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陽光和諧拆遷調研報告

二是國有土地上非住宅類房屋的安置補償矛盾較大。非住宅類房屋拆遷是拆遷安置補償中的一個特別群體。這個“特別”集中體現在此類房屋價值高、區域地段性強、級差地租大。我市對國有土地上非住宅類房屋拆遷,是按照政府制定的基準價格實行貨幣補償。由於基準價格的定價機制未能完全實現市場化,產生了較大的拆遷補償矛盾。對此,最近,我市已根據《徵收條例》出台了具體的實施意見,其中規定貨幣補償按照市場分類評估確定補償基準價格,如按此規定執行,此類拆遷矛盾將得到有效化解。此外,各區也正在研究非住宅房產產權調換安置的可能性。由於非住宅房屋價值具有很強的區域、地段性,增加了產權調換中的選址和安置難度,可能還會產生新的矛盾。

三是拆遷安置房建設明顯滯後,存在較大的社會穩定隱患。我市實行集中實物安置政策後95%以上的拆遷民眾選擇了產權調換安置。截至XX年底,在已經市級覆核確認的334萬平方米安置面積中,已經實現安置的為260.2萬平方米,安置率為77.9%。綜合還有約一半的拆遷項目尚未進行最終審核認證確認的因素,全市拆遷安置小區建設任務仍然很重。造成拆遷安置小區建設滯後的原因,主要是安置房前期選址用地、規劃設計、工程建設以及三榜公示、市區證照審核確認等工作環節存在較大的提速空間。

由於拆遷安置房建設的明顯滯後,既延長了拆遷民眾在外過渡的生活時間,難以及時安居樂業,影響了正常的生產生活,也增加了政府對民眾超期安置的過渡費支出,增加了拆遷安置成本。同時,有的項目拆遷,由於拆遷證照審核確認程式尚未結束,無法兌現拆遷補償,影響了民眾正常的生產生活,引發民眾信訪,是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隱患。

四、解決新形勢下拆遷安置中存在問題的對策思考

開展拆遷安置工作,是推進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必然選擇,是提高城市綜合功能、提升城市承載力與輻射力的必由路徑ナ歉納迫褐諫活居住條件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是保障我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開展拆遷安置工作的重要意義,決定了這是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必須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1、要加強基礎工作,不斷提高拆遷工作的保障能力。要站在拆遷安置工作的全局高度,針對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認真開展基礎工作建設。當前,應主要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強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土地上的房建管理,維護宅基地和集體土地上的房建管理工作秩序。二是加強農業戶口的戶籍管理,保證農業人口戶籍的合理流動。三是開展拆遷安置基礎數據信息庫建設,構建全市拆遷安置電子數據信息的公開查詢平台,在長期接受民眾監督的同時,為安置審核確認工作及時提供依據,有效防止重複甚至多次享受拆遷安置政策等問題的發生,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

2、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和有效解決新情況新問題。要加強對拆遷安置中出現新情況新問題的調查研究,堅持以歷史的觀點、發展的思路和公正的原則,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方法,不斷加強管理、完善政策,及時有效化解新生的拆遷安置矛盾,進一步最佳化拆遷安置環境,廣泛凝聚起推進全市拆遷安置工作的各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