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調研報告3篇

“農民、農村、農業”問題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為此中央連續幾年以中央一號檔案的形式,強調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並提出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莊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本人作為第三批選派幹部到村任職,為更好的領會中央政策,使之與任職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便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本人對任職村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和思考,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處新312國道以南,與老105國道相鄰,距鎮中心5.5公里。寧西鐵路穿村而過,東西橫跨四個村民組,共14.7公里,村內建有鐵路客、貨兩座站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內煤炭經營公司、郢通搬運公司、民發運輸公司等民營企業應運而生。全村共有8個村民組,一個中心村(136戶),共496戶,口人,58名共產黨員,農民安居樂業,幹群關係和諧。村內擁有耕地1900餘畝、山林3700畝(其中圓竹600畝、板栗林700畝、用材林2400畝),森林覆蓋率80%以上,空氣清新,人傑地靈。村內建有縣級示範國小一所。1998年在全縣率先建成首個村級電話程控機房一座,聯通、移動無線信號塔村前村後遙相聳立,通信相當發達。年初在全縣第一個在村級開通光纖,並轉播有線電視節目38套,村民了解農業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後榮獲省、市“先進黨支部”、“五個好村黨支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小康村黨支部”、“林業生態示範村”等榮譽稱號。年又被列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二、發展現狀

根據村五年發展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總體布局,本人選派到該村後,迅速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之中,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基本完成“村村通”道路水泥路面施工,村部東面與105國道相連並直達火車站的姚關大道即將完工,村民勞作經商進出方便。中心村136戶農戶集中居住,並形成街道,路燈設施齊備,閒瑕時間農戶可以在街頭農民公園散步,聊天,其樂融融。位於中心村東面的村部寬敞淨潔,圖書室、黨員活動室、農民學校、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計生服務室等樣樣齊全,成為村民學習、娛樂、共商農村建設的陳地。新落成的村級衛生室,人員、藥品齊備,並積極加入新農村醫療合作,農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農村經濟較為發展。農民發揮地理和資源優勢,積極做好“山上、田裡、庭院、市場”四篇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數個運輸公司。利用荒山,興辦輪窯廠,一方面解決幾百人就業問題,另一方面為農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條件。全村積極發展優質稻生產,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產業結構。利用山林資源,興辦數個竹木半成品加工廠,讓“綠色銀行”為農民帶來滾滾財源。

三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全村竭力打造“生態示範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閥林木之後,不忘栽種,使森林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積極推廣“一池三改”,發展綠色種植,綠色養殖,使用清潔能源,保持清潔水源,共同維護清潔家園。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不能照搬他村發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規劃,要有讓農民贊成的規劃,要有讓農民參與的規劃。新農村建設千頭萬緒,必須要有一個團結、奮進,能吃苦的領導集體。通過集體學習中央政策,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民主決策,規範民主管理。實踐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識的事情,就能辦成、辦好,同時又促時了村支兩委和黨員幹部在農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二是利用各種渠道向農民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重要意義。有時農民對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較偏面,需要村支兩委和黨員率先垂範,並向農民宣傳好中央的惠農政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激發農戶投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否則僅靠村乾的力量是難以完成新農村建設的各項艱巨任務。

四是築巢引鳳,招商引資。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礎,把各項基礎設施建好,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前提下,向外多宣傳,利用好自身的資源和環境優勢,多方吸引資金和技術,發展其他產業。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田基本改造亟待解決。村境內農田參差不齊,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氣力清淤,耗費了農戶大量時間和精力,從長遠打算應著力進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業經濟發展較為粗放。農戶對林木圓竹的加工僅是半成品,在市場中的銷售利潤不高。林木加工點分散,沒有形成相當規模的經濟聯合體和協作組織,存在互相壓價,虧損經營的情況。

三是飲水問題。由於90年代村內建有小型鋼廠,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極不方便,現村內有自然河流穿村而過,在中心村鋪設自來水管道有利於農民生產、生活,但目前缺乏項目資金。

四是村內道路需要繼續建設。中心村道路與村部東面姚關道之間的2.3公里道路雖有路基,但一到陰雨天,泥濘難行,為部分村民出行帶來一定困難,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優勢地位,該道路需投資40餘萬元,依本村村民籌資建設暫無可能。村內8個村民組之間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嶇不平,為農民勞作、生產、生活帶來較大阻礙。

五是村民環境保護意識需要加強。中心村聚居村民較多,因此產生的生活垃圾也較多,加之村民環保意識不強,垃圾隨處堆放、亂倒現象沒有有效改變。在加強宣傳的同時,需要設定垃圾箱,安排專人清潔街道。

六是村級衛生室設施不健全。雖然村級衛生室已啟用,並有4名醫師,但衛生室內部規章制度不健全,在有92%以上的農戶加入新農村合作醫療的情況下,診療設備顯地力不從心,應對廣大農戶的保健就診還相當吃力。

七是新農村建設的配套資金較高,農民有一定經濟壓力。在進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中央和地方在惠農政策和資金上向農村均傾斜較大,農民的積極也非常高漲。但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農民需要自籌相當大的資金,比如“沼氣池”配套的“一池三改”工程中,國家全力支持利用綠色能源,投入800元/池建設沼氣池,應該是非常優惠,但農民需配套投入700元左右,如進行“一池三改”工程,農戶需要建豬圈、廁所等,每戶農民需配套投入4000多元,給農民帶來一定壓力。

五、發展建議

(一)圍繞“生產發展”目標,增加農民收入。

發揮地理和資源優勢,調整農林業產業結構,做好“山上、田裡、庭院、市場”四篇文章。山上主要抓好圓竹、板栗、用材林的項目開發。最佳化種植結構,增加產量。整合半成品加工廠,引進資金,進行竹木用品深加工。發展村集體經濟,於年年底建一處中等規模的竹木市場,實現剩餘勞動力轉化,實現人均年增收100元的目標。田裡倡導科技興農,在促進農民增收工作中,把加快科技進步,加大新型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素質作為重點,通過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和套用,建設優質稻生產基地,到年年底完成整村培訓,培養優質稻種植科技當家人40名以上。到平均每人年增收200元,形成一村一品、一組一業的產業格局,並於底完成700畝基本農田改造。庭院主要培育戶養千隻禽、戶養百頭豬的養殖專業戶和養殖專業組。市場主要發展壯大村民運輸公司、煤炭公司等,引導農民成立多種經濟協會,以竹木加工、優質稻種植為龍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同時大力開展“陽光工程”,進一步加強村民的技能培訓工作,為輸出務工村民提供就業保障和法律服務。

(二)圍繞“生活寬裕”目標,提高民眾生活質量。

1、年年上半年完成“村村通”水泥路面工程(2.3公里),方便村民直通新105、312國道。國家投入資金加村民籌資56萬元。

2、年年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街道500米路面柏油澆注工程。

3、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至姚關大道的中心村主幹道2300米的水泥路面硬化工程。

4、下半年基本完成村內8個村民組“組組通”沙石路面工程。

5、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自來水廠建設工程。

6、上半年完成組組通有線電視工程。使全村100%農戶通有線電視。

7、年年下半年進一步健全村衛生室建設,擁有醫師4名,至上半年使100%村民享受到合作醫療。

8、年年底投入0元用於村民的新型農民教育培訓,使45歲以下的村民掌握1至2項生產治富技術。

9、年年底完成全村100戶沼氣池建設工程,節約能源、綠化環境、減少生產成本投入,享有綠色能源。

10、底完成村幼稚園建設工程,增加示範國小辦學資金,增加師資力量,讓教師留下,教好課。

(三)圍繞“鄉風文明”目標,紮實開展文明村建設活動

1、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動陣地建設。在村部設立並健全多種村民活動場所,如圖書室、娛樂室和培訓室。在其他村民組完善“三小”活動陣地(即黨小組、村民小組、計生小組),使村民有一個固定的活動場地。

2、以實現“平安關山”為目標,開展“綜治三包”活動,成立禁賭、禁黃小組;實現社會治安穩定,無黃、賭、盜等違法犯罪現象。於年年底在關山村建立巡迴法庭和警務室。

3、開展“創十星、評十戶”活動,倡導村民學文重教、崇尚科學,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遵紀守法、移風易俗新風尚。

(四)圍繞“村容整潔”目標,實施生態村建設工程

1、年年起開展“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院、改水、改廁、改溝、改圈、改廚)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在各箇中心村建垃圾焚燒池,成立環境督導隊,使柴草亂垛、垃圾亂倒、畜禽亂跑、污水亂流的現象得到有效改變。實現戶戶庭院整潔,村容村貌美化。年年底完成中心村“穿靴帶帽”工程。

2、底完善中心村街頭農民公園建設,在進村路旁栽種綠化樹、整修下水道,在街頭三角公園建體育活動器材。

(五)圍繞“管理民主“目標,建設民主法制示範村

1、堅持民主決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項的決策,均召開村民代表會或村民大會,完善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

2、規範民主管理。一要規範公開形式。在村部建村務公開欄,同時以公開欄、入戶宣傳單、下組入戶宣傳等形式及時公開村情村務,確保村民對村務的知情權、參與權、議事權和監督權。二要規範公開內容。將村務決策、村幹部補貼、集體財務收支、計生指標、山林耕地企業發包、工程投標、宅基地分配、救災物資發放等內容向村民定期公開。三要規範公開時間。根據公開內容按照年度性、常規性、臨時性、即時性進行公開。四要規範公開的內容和實施、落實和監督。由村務監督小組監督公開的內容和落實的情況後向村民或村民代表會議匯報。

大學生村幹部調研報告
村幹部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時光飛逝。我已經在這片淳樸的土地上工作快半年了。作為一個大學生村官,在洋河,心裡有好多感慨。

我叫李遙,xx年7月份,剛從鄭州大學畢業。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滿心的熱情,我來到了信陽市平橋區洋河鎮,開始我的村官之旅。大學裡我所學的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我比較喜歡這個專業,因為能較強地鍛鍊我的思維能力。大學裡我也做過家教,感覺很充實。第一次掙到錢的時候,感覺到掙錢的不容易,同時也讓我學會了珍惜。在工作之前,我對農村並不熟悉。為了回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我報名了大學生村幹部的考試。但是隨著工作的進度,我對農村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洋河鎮的概況。

洋河鄉是信陽市平橋區的一個農業大鄉,該鄉位於信陽市平橋區東北城鄉結合部,東與肖王、九店兩鄉接壤,南與平橋工業城、羊山新區為鄰,西與彭家灣鄉毗連,北與胡店、龍井兩鄉相依,是東大崗的中心鄉。鄉域總面積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255畝。轄15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299個村民組,8500戶,總人口3.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35人,集鎮常住人口8000人。洋河區位優勢明顯。鄉政府距市中心15公里,建設中的羊山新區、平橋工業城與其接壤,並且通過近年來的建設,洋河鎮區已初具規模,為東大崗的農副產品集散地,是省建設廳命名的“中州名鎮”,系大市重點規劃建設的64個試點鄉鎮之一,區位優勢明顯。

洋河勞力資源豐富。在鄉屬二級企業—市二建公司的龍頭帶動下,年輸出勞務人員8000人,創收近5000萬元。

洋河基礎設施齊全。全鄉現有高中1所,國中2所,國小16所,成人學校1所,被市定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示範鄉”。鄉衛生院被省定為中心衛生醫院。最開始的時候,我在洋河政府辦公室工作了一段時間。政府辦公室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來辦理各種不同的事情。我的視野開闊了很多。通過參照同事們工作的章程。我了解了很多工作的流程,通過一些體驗,我也了解了工作的意義。有一段時間我分到勞動保障所,幫助輸入城鎮居民的表格。這次工作需要仔細和用心,不能出一點差錯。正好我是學計算機的,所以很開心地做了這份工作。

後來,我來到了洋河鎮周畈村村委。在後來的日子裡,我不斷在理論和實踐上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在平時的工作之餘,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尤其是在xx大會議召開後,藉助每周一次的黨員學習會議,與黨員們一起學習xx大會議精神,並及時撰寫個人心得體會。在今年,村里給我訂了一份《信陽日報》,每天的下午六點多成了固定的讀報時間。了解和掌握一些政治理論。同時,在日常工作中也虛心向村幹部們學習。由於我們村是集體辦公,村委支委都在一間辦公室里,客觀上給我提供了與村幹部們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後來的日子裡,通過與他們的深入交流,讓我大概了解了如何在村里開展工作,如何處理各種關係等等,受益匪淺。這幾個月來,我不斷在學習中豐富自己、充實自己、鞏固自己、提高自己。

做了半年的大學生村幹部,我也有了以下的體會和認識:最開始,讓我們做到“有備”。“有備”,就是讓大學生村官進村前做到兩個“基本有數”,一是對所到村莊的實際情況做到心理有數,即便是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剛從校園裡出來直接到農村一線工作,由於對農村實際情況了解太少,常會感到無從下手。所以在大學生進入村莊前,最好由鄉鎮牽頭,對村裡的基本情況、村族姓氏、主要產業、薄弱環節、發展方向以及對大學生的工作角色期待等做一詳實的整理與建議,使大學生對村里狀況有一個較為細緻的了解。另外還要做到國家對農業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做到心裡有數。我們應該自己主動接受一些培訓。以農村工作為主題,注重以新農村建設、文明生態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等課題為重點,並緊密聯繫上級發展農村的思路和經驗。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準備,對以後的工作來說,是非常有利的。而我們在工作中,應該積極地動腦筋,有什麼新點子,新提議,只要是對農村發展有利的,都可以向上級提出來。比如,文明生態村建設、農村治安穩定、農田科技指導推廣、致富信息傳遞、法律知識推廣等,我們大學生村官都可以有很大的作用空間。我們也應該謙虛謹慎,充分尊重村幹部,村民的意見。積極吸收其中的精華,來擴展我們的知識面和見識度。

農村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我會好好努力加油,為了尊重黨和政府,也為了尊重我自己的選擇,我會不遺餘力地走下去,為建設農村貢獻出自己真實的力量。

關於新時代村幹部選拔任用的調研報告
村幹部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資訊時代的到來,給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增添了許多色彩,村民自治不再沿用傳統方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廣大人民民眾,而村幹部作為最基層的領導幹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帶領作用,如何將村民團結起來,如何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如何推動新農村建設等問題與村幹部密不可分。因此選好建好村幹部隊伍,是村級組織建設加強的前提,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條件,是成功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在這裡我就調研情況淺談一下當今村幹部的基本情況和選拔任用等問題。 一、村幹部基本情況 現舉例位於榮昌縣東部,距榮昌縣城5公里,幅員面積63.04km2,總耕地面積27127畝。總人口39613人的榮昌縣峰高街道。峰高街道轄3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75個社(組),其中,農業人口35481人,非農業人口4132人。共有1347名黨員,30個基層黨組織。 首先,據調研和分析後表明,農村基層幹部“一高三低”現象仍舊十分突出(文化素質低、科技水平低、致富能力低、年齡偏高)。調研所得情況如下:村(社區)五職幹部中,支部書記11名,從年齡結構上看:40—45歲2人,46—50歲1人,51-55歲3人,56-60歲3人,61-65歲2;從文化結構上看:國中文化7人,高中(含函授大專)4人,其中3人是參加工作後政府組織函授學習完成大專。家庭具有固定收入產業的2人,經濟收入排列本村居前列的僅1人。村委會(居委會)主任共11人,從年齡結構上看:40歲以下1人,41—45歲1人,46—50歲6人,51-55歲1人,56歲-60歲2人;從文化結構上看:國中2人,高中(含函授大專)9人,其中2人是參加工作後政府組織函授學習完成大專。家庭具有固定收入產業的4人,經濟收入排在本村居前列的2人。社事專乾11人,從年齡結構上看:30歲以下1人,36—40歲1人,41—45歲5人,46-50歲4人;從文化結構看:國中3人,高中(含函授大專)8人;家庭有固定收入產業的1人,經濟收入排列本村居前列的0人。 其次,在工作方法上,大多沿襲過去傳統的工作方式方法,以行政強制命令的多,以安排部署的多,以會傳達會議的多,對“三會一課”、“一事一議”等制度運用的不是很好。村幹部執行政策的能力、加快發展的能力、服務民眾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有待於提高。 最後,村幹部思個人家庭經濟發展的多,謀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少。村幹部帶頭致富,帶領民眾共同致富的能力還有待於提高。   二、村幹部培養選拔上存在的困難 目前,在農村幹部培養、選拔上普遍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村幹部崗位缺乏吸引力,主要是村幹部的經濟待遇和政治待遇普遍較差。“能人”不願意當村幹部的現象日益突出。農村中有文化、有知識、有技術的中青年通過打工,更新了觀念,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技能,增強了致富的本領,有的率先實現了富裕。他們將打工、經商、辦實體與種養植的收入與當村幹部的報酬相比較,絕大多數不願意當村幹部。二是是農村普遍存在缺乏優秀人才可選,更缺能人可選。大量有文化、有知識、懂技術的中青年農民外出務工,留下來人員遠遠不能滿足村幹部隊伍建設培養選拔的需要。在調查中發現,無產業優勢的村里,除進廠務工、經商、從事運輸、建築等外,75%的中青年在外務工。

三、村幹部的選拔思考 村幹部的選拔任用,關係著一個村的發展和進步,要為百姓選出想幹事、能幹事、乾成事的領導幹部,把能帶頭致富、帶領民眾共同致富,為人正派,處事公道,作風民主,真心實意為民服務,工作能力強,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在民眾中口碑好的優秀青年,大膽啟用到村級領導崗位上來,不求全責備。 首先,以中青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為主。新進班子成員原則上年齡不超過40周歲,文化程度不低於高中。原任班子成員中特別優秀的可適當放寬年齡,但原則上不超過50周歲;其次,村幹部—般從本村青年、復員軍人、企業骨幹、致富帶頭人和外出務工人員中的優秀分子中產生。村後備幹部要優先選用。必要時,上級可以選派幹部到村任職。支持和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村工作。同時,村支兩委幹部要組織結構科學合理,雖不要求人人全能,但至少要更有所長,如善於處理文材料的寫手,電腦精通者,村里社會地位較高者,組織協調者等等。只有幹部隊伍結構科學化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促進幹部隊伍的和諧發展。

總之,加強和改進村幹部的選拔任用,是確保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維護農村穩定、構建和諧村居的保證;選好用好村幹部是農村脫貧致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保證。

2017大學生村幹部駐村調研報告
村幹部現狀社會調查報告
2013大學生村幹部調研報告
鄉鎮大學生村幹部工作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