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調研報告4篇

我鎮共有基層黨(總)支部31個,其中黨(總)支部1個,全鎮黨員人數為992人。近幾年來,我鎮黨建工作以“三級聯創”為總抓手,以“雙帶”為核心,以“為黨增光輝”為主題,在全鎮全面開展“五好”鄉鎮黨委和“五好”基層黨組織的創建活動,黨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鎮黨委被xx市委授予首批“五好鄉鎮黨委”。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我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成為我鎮經濟的重要支柱。我鎮積極探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新路子,從實際出發,把工業園區作為拓寬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新空間,有力地促進了園區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實現了黨建工作和經濟發展的“互動”、“雙贏”。

一、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郭集是全國著名的“燈具之鄉”,全國最大的燈具生產基地,國內街燈每4盞有1盞來自郭集。全鎮現有各類燈具企業220多家,揚州燈具工業園區是我鎮為進一步推動燈具產業發展而設立的,整個規劃用地3500畝,工業園區一區於XX年3月啟動,己經開發XX多畝,先後被揚州市、省鄉企局列為鄉鎮示範工業小區,被揚州市列為“xx”重點推進的4個鄉鎮工業園區之一。XX年,園區實現產值8.5億元,占全鎮工業產值的79.7%。今年我鎮又開始工業園區二區建設,新增進園企業16家,園區企業總數力爭達145家,XX年園區力爭實現產值11.5億元。目前,園區有企業118家,其中外商企業2家,職工人數5800多人,黨員218人,企業業主是黨員的56人,擔任支部書記(或副書記)3人,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17人,今年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發展黨員15人。

二、工業園區黨建情況

工業園區是我鎮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主戰場,我們在專題調研的基礎上,按照“黨員活動到哪裡,黨的組織就建到哪裡”的原則,高度重視園區黨建工作。

1、創新組織體制。我鎮首先從理順關係入口,注重黨組織的設定,以消除黨建工作“空白點”,一是突出重點,找準突破口。我們以重點企業聲光廠為突破口,率先建立黨組織,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產生較好的示範作用。二是分類指導,因廠制宜。按照成熟一個組建一個的要求,採用“建、聯、掛、派”等形式,創造條件逐步建立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⑴ “獨立型”,即單獨組建。凡有3人以上正式黨員,並有合適的支部書記人選的非公有制企業,單獨建立黨支部。目前,我鎮已在園區中單獨建立黨組織2個(聲光廠、金星廠)。⑵ 聯合型,即聯合組建。黨員數不足3名或暫不具備單獨組建黨支部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聯合建立支部2個(化工廠、鋼帶廠)。⑶ 掛靠型,即掛靠組建。對僅有個別黨員的園區企業,又不具備建立聯合黨支部條件的,掛靠鎮農保中心黨支部,總計有38家企業,其餘園區企業則按過去的隸屬關係掛靠原村或單位黨支部,掛靠支部9個。⑷ 派入型,即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我鎮從XX年就實行由黨委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制度和黨政領導聯繫非公有制企業制度,向未建支的列統企業派駐黨建指導員17人,副鎮級以上幹部每人聯繫一個非公有制企業。

2、重視發展黨員。在靈活設定黨組織、提高黨組織組建率的基礎上,各支部堅持黨員標準,積極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吸收先進分子入黨,特別是採取“培養、推優、發展”等形式,堅持質量和數量並舉原則,把技術骨幹、生產工作一線職工和企業管理人員中的優秀分子作為發展黨員工作重點,在非公企業職工中,相當一部分學歷素質較高、在企業作用明顯、具備入黨條件,我們通過各種形式找他們談心、交心,舉辦入黨培訓班,引導他們加入黨組織。XX年~XX年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16人,發展黨員68人,為園區非公有制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3、注重組織活動。園區黨組織能否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關鍵在於能否有效開展各項組織活動,這幾年來,我十分注重這點。以園區企業發展為目標,按照“企業需要、業主理解、員工擁護、黨員歡迎”的原則,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以鎮黨委務口牽頭,以園區服務中心為載體,靈活開展各項活動。一是開展“當標兵”活動。要求企業黨、團員做生產技術的標兵、做完成任務的標兵、做排憂解難的標兵、做遵守紀律的標兵、做服務企業的標兵。二是開展黨員先鋒崗活動。黨支部在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中開展先鋒崗活動,在工作崗位上懸掛先鋒崗標誌牌,在廠區設立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公示監督欄,時刻提醒他們牢記自己的身份,接受民眾的監督,激發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三是開展“我為企業增產增效獻良策”活動。緊緊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來組織活動,在組織勞動競賽、技術革新和技術比武等活動的同時,開展“我為企業增產增效獻良策”活動,發動員工合理化建議,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這些系列活動開展,推動了企業發展,得到企業業的肯定。

4、突出制度建設。園區黨支部全年工作做到年初有計畫,年中有檢查,年底有考核;

對每位黨員建立了跟蹤管理檔案制度,對黨員的跟蹤管理不斷線。建立健全黨組織、黨員活動制度,正常、規範“三會一課”活動,並做好台帳記錄。建立健全黨員發展制度。工業園區黨員發展工作每年有計畫、有培訓、有考察,做到年年有發展。建立、完善並真正執行好各項黨建工作規章制度,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為工業園區黨建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的保障。

5、發揮園區服務中心作用。為便於燈具園區的管理,我鎮於XX年成立了園區服務中心,以工業園服務中心為載體,創新工業園區黨建工作,提升工業園黨建工作水平,有效解決了園區企業活動難開展、難以滿足企業職工多方面的服務需求等問題,切實加強了企業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營造了積極、健康、向上的園區文化。去年國慶節、元旦、黨員幹部冬訓,節後三個文明建設總結表彰大會以及今年“7.1”,我鎮都以企業黨支部為載體(如聲光、賽德公司)組織文娛演出,企業職工自編自演,自得其樂。企業經營者在積極主動地支持企業黨群組織開展工作的同時,深感郭集是一片投資的熱土,主動為我鎮開展“以商招商”出謀劃策,牽線搭橋當好“好娘”。僅今年1~8月,全鎮新引進進園企業13個,真正實現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經濟發展“雙贏”的目標。

三、初步成效

1、園區企業黨建工作得到加強。園區黨建的工作的加強和各項活動得深入開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職工的入黨熱情和積極性。據統計,園區目前有60多人提交了入黨申請書要求入黨,江蘇賽德公司建立黨組織工作己經提上議事日程,力爭10月底前,正式成立賽德公司黨支部和賽德公司團委。同時,鎮黨委組織科擔負起培訓園區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申請入黨人員和有入黨意向職工的責任,每年初舉辦一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各類人員的培訓得到不斷加強,黨員素質得到提高,發展黨員工作得到質的提升。

2、園區企業的黨建影響力得到擴大。通過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員示範崗”等活動,黨員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增強,通過開展創“五好”黨支部、“非公企業示範黨組織”活動,評選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圍繞抓黨建促經濟,我們每年都評選“雙十佳”,即“10佳優秀企業”、“10佳優秀企業家”。聲光廠黨支部還被市委表彰為“非公有制企業示範黨組織”。目前,園區的黨建工作得到全覆蓋,有力地推進了園區黨建工作,而且影響、帶動整個園區其他企業開展黨建工作,輻射更寬,示範更廣。天龍公司、寶爾特公司、斯洛爾公司等8家企業都向鎮黨委申請組建支部。

3、園區黨建資源得到了整合。推進園區黨建工作後,一方面,工業園區內的黨員統一納入管理,黨員的發展、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園區各支部都可合理組織、統籌安排,園區黨建信息也可以及時互通。另一方園區黨建的深入開展使園區內的黨組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職工素質進一步提高,作用發揮更突出,園區黨建立足園區、服務園區的功能得到較好的體現。

4、園區企業自身得到健康發展。企業黨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不斷提升,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創優,為企業發展出“金點子”,獻計獻策,提升了企業發展理念,壯大了企業自身實力。今年1~8月份園區實現產值8.3億元,同比增40.2%,我鎮還在揚州市園區工作推進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四、思考和對策

在園區黨建工作實際中,我鎮雖然有一定的進展,但對照上級要求,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黨組織單建率比較低,組織生活規範性不夠,黨員作用發揮不夠明顯,部分業主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存在“煩”的心理,黨員教育管理方式不適應,大多過於陳舊,教育內容不適應,有空對空的現象,管理手段不適應,比較落後。非公有制企業黨務幹部隊伍建設相對滯後。企業黨務幹部難以選配且流動較為頻繁,突出存在著“企業黨務幹部少,業務熟悉的黨務幹部少”的現象,直接影響了企業黨組織班子建設和黨建工作的開展。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認為必須突出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要注重開拓創新。一是思路的創新。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管理制度方面、黨員與企業隸屬關係方面的特點,形成新的不同於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功能理念、黨員先進性理念、黨建工作理念、黨建工作方法方式等。二是組織的創新。建立“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組織管理體系,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聯席會議制度。三是組建方式的創新。包括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以及先建團、工會,再逐步組建支部等。今年第四季度我們將做好組建工業黨總支工作,初步構想是:揚州燈具園區黨組建總支部,下設12個支部,將園區己建立的4個支部(聲光廠、金星廠、化工廠、鋼帶廠支部)以及聯建、掛靠其他支部的黨員統一划入工業黨總支,新成立企管站、賽德公司、天龍公司、寶爾特公司、斯洛爾公司、神力公司、金源公司、龍翔公司黨支部。四是組織生活的創新。在活動內容上,開展以“擴大影響力、增強凝聚力、提高戰鬥力”為主要內容的達標創優活動,通過明確活動主題、制定工作標準、樹立先進典型、加強分類指導,進一步加強園區黨組織自身建設;在活動形式上,在“有利於嚴格的黨內生活,有利於黨員的教育管理,有利於企業的發展”的前提下,開展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提高黨的工作的實效性。

2、注重營造氛圍。要不斷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領導,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通過召開有關非公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會、研討會等,研究布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工作,努力做到“三同時”:堅持在分析經濟工作的同時,分析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在研究基層黨建工作的同時,部署非公有制組織黨建工作;在制定企業發展的同時,制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計畫,保證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有效落實。

3、注重培育典型。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整個黨建工作的一個嶄新領域,它有沒有可能搞好,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示範點建設能否發揮示範輻射作用,要始終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的做法,分類指導,突出特色,通過給非公黨建工作示範點交任務、壓擔子,推動示範點工作上新水平。通過典型示範,以點帶面,進一步總結推廣非公黨建工作先進經驗,用典型來指導、帶動面上的工作開展。

4、注重解決實際問題。一是經費、活動場所問題。以企業為載體,推動黨建活動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結合,保證活動經費、活動場所、活動時間。二是專職黨務工作人員問題。在保持一支必要的專職黨務工作隊伍的同時,建立一支新型的兼職黨務工作隊伍。三是黨員管理問題。在園區企業實行“黨員證”制度,即:凡在冊黨員憑黨員證就近參加企業黨組織的活動;對外出務工經商黨員,既要發證,又要跟蹤服務,及時為之聯繫外出地的黨組織,使其組織生活儘快正常化。

5、注重活動的實效性。非企業黨建工作開展得如何,最終體現在企業活動的成效上。要引導企業黨組織圍繞“班子建設好,黨員素質好,制度執行好,作用發揮好,群團配套好,合作共事好”的目標,獨立自主開創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黨建工作的影響力、滲透力。各企業黨組織要運用靈活多樣形式和載體,積極有效開展活動。在開展黨員教育活動上,在不占用企業生產時間的情況下,把黨員教育活動帶進車間、班組,做到學習、生產兩不誤。可以把黨的活動內容編印成材料分發給黨員,讓黨員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自學。非公有制黨組織在開展活動當中要注重從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入手,教育他們堅持黨的宗旨,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務使黨員認真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始終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本色,帶頭宣傳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頭學習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帶頭遵紀守法,維護好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帶頭搞好內外團結和精神文明建設。

產業園區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產業園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中國航天集團(原航空航天部066基地)是曾駐的中央直屬大型軍工企業,從1969年開始籌建至今,歷時38年。自1994年以來,受國家巨觀政策調整的影響和企業自身發展需要,集團及下屬各單位陸續外遷至孝感、武漢和廈門等地,實現戰略性轉移,同時也留下了大量的存量資產。依託這些寶貴的存量資產,我縣堅持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四大產業為發展方向,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工作成效。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資產,加快工業園的建設步伐,是當前我們在實現“園區突破”目標上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我縣利用存量資產概況

(一)資產移交情況

集團在建設過程中採用典型的企業辦社會模式,下屬集團機關1個、科研機構1個、9個分廠以及建築、學校、醫院、水廠等一系列配套功能齊全的分支機構,總占地面積13131.11畝,總建築面積90.2萬平方米,除9個分廠中的紅陽、集團機關和後勤保障機構在縣城邊外,其餘8個分廠均分布在我縣不同鄉鎮的山溝之中,水、電、訊等設施齊全,工作區、生活區、娛樂區建設規劃有序,每個廠都有數量不等的標準化車間和良好的植被環境。

隨著集團各分廠的陸續搬遷,年9月縣政府與集團共同商定,集團將搬遷後留下的閒置資產委託縣政府管理,並原則上按30年期限分別簽訂了委託管理協定,並由縣國資公司牽頭接管這些資產。 年5月開始,縣政府陸續接管了集團16家企業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接管土地面積5170.26畝、占總土地的39.37%,有地上建築物房屋400餘棟、建築面積70多萬平米,標準化建設廠房、車間230多棟,其中1000平米以上的標準化廠房70餘棟,資產範圍內的水、電、訊等設施同時移交。

(二)我縣利用存量資產情況

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集團閒置資產的管護、開發和利用。我縣於年5月向市人民政府提交《關於設立工業園的請示》(政文[]35號),市人民政府下發了《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工業園為市級開發區的批覆》(宜府文[]51號),賦予工業園以市級開發區的許可權,經審核後的工業園批准總面積為400公頃。XX年3月省政府又在清理整頓和檢查驗收的基礎上,發布了保留工業園等開發區的公告。年4月,工業園通過上級國土部門審核,原規劃面積由400公頃核准確定為280公頃。年4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年第23號公告,工業園正式被國家發改委確立為省級開發區。此次公告,標誌著自年國家對全國各開發區開展的以土地市場治理整頓、以開發區規劃審核和設立審核、落實開發區四至範圍等階段清理整頓工作的結束,為工業園區規範管理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我縣在加大對集團存量資產開發利用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四年多來,工業園在由市級開發區晉升為省級開發區的同時,縣委、縣政府為加快園區建設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園區經濟也取得了快速發展。年,縣委以發[]14號文印發了《關於加快工業園規範建設和健康發展的意見》;年縣委又以發[]5號下發《關於加快工業園建設步伐的意見》。根據集團閒置資產的分布和我縣產業發展情況,我縣將包括集團閒置資產在內的工業園劃分為四大產業帶和7個功能小區,採取“政府引導、分類入園、業主開發、引資建設”的工作措施,加快了園區資產的利用速度。目前實際利用集團搬遷後的閒置土地面積4188.38畝,閒置土地上的固定資產同時得到有效利用,江蘇綠陵、湖北祥雲、湖北稻花香、遼寧盼盼、萬山輕客等國內一批知名的企業或企業集團相繼落戶園區,形成了以利用原集團江北廠為主的磷化工產業區、以萬山廠閒置資為依託的機械加工工業集聚區、以集團萬里廠和長征廠以及紅峰廠閒置資產為依託的新型建材工業區、以集團機關閒置資產為依託的農副產品加工工業聚集區。園區內現有企業18家,其中規模內企業13家,占全縣規模內企業總數的45%,產值過億元的工業企業3家;引進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6個,引進內資額1.1億元,其中利用存量資產的企業8家;園區銷售收入、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稅收收入逐年增長。年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78億元,三年內年均增長28%;完成工業增加值2.99億元,三年內年均增長19.78%;實現銷售收入4.3億元,三年內年均增長9.76%;實現稅收0.32億元,三年內年均增長16.72%。可以說,工業園的發展壯大,對我縣工業立縣戰略的順利實施起到了十分關鍵的推動作用,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政府高瞻矚、果斷決策的結果,是全縣上下共同奮鬥的結果,表現出人非凡的智慧和勇氣。

二、當前在利用存量資產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

集團整體搬遷後留下的大量資產,對我縣經濟發展而言,既是財富,是機遇,但同時也是挑戰,目前工業園在利用存量資產方面還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存量資產的利用效率仍然不高。除紅陽、江河兩個保留的軍工企業外,因種種原因,集團所屬紅峰廠、萬山和集團機關在遷走多年後一直未能移交給我縣託管。其中紅峰廠交由旅遊公司代管,但旅遊公司沒有對其進行任何實質性的利用;萬山廠雖說與目前的萬山輕客簽訂了合作協定,但除460畝土地被利用外,還有4300餘畝的土地及其資產閒置;集團機關目前由紅陽廠接管。另一方面,在接管的5170.26畝土地面積上,目前也還有未利用面積981.88畝,其中標準化車間1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江北、萬里、紅林、計量站的部分區域。

二是入園企業未能形成有效的產業集群。按照我縣對園區劃分的四大產業帶,機械加工業的現有企業有萬山和永安車橋,磷化產業有綠陵、東聖和楚原化工,新型建材有宏業陶瓷、盼盼門、星球和武星公司,農副產業深加工有森源集團。這些企業多為我縣的支柱企業,也是支撐園區發展的優勢企業,雖然近幾年來這些企業取得了較快發展,但不同程度地表現也後勁不足的問題。萬山輕客一季度生產客車96台,比去年呈下降趨勢,產品的科技含量也不高,市場價格偏低;宏業陶瓷長期受招工不足的影響,自建廠以來後期投資一直未能跟上,產品市場占有率不高;盼盼門同樣遭受員工不穩定的影響,加上原材料需要從外省購進,產品運輸成本高,利潤率僅能維持在2%左右;綠陵、楚原化工、東聖這些磷化工企業當前或今後可能面臨市場衝擊的壓力較大,星球和武星面臨資源短缺的難題。核心企業發展不夠,也就形成不了有效的產業集群,影響了園區工業企業下游產品市場的培育、人才和勞動力的富集和整個產業鏈的形成。

三是存量資產上的基礎設施功能不完善。勿容置疑,招商引資是實現園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外地很多開發區在招商引資的措施上往往是先完成“四通一平”,再引進企業。而我們所接管的存量資產所面臨的情況是:原有電力供應系統年久失修,集團撤走後,電力供應系統基本無法使用;原有供、排水系統建於60~70年代,考慮的供水量及排水量根本滿足不了整個園區的要求,且使用年限較長,破壞程度較大,管網系統現基本不能使用,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園區內也缺少污水處理系統;無與城市主幹道相連的標準級公路,園區內道路也因年久失修,破壞嚴重,無法正常使用,僅有少部分道路經過維修改造後可投入使用;無通訊服務設施,無燃氣系統,沒有配套的辦公及服務設施,基本上就是一個“空殼”。而原有的大多數分廠又都散落在不同的山頭和山溝。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對我縣是一個工業基礎差、底子相對薄弱的山區小縣面言,改造起來難度大,投入太,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對存量資產的開發利用和招商引資工作。

三、創新思維,加快對存量資產的利用步伐

對存量資產的利用程度,關係我縣工業立縣戰略的實施,關係縣域經濟發展的未來,也是開發現有資源、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是一項舉足輕重、關係全局的創新工程,需要創新思維,創新實踐。根據當前我縣利用存量資產的現狀,我提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供領導決策參考:

1、加強與集團的協調。集團在存續的三十多年,與之間建立了一種難於割捨的情感,尤其是對很多的中老年同志而言,曾是他們奉獻青春的地方。基於這種獨特的情感文化,我們可以多方面加強與集團之間的聯繫和協調,爭取更大程度的支持。一是想辦法打破資產的移交方式,變“託管”為“交付”。集團遷走後,之所以將資產交由“託管”,多半是出於對上要有個說法的緣故。這種所謂“說法”的存在,對來說是不公平的,在的三十多年,是人民奉獻國防事業的三十多年,既然遷走又抱著不放,不把本屬於的土地歸還給,致使經濟發展始終處於不利的位置。我們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奔走呼籲,爭取理解,改變目前這種在資產移交方式對己不利的局面。而在移交方式沒有突破之前,可以靈活利用這些土地和資產。二是對已經遷走而沒有移交的集團分廠,包括紅峰廠的665.82畝、萬山廠的4763.42畝和基礎水廠的83.92畝土地和資產,需要進一步做工作,爭取能夠儘快移交給我縣。三是加強與集團之間在技術、資金、人才之間的合作。集團作為國家大型軍工企業,技術和資金雄厚,人才濟濟,而這三個方面又恰恰是我縣發展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怎樣利用這些資源,我認為可以借鑑縣內各部門與農村和企業掛點幫扶的形式,通過做工作,讓集團各分廠與縣內重點企業定點對接,並將這種機制固定下來,使縣內企業逐步建立起與集團在技術、資金和人才,甚至於包括市場等方面的密切聯繫,取得各方面支持。

2、建立科學的投入機制。園區要發展,投入是關鍵。近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政府在園區的投入能力上有所增強。去年政府出資100多萬元為綠陵化工解決進廠道路問題,今年又出資幾百萬元解決石頭店建材小區的供水問題,這些事情在過去是沒有能力辦到的。但政府投資畢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解決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條件方面,我們還沒有那樣的財力,所以要尋求多種投入的途徑。大致上講,是要堅持“四條腿”走路。一是政府的引導性投資。對關係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政府可以在解決發展環境和公用設施上投入適量的資金,促使項目建設。日前,市發改委下發《關於促進開發區創新發展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從XX年起,市(縣)政府每年從市級科技三項經費工業部分中,按不低於50%的額度用於開發區內企業的科技項目。支持開發區自主發展,開發區內的土地出讓金等土地收益,除按規定上繳中央和省外,全部返還給開發區用於滾動自主發展。我縣在科技項目上可以參照上述作法,逐步提高用於科技項目的資金扶持。在土地出讓金方面,如果能在集團資產移交的方式上取得突破,那么我們在土地出讓金上取得的收益將極大地推動園區各方面的建設和發展。二是繼續加大對上爭取工作力度。隨著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的調整,國債發行將逐步淡化,專項資金和補助資金髮放的方向性將更強,但對我縣而言,對上爭取項目資金扶持仍然有很大的操作空間,特別是中部崛起政策出台後將對我縣爭取項目帶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工業園規劃評審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研評審完成後,我們將全力以赴地抓好對上爭取工作。同時,我們將根據國家投資導向,積極主動地與園區內有關企業聯繫,策劃好、包裝好項目,千方百計對上爭取項目,努力為企業服務。三是企業自主投資。企業自主投資,站在政府層面說,就是招商引資。作為一種高層次、多方位的經濟交流和社會交流,使投資者和招商引資方都能從中獲益,是其最終目的。在目前招商引資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我們要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大力宣傳發達地區所沒有的環境和生態優勢,以大企業、科技含量高的項目為主攻方向,把招商引資與盤活資產存量結合起來,與改造傳統優勢產業結合起來,與發展高新技術結合起來,爭取在建設支撐和拉動全縣經濟發展的大項目和稅源型項目上實現新突破。四是銀行貸款。除爭取的政策性貸款外,目前我縣的商業銀行貸款在授信額度上還不夠,需要儘快加強與上級銀行部門的協調,爭取支持,改變目前貸款扶持乏力的現狀。

3、引導和促進園區產業發展。一是要統一規劃管理。本著“整體接管、分塊盤活、分類處置”的原則和工業園“一主兩翼”的規劃布局,將存量資產和“一主兩翼”之間空白帶的供水、通信、交通、綠化、房屋建設等基礎設施納入統一管理和建設,完善園區建設性詳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評價和基礎設施規劃,避免出現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真空,防止對集團原有規劃及城鎮基礎設施的破壞。同時對不符合產業布局的進行調整、調劑或者清除園區。尤其是規劃中的兩翼間空白帶,有必要引導其向物流、中介服務、居民小區開發、專業市場開發等方向發展,採取市場經濟的多種融資模式,激活更多的民間投資參與開發建設。二是要按照重點培育、以主代輔的發展方向,圍繞新型建材、機械加工、綠色食品、磷化工等重點產業,加強政策和市場引導。對磷化工產業,繼續堅持以精深加工為主要方向,採取必要的扶持措施,促使綠陵化工磷銨項目、楚源化工六偏項目、廣原公司選礦項目儘快建成投產,使我縣在磷礦資源“采、選、加”三位一體的道路上搶先一步,使之真正成為我縣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有影響的產業。對機械加工業,在永安車橋生產規模不斷放大的同時,要關注萬山新型客車的研發和審批工作,對其客車市場和新型客車的研發給予一定的科技扶持和政策支持。對綠色食品加工業,要督促森源集團加快其食用菌研發基地的建設,充分利用出口貿易許可的許可權,把擴大產品出口份額作為主攻方向。盼盼門作為園區內新型建材的重點企業,原材料和產品兩頭在外,當前需要在培育穩定的勞動力市場方面為企業搞好服務,鼓勵企業組織力量攻關,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市場份額和利潤率。三是不斷完善現有的產業政策。注重以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為導向,積極引導園區傳統的製造企業進行生態化改造,運用清潔生產的新工藝和新技術,建循環型企業。要建立入園企業的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對引進項目的篩選,大力引進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產業項目。要建立已入園企業的績效考核辦法,改變以往單純依靠經濟指標的考核辦法,在經濟指標、安全和清潔生產、資源和能源消耗、社會效益等方面制定統一的考核標準,使之與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目標相配套。

4、進一步完善開發區管理體制。自從1984年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沿海地區成立至今,已近二十多年的歷史。在這二十多年的實踐過程中,各地開發區的管理體制不盡相同,有區政合一、以區代政、以政代區和獨立區域等多種類型。為充分發揮工業園在全縣工業經濟的陣地作用,發[]5號檔案《縣委、縣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建設步伐的意見》中從總體上確立了我縣園區的管理格局,去年6月底順利完成了工業園和招商局的資源整合,並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有效發揮了工業園的項目載體功能。根據目前運行情況,提以下三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儘快確定管委會的內設機構、職能和人員編制。根據園區建設規劃,按照“利於管理,方便辦事”的原則和“決策機構一元化,管理機構行政化,服務機構企業化”的目標,儘早成立“一辦三部”,即辦公室、招商服務部、規劃建設部、資產經營部,核定其職能和人員編制,對工業園區範圍內的經濟、行政、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事務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便於實行“一站式服務”,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不斷探索巨觀管住管好、微觀放開放活的減事放權機制。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不斷探索從以往習慣於管理微觀經濟活動向更多地注重巨觀層面管理的實踐,大幅度地減少審批事項和審批環節,強化政策導向、綜合執法和公共秩序的監督管理,切實轉變管委會工作職能和行政方式,把資源配置的事交給市場,把生產經營權交給企業,把社會服務的事交給事業單位、民眾組織和中介機構。對一些具體的征地、拆遷補償工作,也可以通過一定的契約關係進行委託代理,實行政企分開和政事分開的改革。三是推行選優用優、效率優先的激勵約束機制。建設高素質的開發區行政管理人員隊伍,是開發區事業不斷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在社會大環境難以一時改善的情況下,開發區內要儘可能體現“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的小環境,使開發區既出建設成果,又出人才成果。

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調研報告
產業園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根據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調研活動安排,由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張輝牽頭,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鄉鎮、企業,通過發函諮詢、現場交流、座談討論等方式,了解情況、聽取意見,探討以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快全縣生態工業發展的對策建議,藉以謀劃新思路,總結新經驗,提出新舉措,努力破解制約生態工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區域發展定位和工作部署,堅持既定的發展理念和基本思路,以實現工業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為目標,把發展生態工業作為宜居宜游首位產業的重要支撐,搶抓政策機遇,營造良好環境,推進項目建設,培育特色產業,保增長、擴投資、變方式、調結構,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工業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現出速度穩步增長、結構逐步最佳化、質量不斷提高、後勁明顯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規劃先行,明確了發展方向。修訂完善了工業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工業集中區發展規劃,確定了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產業園區的思路、定位和重點,為加快園區建設、發展生態工業提供了科學依據。二是加大投入,完善了基礎設施。把園區作為生態工業發展的重要平台,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園區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近2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18億元。三是產業主導,形成了規模優勢。圍繞農副產品加工、礦產品選煉和新能源開發,已形成25萬噸種子、4.2萬噸乳製品、46萬噸錳鐵、8萬噸棉漿粕、5萬噸食用酒精、5萬噸紅棗製品生產加工能力和總裝機容量125兆瓦發電能力。四是大力招商引資,夯實了發展基礎。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建立全民招商機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辦法,三北種業、中種國際等知名企業和光伏發電等重大項目落地建設。五是加快改造步伐,延伸了循環鏈條。突出培育循環型產業,著力推進循環化改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初步構建了產業大循環、企業小循環的發展鏈條,資源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受發展階段和自然條件的制約,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園區承載能力不足,難以支撐生態工業的發展需求。現有園區的建設布局可利用的土地較少,同時隨著大沙河開發區和丹霞大景區的建設,原來預留的工業用地被納入商貿文化旅遊產業功能區,已不適宜建設工業項目。二是資源依賴性項目多,“兩頭在外”項目少。我縣工業仍屬於資源型工業,產業層次低、結構單一,規模小、產業鏈條短、帶動性不強。全縣15戶規上企業中,種子加工和礦產品企業11戶,高新技術類企業為空白,制種業一枝獨大,直接影響著全縣生態工業發展。三是企業自身造血功能弱,帶動作用不強。傳統工業比重大,工藝裝備相對落後,企業“散、小、弱”的現狀依然存在;產品研發和轉型升級乏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經營管理不夠精細,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盈利能力普遍較差。規上企業中銷售上億元的企業僅有3戶,稅收在500萬元以上的2戶,千萬元以上的1戶。作為地方特色的紅棗產業,還沒有規上企業;全縣肉牛養殖規模較大,但沒有上規模的屠宰加工企業。四是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硬環境方面,由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分布區域不集中,配套服務不夠完善,可有效利用的建設用地較少,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不強,增加了項目落地難度。軟環境方面,優惠政策不夠“優”,職能部門主動服務意識不夠強,協調服務不夠到位,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前期手續複雜,審批效率不夠高,影響和制約了一些大企業、大項目的入駐和建設。

三、加快生態工業發展的思考

用生態工業的基本要求和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來衡量,我縣生態工業發展尚處於起始階段,工業經濟處於從以規模、速度促發展到以調結構、提質量、重升級促發展的轉折期,實現生態工業的發展目標,必須認真落實縣第十四屆黨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以不破壞自然生態和不污染人居環境為前提,以特色農畜產品深加工、礦產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開發為重點,堅持園區帶動、開放驅動、產業聯動,最佳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層次,推進工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走好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一)堅持綠色取向,圍繞五大特色產業做精農畜產品深加工。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建好玉米制種、奶肉牛、蔬菜、紅棗、葡萄五大特色、綠色農產品基地,延伸深加工產業鏈條。種子加工方面,圍繞打造金張掖國家級現代化玉米制種核心示範基地,建設一流的國家級玉米種子產業園,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培植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的龍頭骨幹企業。玉米加工方面,加大醫藥中間體產品研發力度,重點推進雪晶公司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以雪潤生化和大北農飼料公司為依託,發展甜高粱種植和生物飼料加工轉化。紅棗加工方面,調動紅棗企業協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工企業整合重組、力爭進入規上企業、擴大增量上“謀實招”。引進亞盛集團等知名企業合作發展,加大紅棗科技投入和產品研發力度,做優產品,做亮品牌,徹底扭轉紅棗產業“有市無價”的被動局面。草畜加工方面,依託專業合作社和龍頭加工企業,發展規模養殖、集中交易和物流配送,建立起有效的市場體系。依託雪蓮乳品公司的品牌優勢、基地優勢、基礎設施和人脈資源,積極推進與伊利、蒙牛等省內外乳品企業大集團的合作發展。堅持內引外聯,力爭盤活新華鎮的牛羊屠宰加工廠,使已有的資源發揮應有的效益,實現畜產品加工增值。發揮農作物秸稈資源優勢,實施好升華農生物科技公司45萬噸生物有機肥生產等項目。果蔬加工方面,擴大番茄、中藥材、釀酒葡萄等基地規模,建設小包裝番茄醬、中藥飲片、高端葡萄酒等加工項目。實施蔬菜深度加工,重點利用冷鏈、分級包裝、真空保鮮、脫水凍乾等先進適用技術和設施,發展清潔蔬菜、脫水凍乾蔬菜、休閒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

(二)立足現有基礎,圍繞1500兆瓦規劃做大新能源產業。深入研究國務院和省政府關於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意見精神,吃透電價補貼、財政稅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具體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對我縣光伏產業的支持,力促我縣“百萬千瓦級”光伏產業園規劃列入省市盤子,在“路條”爭取上力爭占有更大的份額。具體工作方面,應全力組織實施1500兆瓦光電產業園發展規劃,確保新疆特變電工4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早日併網發電;已取得“路條”的萬新偉業、振澤公司各5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按照承諾及早開工建設,年內併網發電;積極做好中節能和黃河上游公司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路條”爭取及審批,著力培育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利用華興公司2號特種合金爐具備投資建設的機遇,加大高載能項目的引進和扶持力度,大幅度增加用電負荷,提升電能就地消納能力,為今後項目的爭取創造條件。同時,應做好評估論證工作,加快啟動風電項目的開發建設。

(三)發揮資源優勢,圍繞三個百萬噸項目做強礦產品精深加工。圍繞錳鐵、凹凸棒、原煤“三個百萬噸”礦產資源開發目標,全力抓好宏鑫公司100萬噸錳鐵選煉擴產改造,延伸錳鐵礦加工產業鏈;抓緊前期工作,千方百計加快印尼力寶集團、蘭州天陽公司100萬噸凹凸棒粘土精深加工項目,力爭及早開工建設;引導華騰礦業公司積極尋求戰略合作,推進紅柳園150萬噸原煤開採及精深加工項目。加強溝通銜接,及時跟進服務,確保銀先建材公司10萬立方米商砼站建成投產、富海金澤公司閃佛寺山金礦資源勘探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

四、促進生態工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大力招商引資。首先應對近幾年參加節會招商簽訂的項目進行“回頭看”,通過抓責任制的落實來提高項目的開工率和落地率,藉以堅定各級幹部抓招商引資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其次,應在全員招商、以商招商、重點招商上下功夫。全員招商。強化“無中生有抓項目”的意識,動員縣內外的有識之士積極參與到招商引資工作中來,充分利用血緣、親緣和地緣等人脈資源,搭建平台、推介項目,宣傳優勢、促進合作,實現由職能部門抓招商向全縣上下全員抓招商的轉變。以商招商。通過已在我縣成功投資建設的外來客商和企業,藉助他們的信息、商務渠道和人脈資源,大力宣傳推介我縣的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吸引更多企業入駐臨澤發展。同時,注重發揮企業協會聯繫廣泛、示範帶動性強的作用,把縣內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依靠縣內外的資源和地域優勢,採取合資、獨資、參股等多種形式主動參與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實現以商招商。重點招商。圍繞打造“特色旅遊文化強縣”目標,把旅遊產業開發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對七彩鎮、梨園新村、丹霞地質公園綜合服務區、西遊文化主題公園及星級酒店等項目進行大力推介,並精心籌備參加好蘭洽會等招商節會,通過節會招商、網上招商,在“大景區”建設上有新的作為。另外,應圍繞玉米制種、紅棗、蔬菜、奶肉牛、葡萄等五大特色產業,力爭在牛羊屠宰、乳製品加工以及紅棗產業開發上取得突破。強化責任招商。繼續將招商引資任務量化分解到鄉鎮及重點職能部門,通過落實招商引資責任促進任務落實,並根據省市的最新要求,不斷完善考核激勵辦法,進一步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力爭招商引資項目的開工率和落地率有新的提升。

二是強化幫扶措施。繼續抓好聯繫幫扶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工作制度的落實,按照“五個一”工作要求,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原料供應、產品外銷和改造升級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企業能夠正常經營、有序運轉。對於一些企業存在的招工難、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中層管理人員不足影響項目爭取和行政許可等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應適時組織用工招聘活動,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同時,結合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對企業員工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另一方面應採取推薦大學生到企業就業見習和選派優秀幹部到企業掛職等多種途徑,幫助企業配強中層管理者隊伍,為企業更好、更快發展,提供有效服務,以我們的實際行動,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是加強園區建設。堅持以生態理念引領園區建設,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著力培育發展專業分工明確、協作配套緊密、規模效應顯著的產業集群,使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成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態工業園區。通過爭取國家和省市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吸引民間資本等措施,不斷完善園區道路、供電、供水、供熱、排污、通訊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園區承載能力。科學設定管理、信息、物流、金融等綜合服務網路,健全園區管理服務機構,根據生態工業發展的需要增加建設用地供應,及時解決工業發展無地可用的困局,把園區打造成為聚集生產要素、配置優勢資源的重要平台。同時,應開闊視野,轉變觀念,積極融入全市“兩個園區、千億產值”的生態工業發展格局,對於我們落地有困難的企業和項目,積極予以引導,向“兩個園區”集中,從而在支持全市生態工業發展過程中,借力發展壯大我們的縣域經濟。

四是全力推進項目。項目是增加投資、加快發展的關鍵環節,抓好重點項目,將為加快生態工業發展、實現轉型跨越提供強大動力。應把項目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搶抓“3341”項目工程機遇,想方設法謀項目、千方百計引項目、主動出擊爭項目,堅持“在建一批、上報一批、儲備一批、論證一批”,實現以項目帶投資,以投資促轉型。應認真研究國家投資政策,找準項目工作與產業政策的結合點,有針對性地上報淘汰落後產能、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循環經濟發展等項目,不斷提高項目和資金爭取的成功率。按照“在談項目抓落實、簽約項目抓到位、建設項目抓投產、投產項目抓擴產”的思路,強化機制保障,加大落實力度,確保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

五是做好融資工作。資金問題依然是制約項目建設、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首先,應落實好全縣加快生態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切實保障生態工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企業節能減排、升級改造、科技創新、循環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以獎代補”等方面,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其次,應抓住國家加快“新三板”擴容降低準入門檻和上海股權交易所在我市建立孵化基地的有利時機,舉辦專題輔導會議,對有意向的企業進行培育,引導更多的企業通過股權融資、股權交易等途徑實現直接融資。第三,應推進銀企對接與合作,爭取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對於國家已經允許,在我縣還沒有落地的政策,引導各銀行結合縣域實際和企業情況,加快落地步伐,並不斷開發金融產品,創新融資方式,切實緩解貸款難、擔保難問題。第四,應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廣泛吸引各類資本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為項目建設和企業融資搭建平台。

產業園區建設調研報告
產業園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和城鎮化帶動戰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市委市政府在制定“xx”規劃中,緊緊抓住我市資源富集和基礎工業較好的優勢,把省委省政府“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的要求,貫穿於“xx”規劃的全過程。為全面落實規劃,市委還結合發展實際明確了“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首要建園區、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項目”的指導思想,各縣(特區、區)黨委政府進一步堅定了增比、進位、突破的信心和決心,抓機遇,抓關鍵,以加快產業園區發展為突破口,大力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最佳化結構,推動傳統工業升級換代,適時調整工作機構和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全市上下形成了謀發展、思發展、抓發展的良好氛圍,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的跨越。對此,我們對全市產業園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產業園區建設基本情況

xx月以來,我市把產業園區建設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速發展的平台,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建設。產業園區建設在前期工作、基礎設施和招商引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全市範圍內已經在建或正在規劃的產業園區共12個,規劃面積總的為462.68平方公里。其中,省級產業園區2個:一是紅橋新區(鐘山經濟開發區)。將原水城縣紅山工業集中區和石橋工業集中區合併開發建設,4月正式組建,規劃用地面積59.40平方公里。二是兩河新區(紅果經濟開發區)。規劃用地面積126.36平方公里。市級產業園區5個:一是盤縣盤北(雞場坪)產業園區。含雞場坪園和柏果園,面積約40平方公里。二是水城縣董地產業園區。包括董地園、老鷹山園,面積約36.92平方公里。三是鐘山區水月產業園區。包括月照鄉部分村、水鋼片區、老鷹山鎮部分村,面積約70平方公里。四是六枝特區木崗產業園區。包括木崗鎮全部行政轄區,面積約60平方公里。五是郎岱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郎岱鎮政府所在地及隴腳、灑志等,面積約5平方公里。縣級特色產業園區5個:一是六枝特區岩腳產業園區。包括岩腳鎮老卜底村、民樂村及高橋村,規劃面積約20平方公里。二是盤縣保田產業園區。含響水園、石橋園、新民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面積約5平方公里。三是水城縣發耳產業園區。含發耳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園、楊梅現代農業產業園、都格園等,面積約20平方公里。四是水城縣中箐產業園區。包括雙戛鄉內部分地方,面積約10平方公里。五是鐘山區大灣產業園區。大灣鎮政府所在地及鐘山區汪家寨,面積約10平方公里。

二、產業園區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抓規劃,園區建設初具規模。在產業園區的規劃中,各園區堅持產業聚集發展、集約節約用地的原則,走“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規劃”的路子,融入全省乃至全國的發展大格局中去謀劃。強化產業園區規劃與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主體功能規劃的銜接,以規劃引領大企業、大項目向園區發展,促進產業園區建設規範化、集約化、特色化。如紅橋新區已於11月29日前完成各項規劃,並通過省市城規委審查;兩河新區的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研究兩個規劃已通過評審,控制性詳規和修建性詳規正在編制認證之中;董地產業園區生產發展規劃,已於6月經省經信委審查批覆,園區控制性規劃在7月經市城規委專家評審通過。目前,各產業園區在空間上的戰略布局基本形成,在產業布局上,基本形成了互有依託不重複、緊密相連而相互獨立的格局,初步構建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破解了項目用地、村鎮規劃、城市特色三個難題。

(二)抓配套,園區功能逐步完善。在抓好規劃的同時,四個縣(特區、區)高度重視園區的配套設施建設,突出“兩手抓”,即一手抓基礎建設,一手抓項目建設,爭時間、搶速度,有效地加快了產業園區建設。在積極穩妥地做好土地徵用補償工作的同時,千方百計加快推進園區水、電、路、氣、通訊、網路、有線電視和土地平整等配套功能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以實現“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建設標準,建立起與縣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體系。同時,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投資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或自主建設“區中園”、“園中園”,形成園區建設的良性循環。如紅橋新區、董地產業園區、盤縣兩河新區等園區的基礎設施正在不斷完善。

(三)抓項目,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全市各產業園區圍繞重點產業,結合當地資源秉賦和特色產業,突出園區功能定位,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園區經濟總量不斷壯大。1至10月,全市各園區修建標準廠房12.45萬平方米,建成園區主幹道總里程45.45公里;12個園區簽約項目194個,開工項目114個。

(四)抓機制,園區管理日益完善。在推進園區開發建設過程中,四個縣(特區、區)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園區開發管理機制。目前已有紅橋新區、盤縣兩河新區、水月產業園區、木崗產業園區、岩腳產業園區都成立了園區管委會;董地產業園區、郎岱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中箐產業園區等成立了園區建設指揮部。管理機構名稱雖不同,但專抓園區建設、發展、管理、服務工作的職能是一致的,有效地提升了園區運營質量和效率。

(五)抓制度,制定出台優惠政策。一是各園區編制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獎勵辦法》、《項目準入辦法》和《招商引資首問責任制》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對招商引資項目免費代辦各項手續等工作機制,同時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卡片和宣傳冊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優質、高效的服務吸引企業入駐園區發展;二是積極探索“無縫隙”服務模式。專門成立了園區建設用地報批工作組,加快園區建設用地報批速度;三是實行一個視窗辦事、建立健全客商審批一條龍制度,積極創造條件實現網上申請、網上審批,以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辦事效率;四是開展了行政許可審批、非行政審批、縮短辦事時限等工作;五是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大市場大服務”的模式,建立起高效優質的行政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把“一站式”辦公、政務公開、辦公自動化等各項工作統籌起來,提高為入園企業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六)抓整合,多種投資模式運行。一是通過銀行貸款,建立健全還貸機制,加強銀政合作、銀企合作、通過負債加大投入;二是積極探索發行股票、債券向社會集資的辦法和渠道;三是放寬政策限制進行融資,引進具有資本和建設實力的大型企業和投資集團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加強城市經營;五是充分利用各類開發投資公司對城市有形、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增強資本的流動性和放大效應。

三、當前園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和城鎮化帶動戰略以來,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艱辛努力,我市產業園區建設步伐迅速加快,有力地推進了產業的加速發展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果,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但在加快推進產業園區建設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規劃建設滯後。我市12個產業園區中,除了紅橋新區、兩河新區、董地產業園區有完整總規和詳規外,有一部分產業園區只有一個總體規劃,如木崗產業園區和水城縣中箐產業園區,詳細的產業布局規劃還在制定之中;有些園區如盤縣的盤北(雞場坪)產業園區、保田產業園區和水城縣的發耳產業園區既沒有總體規劃,也沒有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

(二)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全市除了紅橋新區、兩河新區、董地產業園區、木崗產業園區等園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建成企業服務中心等設施外,大多數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後,在園區開發建設過程中仍然面臨著水、電、路、氣、通訊、網路、有線電視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難題,園區整體檔次還不高。

(三)土地徵用補償標準不統一。在園區建設中,土地徵用補償標準是根據《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市建設用地管理若干規定的通知》檔案精神的標準給予補償。但是部分民眾以土地補償低為由上訪,並且到現場阻礙施工,導致場平工作進度慢。

(四)項目招商難度大。部分園區開發建設受地域條件制約,投資成本高,園區招商引資成效不明顯,引進的項目規模小、檔次低,占地面積大、產業關聯度弱,項目質量不高、且污染環境;有的園區產業規劃定位明確,但招商中仍存在“飢不擇食”現象,難以形成產業集聚、產業配套。

(五)管理體制亟待規範。一是管理機構不明確,幹事力量難凝聚。雖然大部分園區都分別成立了園區管委會或指揮部等機構,也組建了園區開發建設領導班子,但有的園區管委會和指揮部都是臨時機構,人員從不同單位借調,影響了園區工作的正常開展。二是有的園區至今無任何規劃和審批手續,工作不知從何開展。如保田產業園區、盤北工業園區和發耳產業園區至今總的發展規劃還未制定出來。

(六)園區建設進度不一。全市12個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只有紅橋新區、董地產業園區、水月園區、木崗產業園區和兩河新區抓得較緊,成效比較明顯,其他園區抓得不緊,強調客觀原因多,等待觀望,存在著嚴重的等、靠、要思想,主觀努力欠缺。以致形成市里抓的幾個園區速度快、成果顯著;縣抓的園區在動、應付檢查;鄉鎮園區不動、強調客觀條件的態勢。

四、進一步強化園區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科學規劃園區發展布局,推動園區產業可持續發展。一是統籌規劃。根據“xx”規劃及全市產業發展重點,結合各縣(特區、區)實際,進一步完善園區規劃,明確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備、有機連結的產業園區空間布局,推進產業加快集聚。二是突出重點。加強對園區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促進資源共享。在政策、資金方面予以傾斜,重點扶持積極性高、抓得紮實的園區,打造集聚效應顯著、輻射帶動力強的特色產業帶,力爭經過5年努力,率先把紅橋和兩河新區打造成“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把水城縣董地產業園區打造成“省示範園區”。三是集約用地。大力推行園區向山要地,建設山地梯田式產業園區,大力推進代建或租(購)標準化廠房工作,建設多層、通用廠房,提高投資強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立項目退出機制,如根據不同行業設定最低投資強度或一年內最低投資總額等,對個別“盲目圈地、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項目,合理引導其退園,消除園區“開而不發”現象。四是促進可持續發展。堅決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業項目入園,大力發展園區循環經濟,減少園區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力求把每個園區都建設成為“生態型、園林化、循環式”的現代產業園區。

(二)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產業園區是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平台和載體,而基礎設施建設則是產業園區吸引項目落地的前提條件,也是能否引進項目、留住項目、加快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市資源富集,資源深加工鏈條拉長,產業進入園區尤為重要,招商引資的成敗,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程度(硬體)和全程為客商服務(軟體)的建設。因此,各園區在政策環境不斷最佳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基礎設施方面要不斷完善、配套,千方百計落實省政府規定的“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不同級別園區的建設標準。

(三)以招商引資為核心,外引內扶推進項目落地。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園區發展的強大動力和主導戰略,充分利用現有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和產業優勢,以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為總抓手,加快建立改善投資環境的長效機制,完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優惠政策,健全激勵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緊緊抓住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方式,推進重點項目招商、園區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僑引商、以台引商、以外引商、以友引商、以商引商、以情引商、網路引商、媒體引商等,多形式、多渠道引進資本、引進產業。採取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個規劃、一套配套措施的方式重點招商,做到“招得來、留得住、能發展”。與此同時,注重發揮本地大企業的優勢,激勵他們在園區投資建設和延長產業鏈的積極性,整合力量加快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項目的開發儲備,狠抓重點項目,搞好項目的洽談、簽約、落地、發展全程服務,建設全方位服務體系和項目開工投產後的經常性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

(四)健全管理機構,進一步明確園區工作職責。已經成形的和正在籌建的園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機構,按照相關檔案要求抓緊理順管理體制,同時明確管理機構和有關責任人職責和負責園區的具體工作。在健全管理機構的基礎上,抓緊完善園區的總體規劃、編制相關的產業規劃和基礎設施的配套等工作,使產業園區的建設快速健康有序發展。

(五)創新園區開發模式,促進園區多樣化發展。從當前我市產業園區的開發模式看,總體是以政府為主導,參與從規劃設計、土地徵用、基礎設施建設到廠房設施建設全過程。政府在扮演開發商角色的同時,也承擔了過多的投資風險。建議引入公司制開發模式,從開發到管理全過程運用市場手段,減少行政行為,逐步將園區建設由政府行為轉化為企業行為,由開發企業將土地生產力、設施使用率以及地產的租賃和銷售作為業務,以投資土地開發和設施建設並通過其產品和服務的銷售來獲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資風險,轉移投資成本,並由此獲得稅收收入,實現政府與開發企業“雙贏”。

(六)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助推園區加快發展。環境是最大的競爭力。投資環境是是園區快速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不斷增強“環境誰優我更優、服務誰好我更好”的宗旨意識;樹立“您帶項目資金來,剩下的事我們辦”的服務理念;全心營造“親商、安商、幫商、富商”的投資環境。建議把園區作為今後的新城區、“經濟特區”來建設,按照“合理規劃、超前設計、提前建設、確保需求”的原則,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搞好社區建設,不斷提高城市化水平。一是穩步推進配套功能設施建設。逐步在園區內設立金融服務、商貿中心、職工住房、文教衛體、公共運輸等設施以及治安機構,建設企業服務中心、培訓體系,改善園區企業和員工工作、生活環境。二是加快土地徵用開發。進一步盤活存量土地,園區可預留部分土地作為園區行政管理及生活設施的商業性開發;結合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認真搞好園區規劃範圍內生態公益林和農保田的調查摸底,做好生態公益林和農保田的置換,降低土地報批門檻和開發成本;積極協調爭取上級有關部門調整出台新的土地優惠出讓政策;出台區域範圍內工業用地統一補償標準,積極穩妥推進土地徵用、拆遷和安置工作。

相關文章:
赴技術產業園區國際創業中心學習的總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