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調研報告

二是通過發展農畜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引導農牧民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各級供銷合作作社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增加投入、改建擴建等加快建設一批農畜產品批發交易市場,依託農畜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扶持發展種植養殖基地、專業合作社及農產品專業協會,推進標準化生產,引導農牧民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赤峰市以市果菜糧批發市場為龍頭引領各類農畜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完成市場交易額6.49億元,增長10.6%。2010年赤峰果菜糧批發市場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百強企業”稱號。呼和浩特市供銷合作社以改造建設大型農畜產品批發市場為依託,帶動全系統農畜產品經營服務網路建設。市供銷合作社先後參股成立了內蒙古天富發農畜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和內蒙古聚良源農畜產品批發交易市場,2010年這兩個市場幫助農民銷售各類農產品1.4億近,較好地發揮了市場帶動作用。阿盟供銷合作社系統採取掛靠、租賃、聯合等形式,發展蔬菜交易市場、蔬菜加工企業和畜產品經營公司三家企業。在主要農牧區籌建農畜產品綜合交易市場4個。2010年,農畜產品交易額達2300萬元,其中,組織收購羊絨110噸,銷售小麥300噸、啤酒大麥700噸、油葵1350噸、食葵800噸、西瓜7000噸,有效緩解了農產品賣難問題。

三是通過發展合作經濟組織,聯結農牧民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各地供銷合作社通過改造基層供銷合作社、領辦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村級綜合服務社、牽頭組建專業協會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引領農牧民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巴彥淖爾市供銷合作社把組織農牧民創辦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作為重點工作,全系統創辦的50個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全部進行了依法註冊登記,入社社員達到11950戶,帶動農牧戶37213戶,農牧民通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增收達到1.21億元。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溝笤帚苗專業合作社,是以白音溝供銷合作社為依託,聯合103戶農牧民興辦的專業合作組織。該社籌集資金30萬元,引進“美國大青苗”等優良品種,發展種植基地XX畝,組織生產“美國大青苗”,引種成功後,專業社從山東專門購進了10台笤帚苗加工設備,從當地招收並培訓農民工30人,大量回收美國大青苗進行了深加工,大幅度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全年加工成品笤帚30萬把,實現產值100萬元,產品銷往山東、福建、吉林等省,形成“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鏈條,通過合作社的力量為農民致富增收開闢了一條新路子。烏蘭察布市商都縣綠韻蔬菜專業合作社。由種菜大戶牽頭聯合300戶農民組建而成,該社充分發揮合作的功能,強化信息服務建設,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科學制定種植計畫和發展規劃,適時地為社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上聯銷貨商,下聯農牧戶,形成“專業合作社+基地+菜農”的產業鏈條。組織生產的“水漩綠韻蔬菜”得到自治區農業廳“無公害蔬菜”的認證,成為華北地區的品牌蔬菜,產品暢銷北京、廣東、河南、山西、山東等7個省市,成為商都縣蔬菜生產的領頭雁。目前,該社擁有資產總額130萬元,建立蔬菜種植基地1000畝,發展入社菜農550戶,吸納社員股金10萬元,年生產蔬菜15000噸,專業合作社年銷售額600萬元,企業年平均利潤18萬元,助農增收100萬元。同時,他們還舉辦蔬菜種植培訓班238期,培訓農戶1.5萬人次。帶動周邊鄉村發展蔬菜生產30000多畝,帶動農戶15000多戶,菜農3萬多人,人均收入1萬多元。

四是通過改造經營服務網路,完善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各地供銷合作社緊緊抓住國家啟動農村市場的良好機遇,大力推進農村牧區流通網路建設,擴大服務範圍,提升服務水平,不斷完善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服務體系。包頭市供銷合作社在參與和推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加大經營服務網路建設力度,不斷完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