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慧型教學策略》讀書筆記

科學活動的關鍵能力,觀察技能,區分相似和不同,假設和檢驗,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四、讀後感

筆者讀了《多元智慧型教與學的策略》感受很深! 從中也了解到了多元智力理論的一些精髓。多元智力是一種全新的有關人類智慧型結構的理論,它的悄然興起,不僅有力詮釋了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而且給我們的課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這種理論它不僅打破傳統的將智力看做是以語言能力和邏輯—數理能力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認識,而認為人的智力是由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關係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考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種智力構成,並從新的角度闡述和分析了智力在個體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發展的潛力等。

縱觀本書,讓筆者對這幾種智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引發了筆者對多元智力這本書的好奇心。觀看至今,也由此聯繫到實際工作,讓筆者對以前認為的智力觀點有了全新的認識。

首先,重新建構了“智力觀”。世界上並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聰明以及怎樣聰明的問題。也就是說,多數人似乎只在某一種或兩種智力領域表現傑出。那么我想,個體如果要想成功地生活和學習,都必須要依靠一種或多種智力。然而,多數人在某一種特定的領域內具有創造性,卻並非在所有的領域內都具有創造性。例如,愛因斯坦雖然具有數學和科學天賦,但他在語言、動覺和人際關係方面卻未能展示出同樣的天賦。也就是說學校里沒有所謂“差生”的存在,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這樣的學生觀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師樂於對每位學生報以積極、熱切期望,並樂於從多角度來的評價、觀察和接納孩子,從而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展他們的潛能。因此我們應以“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都是出色的”為指導思想,共同分享孩子在學習上所取得的一些令人激動的、獨特的突破。

其次,樹立了新的教育觀。多元智力理論,不僅提出了每一位學生都同時擁有智力的優勢領域和弱勢領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優勢領域的同時,應將其優勢領域的特點遷移到弱勢領域中去,從而促使其弱勢領域得到儘可能的發展,這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因此,教育首先是賞識教育,我們應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有能力的人,樂於發掘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潛能,並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賞,樹立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其次教育是個體化的教育,因此我們教師就應該變得更為主動些、自覺些,為每一位學生設計“因材施教”的辦法,以配合其智力組合的特點,促進其優勢才能的展示和發展,實現個人價值;而且,教育還是主動發展的教育,我們教師除了幫助學生髮現和建立其智力優勢領域和弱勢領域之間的聯繫,以此為切入點,還應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將其從事優勢領域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智力特點和意志品質遷移到弱勢領域中去,發展和發現學生身上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髮展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

第三,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多元智力理論倡導的評價思想與《綱要》中學生評價改革的方向相一致,並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與支持。而且,以多元智力理論為依據建立的“評價觀”,有助於教師更好地理解和實踐《綱要》所倡導的評價理念,促使評價成為最佳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由於每個學生的智力特點不同,優勢各異,他們在學習中所表現的及所獲得的都可能超過教師本人,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不是教師的絕對權利。為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和自省作用,應改變評價主體單一的現狀,從教師一元轉向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將學生的自評,互評、教師的評價合理地結合起來,使評價成為學生積極向上的“加油站”。因此,教師要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關注學生個體間發展的差異性和個體內發展的不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