用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