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特色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西部如何貫徹西部大開發戰略,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加快發展,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描繪西部最美的圖畫,這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亟 待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一、西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東西部差距繼續擴大。從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的30年,以現價計算,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東西部之比為7.08∶7.52。在近幾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比率中,占國土面積13.5%的東部地區占65%以上,而國土面積占全國56%的西部僅占13%左右。2.經濟的二元化特徵明顯,結構性矛盾突出。西部地區,以能源、原材料、機械、電子、航天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部門有了一定的發展,農村卻以手工勞動、半手工勞動為主,農業的現代化和機械化水平遠低於東部,經濟的二元化特徵十分明顯;從產業結構看,西部地區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偏大,第三產業發展不足;從所有制結構看,西部地區非國有經濟尚未很好地發揮經濟成長點的作用。3.文化教育科技事業落後,人口整體文化素質偏低。據第三次人口普查資料,每千人中青壯年中文盲、半文盲數,東部北京為125人,江蘇273人,廣東168人,西部四川為237人,貴州為323人,雲南為339人,寧夏西海固地區高達435人。正由於此,西部地區長期陷於一種相對封閉狀態,難以集聚科技人才,難以改變傳統生產方式,進而形成一種貧困的惡性循環。 4.生態環境惡劣、水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落後、社會服務體系不完善。由於大面積毀林(草)和濫砍濫伐,破壞了森林植被,導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和自然災害頻繁。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寧夏、內蒙古的荒漠化、沙塵暴,西南山區的土石流與山體坍塌便是生態環境惡化的具體表現。同時西部地區絕大部分地區公路、鐵路幹線不成體系,通車裡程十分有限,通訊、郵政設施缺乏,供水供電設施不足,給人民生活和社會生產帶來不便,也不利於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二、發展特色經濟,是西部經濟實現超常規、跳躍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特色經濟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發展市場經濟中,利用比較優勢和市場原則,通過競爭而形成的具有鮮明產業特色及企業產品特色的經濟結構。發展特色經濟,是改變過去西部地區粗放、低效發展傳統模式、經濟振興崛起的有力支撐。因為西部地區,無論是整體推進,還是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以及發展教育科技,對外開放,最終著眼點和落腳點在發展特色經濟。

西部省區雖然資源優勢有所發揮,並開始形成了某些支柱產業,但遠未發展為較強競爭力、占有較大市場份額的區域特色經濟,完全可以說,西部地區發展緩慢,很大程度上在於未能實現較快發展市場經濟與較好地發揮資源優勢的有機結合,把資源優勢儘快轉換為經濟優勢。

發展特色經濟,有利於向資源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有利於防止和解決重複建設,實現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有利於形成商品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有利於實施名牌戰略,增強地區經濟實力,有利於推進農村城鎮化。

三、發展西部特色經濟的思路

1.基本思路

抓住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立足現有經濟基礎,發揮潛在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名特優新產品為龍頭,以科技進步為依託,以經濟效益為目標,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帶動地區經濟建設健康、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