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慧型教學策略》讀書筆記

解決真實生活中個人所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提出新問題的能力;創作或提供個人所屬社會文化所看重的產品或服務的能力。多元智慧型的智慧型觀部分包括了問題解決的內容。

多元智慧型觀的特點。

多元智慧型教學策略的基本原則:如果不與現實生活環境中的實際事物發生作用,思維就不會產生。“適性教育”與改善智慧型弱項相結合;自在性與挑戰性相平衡;多樣性與深刻性相統一;激活動機與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情景性評價(或稱真實性評價);“適性教育”與改善智慧型弱項相結合。

“適性教育”:指以發展學生智慧型強項為主,採用適應學生學習風格的多元化教育。這就必須樹立正視差異善待差異的學生觀。應當使教學具有挑戰性而又沒有威脅。“適性教育”會使學生感到自在,同時教師也應該提供學生接受挑戰和伸展極限的機會。

智慧型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調動起來的能力。在社會和工作中,一個人與他人正確交流有效合作的能力,才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智慧是一種身心兼具的傾向。

多元智慧型理論倡導,改善智慧型弱項,促進全面發展。 “揚長補短“與”揚長避短”策略的運用。增加學生髮展多種智慧型的機會(多元智慧型學校,多元智慧型教室及多元智慧型活動區)。如果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強項學習風格和智慧型的尊重與珍惜,他們就容易接受挑戰。讓學生接觸其弱勢學習風格或智慧型的策略與活動,可以使學生成為更強、更平衡、更有彈性的學習者,而且也能使他們容忍與其行事風格迥異的人。允許學生運用強勢智慧型來進行弱勢科目的學習。

應當處理好化難為易和化易為難的關係;還應正確認識模仿與創造的關係。

不同學科間的差異,主要是“視角”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只有多視角、多種思維方式的教學才能培養視角意識和思維方式意識,才具有發展性。為深刻理解而教。

隱喻是生產性的:幫助我們看到我們所沒有看到的。隱喻是開放性的、啟發性的、引發對話的。邏輯是界定性的: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看到我們已經看到的。它旨在結束和排除。

重複使人動機低落。學生專注於他們感興趣的主題與活動時,我們才能期望學生有自發的動機。

課程應具有“適量”的不確定性、多種可能性、異常性、無效性、耗散性與生動性的經驗。這些因素形成了生活本身的疑問性,也是豐富的轉變性課程的本質。

多元智慧型評價的特點——情境性評價,是指具有相當評價素養的教師,編擬與學習結果套用情景類似的模擬測驗情境,讓學生表現所知、所能的學習結果。

多元智慧型評價的功能,評價功能的變革:淡化甄別性和選拔性評價,強化反饋性、激勵性、診斷性與自我發展能力的評價功能。

形成學校評價文化(評價目標多元;主體多元;內容多元;手段多元;表達形式多元。)

對學生活動的評價,教師為學生設計活動,應在 “關鍵能力”的指導下進行,這樣才能正確評價學生的活動,並通過活動發展學生的特定能力、知識和技能。

關鍵能力是指在知識領域中根據成功者“終極狀態”總結出來的獲得成功的那些主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