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行業環境發展調研報告

3、政策執行不到位,制約擔保行業的發展。擔保行業自產生起就帶有強烈的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政府背景,是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強力推動發展的行業,同時由於擔保行業收入低,風險高,因此為推動擔保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各級政府相繼出台了許多扶持政策,如我市出台的麗政辦發[XX]47號《關於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意見》,就明確規定了專項扶持資金資助和補貼、風險準備金資助、風險補償及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而實際執行過程中,真正落實到位的卻寥寥無幾。扶持資金資助、補貼政策由於沒制定明確的可操作性辦法,故至今我市擔保行業沒有一家得到過政府的資金注入;而由於政府制訂的標準過高、條件苛刻和擔保機構自身管理存在的不足,使得年終評估考核時符合享受風險補償和稅收優惠等政策的擔保機構為數不多,使得上述扶持優惠政策可見不可得。

上述問題的存在與我市開展的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和省政府“非公經濟32條”貫徹落實情況調查問卷統計結果是一致的,認為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不配套造成障礙的占52%,要求制訂配套的實施細則的占70%;與部門或地方有衝突,執行不力的占56%,要求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的占64%;認為市場準入條件苛刻、程式煩瑣的占52%。因此強化政策完善、配套和落實是進一步最佳化非公經濟發展環境的關鍵。

三、最佳化擔保行業發展環境的幾點建議

1、統一認識、政府引導、政策推動。擔保機構利用本身具有的放大與槓桿功能,並以低收入、高風險的代價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盡了努力,同時為擴大就業、培植稅源、繁榮經濟和穩定社會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並且在一定程度上為政府承擔了服務企業的責任。因此為擔保行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擔保行業的地位與作用,明確職責、協調配合,制訂和完善相關的扶持優惠政策,並強化服務、落實到位,以引導和推動擔保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2、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確保扶持優惠政策落到實處。一是要注重政策實施的可操作性。通常情況國家和省級出台政策往往講原則、講框框,要使扶持優惠政策具有可操作性、更需要地方各級政府及部門結合本地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意見,明確扶持優惠政策的具體事項、享受對象、享受條件、享受額度和操作辦法。否則就會形成有政策,無法操作的狀況,使政策成為一紙空文。二是要注重政策實施的可行性。制訂享受條件和考核標準時,要符合當地擔保機構規模、實力、自身管理等實際情況,使企業經過努力多數能享受到扶持優惠政策。否則過高的標準,過嚴的考核,只能使扶持優惠政策可見不可得,本市絕大多數企業享受不到扶持優惠政策就屬此類情況。三是要注重政策實施的協調性。一個政策的實施往往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完成,因此在制訂扶持優惠政策時,應有相關部門參與,充分聽取意見,統一認識、協調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出台的政策能夠落到實處。

3、業務創新,為擔保機構開闢更加廣闊的業務空間。目前我市擔保機構還局限於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單一業務,業務空間十分狹小,而事實上進一步拓寬擔保機構的業務範圍還大有空間,而且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意義的。如根據建設部《關於在建設工程項目中進一步推行工程擔保制度的意見》精神,全面推行工程招投標擔保和工程履約擔保制度,既能擴大擔保機構的業務空間,又可有效解決工資和工程款拖欠及出現爛尾樓問題;又如許多發達地區的擔保機構已介入財產保全擔保業務,這既解決了訴訟企業繳付保證金的問題,也拓寬了擔保機構的業務;銀行金融機構還可積極創新與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合作方式,努力拓寬合作領域,推出更多適合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項目等等。擔保機構業務空間的拓寬,必須得由政府牽頭,金融機構、城建、國土、法院等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制訂相應的配套政策,為擔保行業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