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的稅費政策落實情況調研報告

(一)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助建新農村公益項目。

按照省局規定,我局在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助建新農村公益項目方面主要實施了以下優惠政策:

1、堅持執行鄉鎮企業所得稅款減免10%用於補助社會性開支的政策。我縣鄉鎮企業或轉制後的鄉鎮企業在捐助當地道路、教育、文化等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支出較多,為了補償企業該類開支,扶持企業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我縣一直堅持執行鄉鎮企業所得稅款減免10%用於補助社會性開支的政策。鄉鎮企業報經主管地稅機關批准後,按應繳企業所得稅款減征10%,用於補助無償助建新農村公益性項目等社會性開支費用。近幾年,各地陸續取消了該項優惠政策,XX年我局也曾考慮是否取消該政策,省局浙地稅函[XX]358號檔案出台後,打消我們的疑慮,決定繼續保留,為了嚴格執行政策、堵塞漏洞,要求企業享受該政策必須取得主管部門縣經貿局出具的證明。XX年鄉鎮企業10%部分減免企業所得稅479戶,減免稅額1256萬元;XX年鄉鎮企業10%部分減免企業所得稅747戶,減免稅額1703萬元;XX年鄉鎮企業10%部分減免831戶,減免企業所得稅1922萬元。

2、對農村公益性捐贈支出按規定予以稅前列支,企業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個人在申報應納稅所得額30%以內的部分,準予在稅前扣除。據不完全統計,XX年共有捐贈企業18家,稅前扣除金額36萬元;XX年共有捐贈企業21家,稅前扣除金額58萬元;XX年共有捐贈企業18家,稅前扣除金額78萬元。此外還有大量捐贈由於不符合政策規定的條件,而無法享稅收優惠政策。例如企業通過村委會對農村道路、水利等社會事業的捐贈,以及直接對農村孤困老年兒童等的捐贈等難以享受政策。為了大加對企業農村公益性捐贈支出支持的力度,建議修改相關政策檔案,通過村委會的捐贈及對農村貧困人口的捐贈給予優惠政策。

通過政策支持,減輕企業負擔,提高其參與助建新農村公益項目的積極性,捐贈企業戶數和金額逐年增加。

(二)對農民及農業企業實行輕稅政策,促進農民增收。

按照省局規定,我局在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民增收方面主要實施了以下優惠政策:

1、對銷售自產農產品納稅人免徵各項地方稅費。並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從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的自產自銷農產品收入,不徵收個人所得稅。我縣目前已辦理稅務登記的各類專業合作社共有191家,農業局有登記的是56家,由於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不需到農業局辦理手續,農業局主要是通過事後調查了解,對規模相對較大的合作社進行登記造冊,加強服務和管理,因此數字反應相對滯後。合作社及農民個人到國稅開票XX多人次,開票金額700多萬,均按規定予以免徵各項地方稅費。

2、對未達起征點的農村個體工商業戶免徵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水利建設資金。每年未達起征點的個體工商業戶有1700多戶,減免稅額70多萬元,

3、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經濟合作社減征房產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繁榮農村經濟是核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關鍵。我局十分重視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經濟合作社的扶持,在依法徵稅的基礎上,對納稅確有困難的,按規定給予減征房產稅的照顧。每年減免房產稅100多萬元。

4、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農業龍頭企業免徵各項地方稅費。我縣共有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8家,省級以上能享受政策的龍頭企業1戶,XX年減免所得稅18萬元,從XX年開始,省局新政策將享受政策的範圍擴大到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該政策有望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三)支持加快發展新農村社會事業。 為支持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我局對238家農村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按規定免徵各項地方稅收;對農村託兒所、幼稚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取得的勞務收入,免徵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等稅費;對農村公益性活動場所、育養福利機構予以免徵房產稅照顧,其中XX年享受政策9戶,減免房產稅21.56萬元,XX年享受政策10戶,減免房產稅58.13萬元,XX年享受政策9戶,減免房產稅59.5萬元。

(四)加大稅收政策宣傳力度,送稅法下鄉。去年,我局緊緊圍繞“依法誠信納稅,共建小康社會”主題,聯合縣國稅局、廣播電視台錄製《交流》稅收宣傳專題節目,聯合縣普法辦舉辦“喜慶xx大、稅法送下鄉”大型文藝晚會,不定期在《xx法制》報上專刊宣傳新稅法知識內容,介紹稅收各項政策;結合縣管領導幹部“送法下鄉”和扶貧幫困結對活動,編印《農民常用法律知識200問》3000多冊,與結對鄉鎮、村居加強聯繫,將涉農稅法等政策送到農村基層、送到農民手中,積極落實涉農優惠政策,引導農戶發展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