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流動調研報告

三、促進打工經濟的良性發展的對策建議

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客觀上制約了打工經濟的發展,但在近幾年農民增收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打工經濟卻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並且出現了一些好的發展趨勢。但是,真正要實現打工經濟的良性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尤其是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結合地方實際,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對此,特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正面宣傳,正確引導。

打工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但長期以來,人們總認為農民應以農為本,打工只能當作副業來抓。但由於多方面原因,事實上造成了部分農民的隱性失業,農村還有大量剩餘勞動力沒有“工作”可做,而外出打工是他們謀生的一條很好門路,也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對於打工經濟要進行正面宣傳和正確引導,要教育廣大民眾摒棄對打工經濟的傳統認識,尊重外出打工人員並積極鼓勵支持農民外出打工;要積極引導廣大農民做到打工掙錢與農業生產兩不誤,合理安排外出;外出打工人員要克服自卑心理,破除“金飯碗”的思想,把打工當作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副業,甚至把它當作事業來乾併力爭有所作為。

(二)、積極為農民外出打工提供各種服務。

在積極引導、鼓勵支持農民外出打工的同時,還必須為農民外出打工提供各種服務,主要是針對當前農民外出打工遇到的如就業信息不靈、打工技能較差、勞資糾紛較多等問題,抓好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就業中介、培訓和法律服務等工作。

1、加強勞動就業中介機構建設,為農民外出打工提供信息服務。當前絕大部分農民外出打工就業信息主要來源於本地外出打工人員,信息渠道少、信息面窄,因而加強規範性的勞動就業中介機構建設刻不容緩。要在健全現有勞動就業中介機構職能的基礎上,積極組建一批服務面較廣、有較強就業推薦能力的中介機構,並建立與經濟發達地區的長期勞務關係,及時掌握各種就業信息,甚至可以將外地勞務中介機構引進來,定期或隨時在本地招工,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為外出農民提供源源不斷的就業信息,儘量減少農民盲目外出和無功而返現象的發生。

2、加強對外出打工農民的技能培訓,提高外出打工農民素質。隨著外出打工農民的增多和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加之外出農民素質普遍不高,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在外出打工時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因此,可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對一般農民開展一些最基本的技能培訓,以提高他們在外出打工時的就業幾率;對於有一定文化功底的農民和剛畢業的學生,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把他們從低素質、簡單型的打工人員培養成高素質、複合型的打工人才,為外出打工創造良好的條件。

3、積極創造條件,解決好外出打工人員的“遠慮”和“近憂”。外出打工人員最主要的“遠慮”就是長時間在外打工長遠發展的問題,而“近憂”則包括子女教育、老人贍養、自身權益的維護等多個方面。對於這些問題,關鍵是要從政策和制度入手加以解決。對於造成土地荒蕪的問題,在不改變土地經營權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實行有償轉讓,或與外出戶簽訂協定,暫由村將土地收回,實行適度規模經營,並按統一規劃發展經濟項目,如果農戶返回土地升值,由農戶給予一定補償;同時,積極呼籲爭取,改革城鄉二元分割的戶籍制度,對於戶口和子女入學等方面享受與城裡人同等待遇,讓有能力的人進城居住;勞務輸出地要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和老人院條件,對無人照顧的老人和孩子實行全托和有償服務;儘量減少外出人員辦證環節,取消辦證收費;提高外出打工的組織化程度,在同一地方打工人員相對集中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建立流動黨支部,通過組織來管理和服務打工人員,同時,積極扶持發展針對打工農民的法律服務,為農民外出打工提供法律支持以保障外出農民的權益。

(三)、積極鼓勵支持外出打工農民回鄉創業。

部分外出打工農民通過在外打工期間的辛勤勞動,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少數人通過刻苦鑽研學得了一技之長。他們返鄉以後,有的將資金用於購置固定資產,有的用於生產性投資發展產業,有的回鄉辦廠當起了老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帶頭作用,是打工經濟的一種很好的發展方向。因此,對於他們回鄉創業,應該積極鼓勵並給予大力支持,重點在政策上予以一定扶持。政府和相關部門以及他們原居住地所在村要最佳化各種服務,提高辦事效率,簡化各種手續,為他們回鄉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並通過他們發揮“雙帶”作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