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校本研訓小結3篇

其次,《智慧教師發展手冊》從她誕生那天起,還成為一種對話交流的載體。校本教研強調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經驗、相互切磋技巧、相互交換心得的研究團隊。在同伴、專家的互動中,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打開《智慧教師發展手冊》,每學期在制定“個人三年成長規劃”的基礎上,需要圍繞三規劃制定每學期的個人發展規劃; 教師可結合日常教學活動,圍繞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學細節,用新課程的理念和觀點進行剖析;師徒結對,促進青年教師儘快成長,學校請經驗豐富的好教師帶徒弟;手冊上還留有“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的版面,教師們可以把自己在教改過程中的體會、感悟、思考以講故事的形式記錄下來,參與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的活動;班隊建設強調活動建設,文化建設,以及追蹤固定特殊學生的反思教育;每周進行的教研組活動,內容豐富,如集體備課、教學反思與交流、教學觀摩、說課評課、問題會診、專題研討等等,這些都可以在我們的《智慧教師發展手冊》找到蹤跡,強調教師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不人云亦云,強調教師個人的消化吸收,不做結論,各取所需。

我們深深感到《智慧教師發展手冊》的實施,使教師由過去的閒散變為現在的充實,由過去的工匠型變為現在的專業型,由過去的只重教書,不重教研變為現在的既重教書育人又重教育研究的新型教師,學校教研氛圍日益濃厚,校園精神文化得到充分發揚光大,教師課堂行為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的滿堂灌填鴨式變為現在的開放探究式。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樂於學習,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應該說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了。但如何來評價《智慧教師發展手冊》的有效性?如何來評價教師的參與度?如何找到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有效結合點?如何讓師生融入校本教研、體驗校本研究的快樂……這些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敘事反思”為途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活動背景:

早在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的幾位學者就倡導教師敘事研究的,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的逐步實施,越來越多中國學者和教育界的有識之士也開始提倡在教師中開展敘事研究。所謂教師敘事研究是指教師以敘事的形式來記敘他們所經歷的各種事件與思考,通過對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其背後的教育意義,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育行為的轉變,實現對教育問題的探究。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經歷的、對其專業發展有影響的事實、事件的敘述,二是對事實、事件的分析和思考。從學校的實際來看,教師敘事研究的內容涵蓋了其全部工作,可以將其相對區分為德育敘事、教學敘事、管理敘事和反映影響教師職業觀念與行為的生活事件與經歷的生活敘事。

2.意義

創新例會形式,給教師一個自我展現的平台。原先我校每周五的工作

例會總是由一兩個校領導“包場”,對於教師個人關注不多。為了深化教育改革,總結新課程改革經驗,找尋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進一步激發教師的教育智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我校把每周工作例會劃分為 “教育故事””和“工作安排”兩大板塊,每個板塊每周由一個人主持,並在學期初一次安排到位,儘量讓每位老師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