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縣精準扶貧調研優秀篇報告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必須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此,我們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採取有效政策措施狠抓落實。

為摸清我縣精準扶貧工作情況,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拓寬思路,促進我縣精準扶貧的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XX年8月28日至9月30日,那坡縣政協專題調研組對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那坡縣精準扶貧的基本情況

那坡縣地處中越邊境,與越南高平、河江兩省的苗皇、河廣、通農、保樂、保林5個縣接壤,邊境線長207公里;全縣國土面積223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2萬公頃,轄有2鎮7鄉127個行政村3個社區;全縣總人口21.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6萬人,世居民族有壯、漢、苗、瑤、彝等5個,是一個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目前,那坡縣貧困人口量多面廣,扶貧開發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加快那坡縣貧困人口脫貧步伐,促進邊境繁榮和邊疆的鞏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xx年x月,那坡縣按照上級精準扶貧工作部署,開展了扶貧對象精確識別和動態管理工作。全縣召開縣級工作動員部署會3次,召開鄉鎮級工作啟動會10次,培訓人員達5962人次。貧困村申請98個,貧困農戶申請27309戶,按照國定、區定任務分解,擬定59個貧困村20816戶81952人為精準扶貧戶,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採取“一申請、兩公示、一公告”的程式和方法,把真正的“窮人”識別出來,真實填寫《貧困戶登記表》,全面掌握全縣貧困狀況,並全部完成識別和通過鄉鎮審核公示和縣級審核公告,確保了扶貧開發攻堅戰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順利推進,為精準扶貧打下基礎。

二、那坡縣開展精準扶貧的主要做法

(一)精準識別,深入開展建檔立卡工作。

一是精準識別貧困人口。

二是精準管理貧困戶信息。

(二)精準幫扶,全面落實扶貧責任制。

一是實現幫扶責任的全覆蓋。

二是確定幫扶項目。

三是確定幫扶項目完成時限。

四是確定脫貧時間。

(三)精準管理,創新社會扶貧機制。

一是實施幹部結對幫扶機制。

二是實施教育扶貧培訓補助。

(四)強化扶貧對象的信息管理。

一是建立長期的工作機制。

二是建立貧困戶進退機制。

(五)精準考核,完善扶貧開發體制機制。

一是督促檢查,深入指導。

二是保障經費,加大監管。

三是建立幫扶監測機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民素質偏低增加了精準識別難度。一是農民的文化素質低,思想覺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準,給精準識別增加難度。二是部分民眾對貧困識別工作不了解,對精準扶貧的目標和要求不明確,造成有些家庭戶對入戶調查工作不支持,嚴重影響精準識別工作推進。

(二)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分布廣,增加了精準扶貧難度。一是地區發展差異,貧困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向沿海地區轉移就業,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小,勞動能力有限,無法有效參與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貧困農村“造血”功能的梗阻。二是貧困人口素質較低,扶持難度大。全縣70%以上的絕對貧困人口是國小以下文化,導致發展無門路、生產無技術、外出務工難,在農村實施規劃扶持項目中出現勞力緊缺和種植項目後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三是一些農村幹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責任心不強,作風不民主,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認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是搞形式,扶貧到戶不一定能兌現,導致鄉村幹部對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四是精準識別要求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差別到人,而識別過程缺乏剛性標準,難以做到讓民眾心服口服。

(三)資金緊缺,影響精準幫扶的項目實施。一是資金不足,項目安排有限。貧困村所需要扶持的項目多資金量大,而每年自治區扶貧辦下達的專項財政資金有限,無法滿足貧困村扶持需求。二是部門整合資金難度大,不利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的開展。雖然貧困村都有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掛點聯繫,有不少單位資金有限,沒有資金投入貧困村參與基礎設施和產業開發,“單位包村、幹部包戶”工作機制沒有真正落實。三是屯級公路建設標準低,建設難度大。如XX年新建屯級砂石路每公里建設補助標準為12萬元,道路硬化建設為每公里 26萬元。XX年建設補助標準有所提高,新建屯級砂石路每公里建設補助標準為15萬元,道路硬化建設為每公里30萬元,但這與交通、發改等部門建設補助標準仍相差較大。四是產業開發資金有限,產業開發難於形成規模。圍繞貧困村產業開發項目,只是軟枝油茶、水果種植和養母豬養殖,實施的項目分散,形不成大規模。如去年參加全區扶貧示範工程“十百千”軟枝油茶項目申報和競選,和參加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小型公益設施建設項目的申報和競選中,那坡縣沒有得到專家評審團的認可,項目落選,連片產業開發無法實施。五是“興邊富民”試點項目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影響項目建設進度。在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暨“興邊富民”先行先試點建設中,共有基礎設施、增收產業、環境與生態、社會事業建設等項目,涉及扶貧、發改、住建、水利、文體、衛生、電業等部門,雖然得到區內外有關部門的一些資金整合,但由於資金缺口較大,影響了項目的實施。

四、推進那坡縣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長期以來,扶貧開發存在著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通過基層的實踐操作,我們認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應圍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

(一)大力宣傳,保障建檔立卡工作有序開展。進一步對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的意義和目的進行再宣傳、再動員,充分發動民眾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基層幹部工作的責任感,加快推進工作。對實際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加以推廣,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予以解決,表揚先進,鞭策落後,確保工作有序開展。

(二)做好民眾申報工作,確定幫扶依據。組織動員民眾申報自己的收入情況,理清民眾收入來源,算清民眾年度收入總賬,是搞好精準扶貧的基礎。農民種地收入好算賬,打工收入很直觀,財產性收入比較固定,經營性收入相對隱蔽。所以,要做好民眾的思想工作,讓其放下包袱,主動申請登記,從而匯總出每一戶比較符合實際的收入基數,作為村民相互對比和是否確定幫扶的依據。

(三)注重評議張榜公示,確保精準識別。在民眾代表充分醞釀評議識別的基礎上,以村委名義進行張榜公布識別出的貧困戶,徵求民眾意見。在一定時間內徵求的意見提交民眾代表再次醞釀評議,並進行二次張榜公布徵求意見。經過二次徵求意見後,支部、村委會同民眾代表共同研究確定精準扶貧對象。經調查研究,認為張榜公示是保證精準識別、公平公正的關鍵所在。另外,在此常規方法的基礎上,操作過程中還可以將調查人口以多少劃分,分割進行。根據貧困村實際情況,將農戶劃分成小組,由小組提出貧困人口對象,經民眾代表評議,這樣就可以減少矛盾,便於工作開展。通過自願申報、民眾評議、調查對比、公告公示、建檔立卡等措施,完成貧困人口精準識別任務。

(四)強化評議手段,實施分類管理 。根據每戶村民上年度收入情況,組織黨員代表、民眾代表進行民主評議。具體為:以村為單位,按照每戶家庭經濟收入情況,結合本村貧困人口指標數,從低到高進行分類排隊,然後選擇確定貧困戶。操作過程中可以將貧困村、貧困農戶進行分類:一是將貧困村分一、二、三類進行優先扶貧開發投入建設發展。第一類是開展以通路、通水、通廣播電視和電話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扶持;第二類是以發展“一村一品”為重點的產業基地建設進行幫扶;第三類是以科技培訓為重點的脫貧能力建設進行扶貧。二是對貧困農戶再進行分類管理。第一類是低保特困戶。智障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體弱喪失勞動力的,大病大災造成生活困難而無力翻身的。全部納入低保範圍,民政部門按當地農村低保標準進行覆核,並負責建檔立卡,列為救助對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們從扶貧對象中剔除出去。第二類是除特困戶外上年收入在全區確定的貧困標準以下,且有脫貧致富意願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脫貧的農民。針對各自的脫貧意願,有針對性地選擇致富項目,最好一個村選擇一個比較共同的產業,形成比較優勢。第三類是上年收入超過全區確定的貧困標準的農戶。政府要幫助這類農戶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現象出現。要從扶持政策、金融貸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給予支持,調動他們進一步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從而使其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五)落實幫扶方式,全面推進“六個到村到戶”。一是結對幫扶到村到戶。完成對貧困村、貧困戶的登記造冊,建檔立卡,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戶制定幫扶計畫,明確掛牌幫扶責任人,確定具體的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一家一戶調研摸底、一家一戶一本台帳、一家一戶一個扶貧計畫、一家一戶結對幫扶、一家一戶回頭跟蹤扶貧效果”,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貧困戶應扶盡扶。二是產業扶持到村到戶。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對象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託,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項目,打造地區產業品牌。改變農戶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戶收入。三是教育培訓到村到戶。通過實施“雨露計畫”等培訓工程,增強貧困民眾自我發展的能力,加快“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的工作進程。改進“雨露計畫”實施方式,以貧困家庭和進城進園安置貧困戶勞動力為重點,集中扶持貧困戶職業學歷教育培訓和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增強貧困民眾自我發展能力。四是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對貧困村長期患重病、重度殘疾、年老體弱的低保戶、貧困戶開展摸底調查,登記造冊,實施危房改造計畫,並將補助資金撥付到位。五是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對於確實過於偏遠的農戶,要靈活運用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等扶貧政策。將農戶調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遷入地要積極為搬遷戶協調解決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學、衛生等必須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並積極為搬遷戶規劃產業發展,確保搬遷戶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六是基礎設施到村到戶。對貧困戶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

(六)落實扶貧資金,實施精準投入。一是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全面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對59個貧困村,要充分藉助各單位、各部門的力量,強化資源整合。建議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加快貧困村項目建設進度,出台硬性檔案規定。要求全縣各部門在編制規劃上報建設項目時重點傾斜安排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開發等項目建設,建立“三位一體”(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大扶貧格局。二是認真做好扶貧貸款和互助資金試點工作。拓寬融資渠道,引導農戶積極發展生產,增加收入。要有計畫地發放扶貧到戶貸款,兌現貼息資金,計畫申請龍頭企業貼息貸款;按計畫申報互助金試點貧困村。三是圍繞精準扶貧工作,將“雨露計畫”、扶貧培訓、互助金試點、社會幫扶等扶貧項目精準扶貧到貧困戶和貧困村。扶持貧困戶 “兩後生”就讀職業技術院校和貧困戶子女就讀高中、開展貧困戶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貧困戶勞動力轉移技術培訓等。幫助貧困戶“兩後生”就讀技術院校和貧困戶子女就讀高中費用困難問題。通過各種扶貧培訓,使貧困戶勞動力掌握種植養殖技術和外出務工技能,以提高貧困戶勞動力生產技能達到增加貧困戶經濟收入的目的,為貧困戶後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