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展民族文化旅遊的調研報告

2、重視節慶、廣泛宣傳。土家族民間節慶尤其是土家族節慶本身就是一項價值非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在這一大項目下又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子項目,可以說民間節慶是集中展示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絕佳平台,例如,土家趕年過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首先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不斷引導、積極宣傳民間節慶。其次,在重視開展民間節慶的基礎上,匯集眾多的遺產項目,策劃舉辦了多項融經貿、體育、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節慶活動,如“中國土家族毛古斯節”、“土家族社巴節”等,通過多種媒體的全方位宣傳,使很多平時難得一見的土家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不同的展演形式閃亮登場,讓參觀者大飽眼福,也讓來自民間的藝人或表演者,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得到收穫,提高傳承保護民族文化的積極性。

3、加強民族文化的保護力度,促進民族文化和旅遊的有機融合與可持續發展。一是以旅遊開發促文化遺產保護。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兩者並不對立,只要正確看待兩者的關係,處理好兩者間的關係,保護與開發是相輔相成的,保護是為了我們更好的所用,而科學的開發行為帶來的效益是促使資源得以更好的保護。二是用民族文化促進旅遊發展,隨著芙蓉鎮旅遊品牌價值升位,應抓緊對彌足珍貴的土家族民族文化遺產資源的深度開發,在遵循保留文化遺產原真性的前提下,開發出我縣區域內的以展示土家族文化遺產為主題的眾多旅遊活動與旅遊景觀,進一步豐富芙蓉鎮旅遊內容,突出芙蓉鎮文化旅遊內涵,保持芙蓉鎮旺盛的生命力與吸引力。三是搞好民族文化與旅遊的有機融合。我縣民族文化遺產、特色工藝的多數傳承者和擁有者因開展旅遊增加了自身收入,改善了生活,甚至脫貧致富,使他們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經濟價值。同時也要把我縣民族文化遺產、特色工藝的傳承者和擁有者更多的投入到我縣的旅遊經濟發展,促使他們提高保護自身文化的自覺性,加入到保護文化遺產的行列,促進民族文化與旅遊的有機融合。從而保證我縣民族文化與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最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查看更多:
經濟區文化旅遊開發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