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國家意志 推動找礦突破——關於加強中央地勘基金與省級地勘基金協調發展的調研報告

XX-01-08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編者按:自《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發布以來,中央地勘基金、省級地勘基金相繼設立,目前,兩級地勘基金髮展勢頭良好,資金總規模已達到130億元。地勘基金在銜接公益性地質調查、加大地質找礦前期風險投入、拉動社會資本投資地質勘查、支持地勘單位改革等方面作用日益顯現。但與此同時,地勘基金在管理層面、操作層面,特別是在體制、機制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制約發展的困難和問題。本報告介紹了中央與省級地勘基金髮展和運行現狀,分析了地勘基金運行中面臨的困難,提出了加強中央地勘基金與省級地勘基金協調發展的構想。 

為了及時交流總結地勘基金管理經驗,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實現地勘基金管理工作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通過向省級地勘基金管理機構發放問卷調查以及召開座談研討會等形式,探討如何加強中央與省級地勘基金的協調聯動,充分發揮地勘基金作用,共同促進找礦突破。現將有關情況綜述如下。

中央與省級地勘基金髮展和運行現狀

中央地勘基金運行的基本情況

中央地勘基金啟動運行以來,以積極促進地質找礦突破、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為核心,以有效支撐國家礦產資源巨觀管理為己任,通過有效銜接公益性地質調查和商業性礦產勘查、降低勘查風險、引導和拉動社會資本投入礦產勘查,努力促進地勘投入的良性循環。中央地勘基金認真踐行了地質找礦的新機制,促進了地質找礦的科學發展,基金管理的各項工作取得到了積極的進展。

中央地勘基金積極與地質大調查項目銜接,對中國地調局依據地質大調查成果推薦的47個礦產勘查項目組織專家進行了論證,部分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

目前,中央地勘基金已開展野外施工項目191項,總投入約15億元。發現煤、鈾、金、鉛鋅等重要礦種大型礦產地11處、中型礦產地24處和一批小型礦產地。通過探索建立“統一部署,整裝勘查”的地質找礦新思路,中央地勘基金創造了突出成果。

通過合作勘查等方式,目前中央地勘基金已帶動社會投資近2億元。按照地質勘查項目3到5年的工作周期,一大批正在實施的地勘基金項目將陸續產生成果,基金退出後,將對整個社會投資地質勘查起到極大的拉動作用。

與此同時,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還認真履行職責,先後組織開展了《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礦業權價款折股股權管理研究》和《礦產資源戰略基地儲備研究》兩項課題研究,形成了研究報告並起草了《中央地勘基金持有探礦權採礦權價款折股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和《礦產資源戰略基地儲備管理辦法(建議稿)》,比較系統地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為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履行相關職能提供了業務支撐,也為建立制度、開展試點並不斷豐富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正在循序推進研究成果套用和基金管理機構職責任務的落實。

省級地勘基金髮展和運行的基本情況

為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全國主要礦業省份相繼設立了省級地勘基金或地質勘查專項資金,但發展相對不平衡。目前,已有24個省(區、市)明確設立了地質勘查基金,並出台了相關管理辦法。

從資金規模看,省級地勘基金從幾千萬元到數十億元不等,多數規模集中在5億元左右。投資最多的是內蒙古自治區,XX年以來已累計投入地質勘查的專項資金達到57億元。在資金注入方式上,絕大部分省區實行的是一次性注入一定規模起步資金後每年繼續滾動投入。

省級地勘基金的投資重點不盡相同,主要是結合本省實際需要,有的明確用於銜接公益性地質調查和商業性礦產勘查,有的兼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還有的同時用於國外風險地質勘查,所有省級地勘基金(資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定位就是服務於省域經濟的發展。省級地勘基金已經陸續開始取得成果。

目前,省級地勘基金對經濟社會的促進作用已經初步顯現。

地勘基金運行中面臨的困難

地勘基金的作用尚需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