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慧型教學策略》讀書筆記

一是評價的目的。在加德納看來,傳統的正規考試往往是為了給被評價者分等排隊,對被評價者幾乎沒有什麼幫助。加德納認為,有用的評價應該達成兩個目標:一個是能向個體提供有益的反饋,另一個是能為個體所在的社區提供有用的資料。評價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為他們提供有關智慧型強項和弱項的信息,亦即能力傾向,並提出繼續學習方向的建議。

二是評價的效度。加德納認為,真正有效的評價,應該在更接近他們“實際工作情況”的條件下進行。也就是說,評價應該是自然的學習環境中的一部分,不應該是教學之外的附加內容。評價應該在個體參與學習的情景中輕鬆地進行的,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要在教師和學生中自然地進行,教師和學生無時無刻不在互相評價,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非正式評價。這種評價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所不在,無時不在。這樣,評價和教學就會融為一體,評價就能更好地預測並促進個體今後的發展。

三是評價的手段。關於如何評價,即評價的手段方法,加德納認為不能僅僅通過傳統的考試和測驗手段來評價教學,因為他們都嚴重地偏向語言和邏輯智慧型。加德納提出了“智慧型公正”的評價手段,即不通過語言和邏輯智慧型而直接觀察運作中的智慧型。比如讓一個個體在不熟悉的地區航行,以確定他的空間智慧型;可以通過觀察個體如何處理與同學的爭吵來評價他的人際交往智慧型;等等。

(2)坎貝爾的評價觀

坎貝爾在多元智力實驗學校進行過較長時間的研究,在此基礎上,他總結並提出了一套多元智力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評價的基本觀點與切實有效的評價方法。以下分別介紹他的評價觀以及他所倡導的評價方法。

①坎貝爾關於評價觀

第一,評價應該是多維度的。在坎貝爾看來,要想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表現,必須從多種維度對學生實施評價,體現學生的多種能力,以全面地評價學生。傳統評價使用的百分制和等級制都很難實現這樣的目標。基於這種觀點,美國一些多元智力實驗學校做了多維度評價的嘗試。比如在美國,有一所實驗學校開發了一份關於數學學習的評價表,這份評價表包括這樣幾個部分: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對數學問題的解釋,對課本問題的解釋,對現實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解題能力,作業的表現,測驗的表現等。用這樣的評價表實施的評價必然是多維度的,它可以讓我們看到被評價者的各種能力表現。

第二,評價應該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坎貝爾認為,評價不應該只是結果的呈現,而應該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描述,記錄學生的成長階段與成長狀況。所以他們提倡讓學生回顧學習檔案、日誌或幾個代表作,主動地進行反思,思考他們的進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一些反思性問題,家長和同伴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議性問題。

第三,評價應該反映教學的信息。在坎貝爾看來,評價應該有重點,因為教學應該有重點。而教學中的重點也應該成為評價中的重點,因為評價是為教學服務的。平均使用力量的做法既不應該發生在教學中,也不應該出現在評價之中。我們應該在評價的重點之中看到教學的重點。因此,他們提出教學內容不是越多就越好,應該壓縮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儘量“少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