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一代青年文化團體社會參與性的調研

第三,重視社會參與。受訪的20家青年民間團體全部組織或參加過社會公益類活動,而且不少團體參與公益活動的次數、頻率都不低,有的團體其性質雖然不是以從事公益活動為主,但在交友、聚會、戶外運動等主題活動之外,也有自己的公益項目。值得一提的是,調研發現,目前許多公益類團體的創始人和骨幹,都是戶外運動或者背包游愛好者,他們在戶外運動團體活動時結識,志同道合,熱衷社會公益,衍生出新的公益類團體。此外,在20個團體中,有18個團體與政府部門、共青團、青聯、專業協會等進行過活動合作。第四,注重自身資源的社會化、市場化運用。在“團體有沒有利用過集體的力量讓成員享受優惠服務,比如團購享受折扣” 這一問題上,有14家團體表示“有”,說明這些團體已經有意識的運用集體力量,在社會上為團體成員爭取利益。另外,有13家團體已經或者有計畫運用自身在青年時尚文化領域的特色資源,進行商業開發,通過市場化經營,獲取利潤,促進團體進一步發展。調研中了解到,不少團體採用“俱樂部營造氛圍吸引人氣,註冊實體公司負責商業開發運營”的模式。這說明,這些新興的青年文化團體,在表達文化、生活方式的興趣和態度之外,還具有較高的經濟意識、經營意識,許多團體負責人都認為,青年文化時尚具有良好的產業化發展前景。三、關於新一代青年文化團體社會參與性的分析通過訪談,我們勾勒出新興青年文化團體的成員構成,包括職業白領、私營企業主、公務員、自由職業者、教師以及少部分大學生。成員的人群分布特徵,從內部決定了這些團體的社會參與特性。職業白領、私營企業主、自由職業者等群體,享受到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更加開放包容並保持穩定的益處。作為改革的受益者,他們在思想意識上基本與主流一致。同時,作為新興社會階層,他們也有比較強烈的向社會展示自己、傳播其文化觀念的意願。因此,與前兩代相比,他們不會和主流對抗,也不會有意疏離主流文化專注於自我價值觀念的“表演”,於是,積極廣泛地介入社會、參與社會成為他們的特徵。此外,作為傳統領域人群的公務員、教師等,更加不存在“對抗”、“疏離”主流的問題,並在新的青年文化時尚引領下,交友聚會,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新興青年民間團體成員的主要年齡段是25至40歲,和上一代以15到25歲青年作為青年文化時尚的帶頭人相比,這些青年擁有更高的知識文化素養、更充實的經濟基礎、更豐富的社會經驗。同時,作為新興社會階層,在思想上、生活方式上又具有明顯的追求新穎、講究創造的要求,在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對社會主流文化的影響也將更為有力。例如,XX年國內銷售量第一的華潤雪花啤酒在XX年一項有獎促銷活動中,獎品不再是傳統的筆記本電腦或者出國旅遊之類,而是與科學家以及discovery攝製組一起,探險我國的邊境線,具有明顯迎合新興青年文化時尚的印記。此外,在“單位人”走向“社會人”的過程中,城市裡個人原子化趨勢衍生出青年交流、交友的需求,新興青年團體的迅速發展,成為幫助青年社會化的重要形式。同時,日益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社會公共領域的不斷擴大,國家對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視,都為這些新興青年團體參與社會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空間。四、新一代青年文化團體在社會參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調查顯示,受訪的20家青年民間團體中,只有1家在民政局註冊成為社團,還有4家通過工商註冊成為公司,其餘15個團體,若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均不具備合法身份。這15個團體中,有14個表達了能夠註冊成為合法社團的願望。目前青年民間團體要註冊成為正式社團,政策門檻很高,身份問題已經成為阻礙這些團體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社會活動的根本性制約。團市委下屬上海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的成立,通過對這些團體授信支持等方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但根本性的政策制約依舊存在。與此同時,有四分之一的團體對國家在社團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不了解,這對於他們參與社會開展活動,是個大的隱患。除自身開展活動外,限於自身力量以及身份問題,和政府部門、共青團、專業協會等具有官方背景的機構合作開展活動,是青年民間團體參與社會的重要形式。但調查發現,在18家有合作經歷的受訪團體中,只有3家表示“合作比較愉快”;其餘15家在相關的多選項中,有6家選擇“彼此價值觀差異對合作造成負面影響”,10家選擇“彼此工作流程、工作方式不一樣,對合作造成不利影響”,10家選擇“合作時,在活動決策權等環節,過多喪失團體獨立性”。團體中比較典型的意見是,官方機構還是顯得過於強勢,工作方式往往會扼殺團體的自主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