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校本研訓小結3篇

(3)相關學習培訓。

對每次大型的講座培訓,或者外出培訓,我們都有心得體會上傳,也方便因特別情況沒能參加活動的教師進行二次學習,真正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綜上所述,我們多方位利用qq等網路即時聯絡工具、網路論壇空間、信箱、校園網等進行新形式的集體備課,減少了教師伏案書寫時間,及時解決了教師的疑惑,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

以上匯報的我們近幾年開展的一些重點研訓工作,下面我再簡要介紹一下今後我們在研訓工作中還需努力達到的幾個目標,以及需要開展的重點工作。

四、今後努力方向

(一)加強網路團隊建設,放大研訓效應

在網路環境下集體備課模式試行一學期後,三年級語文組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從網路獲取的資源較多,個人成長得益匪淺。所以我們決定在將這一模式在學校相關備課組推廣,更高效地推進研訓工作成效。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準備繼續以三年級語文備課組為試點,以大家語文網和校園網站為平台建設骨幹教師部落格群。

部落格的誕生為教師的寫作打開了一扇可以與全世界交流的窗戶,校園部落格圈的建設有以下優勢:1.使教研更有成效(快捷方便及時,拉近彼此距離,得到名師指點。)2.讓教師更有成就(得到更多評論,收穫更多啟示,分享更多資源。)我們期待現代教育技術,讓校本教研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二)努力提高學科能力,提升精教力

我們通過校內調研中收集的典型、具體案例,詳實地分析了目前教學現狀以及由於目標缺位引起的課堂症狀,發現達到有效教學的最終目標,需要深思三個問題:你將把學生帶到哪裡(教學目標)?你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裡(教學過程與方法)?而達到這些目標關鍵在於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和學科能力。首先,教師的基本素養包括“課堂教學”專業素養、“教學研究”專業素養、“教育管理”專業素養、“班主任工作”專業素養。其中,前三方面的素養就是直接與學科建設直接相關的。另外,各學科教研組要根據學科特點,通過校本教研,積極探索本學科應具備的各種學科能力,例如教師要具備解讀新課程標準的能力,掌握教材、整合資料的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命題能力,學習能力,組織學生的能力等。

教師的基本素養的提高,應該通過紮實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藉助課堂教學達標活動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師的整體素養,提高教師課程實施能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只有教師的整體素養提高了,學科能力提高了,學科自然就會強大起來。

我們認真研究學校各學科的現狀,根據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明白學校的強勢和弱勢學科,提出了“以強勢學科為龍頭,帶動弱勢學科,以弱勢學科為突破口,以各學科的骨幹優秀教師為領軍人物,形成以以強帶弱,抓強促弱,強強聯手”的學科建設特色。以“學習新課標,苦練基本功,解析教材,質量監控分析……”為主要內容,以教學的基本環節為突破口,以課堂教學達標活動為載體,以教學質量分析為抓手,強化質量監控,最佳化教學過程,不斷增強教學效果,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從而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 營造全校共讀氛圍,提高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