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學科教學調研報告

為了促使全市高三歷史教師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深入刻苦地鑽研教材和考綱,最佳化教學策略、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益,我們對各校高三歷史的教學情況就教學計畫、課堂教學、備課作業、試卷評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與分析,從中我們可以深切地領略和感受到高三歷史教師們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的熱情和奮發向上的敬業愛崗的精神,同時我們針對各校高三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和要求。

2005~2006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歷史任課教師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華中學、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歷史教師,市三中有四位教師,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課教師,從總體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課教師絕大多數是新老教師搭配,形成了以老帶新、以新促老較為合理的教學格局。教師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理念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大多數學校能堅持教學案一體化,課堂教學的理念、教學模式都有了較大的更新,課堂教學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學計畫方面:

優點:

1、省中、光華、竹中、戴中教學計畫中指導思想明確,教學策略具體,教學課時安排詳細、能落實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確的高考目標,力爭在常州市區的優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華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與勾通,注重對學科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與激勵;南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進度中分兩塊:一快是課堂教學的進度表,內容包含新授課的中古史和單元複習課的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另一快是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複習的內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學生閱讀複習教材的安排內容——《中國近現代史》,在此基礎上進行行跟進性訓練,以每單元25道選擇題為題量,在安排表中請學生對照表格嚴格遵守。戴中有明確的分工合作,教學策略講究實效;竹中的計畫紮實有效、具體、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2、今年各校高三歷史教學進度基本一致,一般在2004年11月的期中考試前完成《中國古代史》新授課的教學和單元複習教學,期中考試後進行中國近現代史的複習。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必須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現史三冊書的單元複習和主要專題的複習,期末參加常州市高三統考,教學任務比較艱巨,但在與高三教師的交談中,幾乎所有的教師對完成今年的教學複習任務充滿了信心。

問題:

1、省中的教學計畫中措施不夠具體詳細,要切實進行集體備課,既要有明確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計畫中的指導思想要進一步明確,要確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標;三中計畫中指導思想、教學思路和措施明確,教學課時安排詳細,但教學設計沒有明確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學內容能落實到每周、每一個知識點,但缺少指導思想和具體的教學策略。

備課方面:

優點:

1、今年各校高三歷史教學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課教師外,其它學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課教師進行教學,大多數學校能進行共同研討集體備課、堅持實行教學案一體化。

2、省中、光華、南中能精心設計每一節的教學案,既貼近高考、又貼近學生的實際,各校教學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學案的質量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題的解析,引導學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題意圖和趨向。南中教學案規範、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結構圖示的創新和設計,化繁為簡,便於學生記憶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學案也在不斷地提高和最佳化。三中的學案設計切合學生的實際,選取的課堂思考題和訓練題貼近學生的基礎。

問題:

1、有些學校在教學案的設計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省中的學案中以填空的形式來紮實學生的基礎知識,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弧小括弧的形式更利於幫助學生從巨觀上構建網路式的知識體系,更便於學生記憶。

2、戴中教學案要進一步最佳化,要減少剪貼的成份,儘可能電子備課,努力形成備課組內教學案一體化的系列。

3、一些學校的教學案設計中缺少高考精典題一環的選取與回顧。

4、有些青年教師對教材、大綱的刻苦鑽研、正確把握不夠,集體備課後,不能很好地內化自己的東西。內功不夠紮實。

課堂教學方面:

這一次高三歷史教學調研共聽了15位教師的課。歷史課堂教學10節是優秀,優課率占66%,4節是良好,1節是一般。

《高三歷史課堂教學一覽表》

優秀良好一般備註

省中2

光華2

南中21

三中111

戴中11

埭中11

竹中1

優點:

1、大多數學校的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理念比較新、能體現課堂教學的“二主”模式——教的主導和學的主體作用。能較好的引導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從巨觀上讓學生把握歷史知識的整體結構,形成知識網路之樹,從微觀上讓學生了解掌握歷史的基礎知識,同時分析、理解、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及因果關係。創設的問題情景和教學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的問題有一定的坡度和層次性,能注意到分層教學;能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層次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能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教師的引導、點拔、歸納到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以“問題教學法”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以問題的創設來構建知識體系,再通過基礎知識、知識結構來解決實際面臨的問題情境,讓“問題教學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鏇律,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注重“論從史出、史由證來”思維方法的有效訓練。

2、有些優秀教師能以學生為本,師生活動頻繁,注重教學實效,在教學中不是把現成的歷史結論拋給學生,而是一環套一環,步步誘導學生感受歷史、感悟歷史,讓學生自己悟出結論、得出結論。注重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思維的交流與碰撞,讓學生對學生的思維過程和回答內容進行點評,讓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評價意識。南中、埭中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學習狀態良好,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和思考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時發出會心的的笑聲,課堂教學效果較好。

3、各校除了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外,像光華、南中還堅持養成學生自主看書閱讀教材的習慣,在中古代史新授課教學的同時,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範圍中自主複習《中國近現代史》,並利用一定的時間對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考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滾動的自主複習的模式。

4、南中、三中在課堂上堅持進行紙筆訓練,每一節課前教師先設計好一小張既能構建知識體系,又在知識體系上“挖空”可以“填空”的默寫的材料進行訓練。天天堅持下去必有成效,因為這樣做既能督促學生不斷地溫習,又能構建知識體系和夯實主幹基礎知識。

以上說明這些教師能深入的鑽研教材和大綱,積極地開動腦筋、精益求精地進行教學思路和策略的設計。他們對教學的執著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動。

問題:

1、有個別教師講課缺乏激情,仍以知識的羅列和知識的疏理為主,以自己的講述和分析歷史概念、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為主,甚至整個課堂教學一講到底,沒有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沒有很好地或很少地創設教學情景和問題情景,不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激活學生歷史的思維能力,教學觀念依然很陳舊,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的了無興趣、索然無味。

2、有的學校雖然教師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認真設計了教案,但由於學生長期以來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因而學生的思維不能被激活,有的教師教學的應變能力較欠缺,教學的預設和生成關係處理得不好,教學效果不明顯。

3、有的教師上課時只顧自己教學任務的完成,不太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和狀態。

4、有的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展示思維過程的時間太少或沒有,沒有形成讓學生之間進行思維的交流和碰撞。對學生思維過程或回答的內容不能夠作出很好的點評或點評不到位。學法指導的力度不夠,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為學生所想所做。

市場調研報告 ·安全生產調研報告 ·社會調研報告 ·會計調研報告 ·產品調研報告

5、在課堂教學中一問一答的思維訓練仍較多,紙筆訓練不能很好地落實,很少進行紙筆訓練。有的教師總認為紙筆訓練太浪費時間,一道題目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教學進度和任務就無法完成了,沒有處理好個別學生的思維訓練與全體學生思維鍛鍊的關係。有的學校儘管已注意到紙筆訓練,但無論是理念上還是操作層面上都不夠到位。

6、歷史試題講評課的教學模式陳舊,有的教師沒有進行認真的統計和分析,沒有在課堂上向學生總體講明這一次測試結果的基本情況,基本上是一講到底,有的甚至還停留在講答案對答案的層面上,取幾個典型的錯誤教師自己講答案、自己分析,很少甚至沒有讓學生展示自己錯誤或正確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起來講述發言的機會極少,不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評價意識和進行解題思路及方法的指導。

練習批改方面:

優點:

1、各校在學案中都能堅持一課一練,能督促學生及時完成學案,並對學案進行全批全改,尤其是光華中學的教師注重學生學案中的質疑與反饋,對學生的質疑能做出及時的回答批語。省中教師精心設計和編寫《2006屆高三歷史思維訓練題》,每周2-3道主觀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對此能堅持賦分批改。

2、光華、戴中、埭中每周根據學生的學科基礎,布置學生完成一至二道學科綜合性的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並能堅持賦分批改,戴中的學生能根據教師的批改,找出存在的問題或不足,及時進行訂正和補充。三中每周三利用1小時的時間進行每周訓練,題量是25道選擇題,三道主觀題,及時批改反饋,精講精析。

3、省中、光華、竹中等校教師能堅持將學生選擇題中的錯題進行匯總,在此基礎上進行跟蹤訓練與滾動性訓練。

4、埭中的李志良老師堅持要求學生,督促學生做好學案的預習工作,檢查批改認真,落實到位。

問題:

1、有些學校的作業批改力度不夠,大致批一個“勾”或一個“閱”字,主觀題的批改沒有做到賦分批改。

2、有的學校不能很好地精心選取設計訓練題。教師做的題目沒有達到一定的量。

3、有的教師布置了作業,但檢查批改不到位,學案中學生開了天窗,也沒有詢問原因,聽而任之。

4、練習題不能做到精練精講精析精評。

教學建議和要求:

1、要加強對教綱、考試說明、教材的深入研究,把握高考命題的趨勢

綜合分析歷年高考歷史命題的指導思想,高屋建瓴地提高備考的針對性,認真分析2005年的高考評價報告(評價報告是命題人與教學第一線的的教師之間的橋樑),同時對歷年來的高考上海卷和廣東卷等進行深入的鑽研,以把握2006年高考的命題思路、趨勢和方向。要注意2006年《考試說明》新增加的內容(與2005年相比),並分析主要特點:(1)增加與知識體系有關的內容:(2)與熱點內容有關;(3)某一歷史階段重要的歷史內容等。這些內容要求學生必須掌握。這樣教師備課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近幾年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的信息說明:將降低試題難度。這個信息對複習備考的指導意義是:一是重視基礎、重視課本;二是要求學生遇到容易題和中檔題不要粗心大意、馬馬虎虎,要拿足拿夠這部分的分值;三是對照《考試說明》,認真通讀教材。今年江蘇的高考歷史試題,較大地提高了歷史學科能力考查的層次,加強了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力度,略降低了“再認、再現重要歷史事實”的題量和分值。

2、夯實基礎、重視能力、將識記——理解——運用貫穿於整個教學複習過程

近年來歷史高考雖然注重能力的考查,但是必須依託基礎。在教學複習中,針對歷史學科的這一特點,我們要求學生要“回歸課本”,讀書讀書再讀書,要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地閱讀教材。要識記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能夠再認、再現歷史的階段特徵、基本線索和發展進程。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記憶是基礎,不是目的,運用才是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而理解是核心,在記憶和運用之間架起橋樑的就是理解,理解可以幫助更好的記憶,也只有理解了才能進行知識遷移運用,引導學生把複習的過程當成構建、整合知識的過程,把過去分散教學得來的知識,整理成比較系統的、有內在聯繫的知識,理解是學習歷史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和素質。在教學、複習中要把握好三者的關係,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學以致用。

在抓主幹知識的同時,重視對圖像圖表的判讀,注重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技能。重視對歷史地圖,歷史插圖(人物圖、文物圖、漫畫,照片)、表格等的複習訓練。對於課本中小字部分也要重視起來,今年的高考試題有些考題就涉及到小字部分的內容,重視對小字部分的複習要成為師生們的共識。

3、要對傳統的專題複習進行改造和和整合。

傳統的專題複習從內容和形式來說有很多已較為成熟和完善,如中國古代史的制度、經濟、文化、民專題族關係、對外交往等專題,中國近現代史的被侵略專題及抗爭、探索、發展、外交等專題,世界近現代史的資本主義發展、民族主義的發展、國際關係的演等專題,都是相當重要的主幹知識。這些基礎知識並非年年都考,但他們構成了思考問題的框架和背景,只有基礎的主幹知識搞紮實了,才能有變通和創新。近兩年的高考試題往往打破古今中外的框架,如今年江蘇卷的材料解析題26題“台灣問題”的考查就是跨越了古今中外,28題考查的“經濟思想和政策”也是跨越了世界近現代史的,這種新現象就要求我們應對傳統的專題進行整合,以適應高考的需要。比如可以在民族問題上將古代民族問題和近現代民族問題整合在一起,通過對比就可以發現一些新問題(民族矛盾這個概念在古代和近代的外延就一樣),得出一些新結論(只有在新中國才能真正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