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校本研訓小結3篇

一年來,在全校教師中開展敘述自己的教學故事活動,對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對實施校本研修,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其一,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能夠促進教師深層次的反思,從而深化教師對教育的理解,提高教師的教育實踐能力。

其二,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能夠促進教師實踐智慧的積累。

其三,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能夠使中國小教師人人成為研究者。

其四,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可以促進教師間的經驗交流,從而實現教師的共同成長。

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活動在我校開展一年了,雖然大多只是尋常的小事引發的感悟,但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它必將在實施和完善校本研修過程中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以網路環境下的集體備課試驗,推動教研高效性

網路環境下集體備課不僅是教師利用網路尋找資料、製作課件,更是教師利用網路平台實現立體備課,使集體備課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之間的合作在網路環境下得到實現。網上集體備課具有開放性,互動性,迅速及時性等特點。有利於更及時有效地萃聚集體智慧,最佳化教學方案,減輕教師負擔,增強課堂效果,是教師自我成長的有效途徑。

基於上述原因,我校把三年級語文備課組定為試點,開展網路環境下的集體備課研究。

1.網路環境下的單元集體備課

在學期初組內教師就本冊教材進行單元分工,每人一個單元。然後按照計畫,利用周三、周五集體備課時間,由主備老師分析所備單元的重點難點、教法學法等,提出對所備單元的獨特認識和個性化教法,提供本單元的框架式的“一次備課”。在個體備課的基礎上,我們重點針對主備老師提供的這個單元中一課書的教學設計進行集體研討,理清重點,尋求最佳教學設計方案,直到形成共識,由主備教師修改並記錄下來,然後參考這一課的研討結論,由主備教師修改這個單元的“一次備課”。再把單元“一次備課”傳送給各位教師,由各位教師再根據班級學情和個人風格進行“二次備課”。這個單元集體備課,大多都是在網路環境下完成。

2.網路環境下的日常集體備課

日常教學中,如果某位教師遇到什麼問題或困惑,可以隨時通過網路即時聯絡工具,進行集體研究和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我們的“三年級語文備課”群。比如第一次習作教學後,有老師提出了關於習作批改的困惑,大家就在群里展開討論,經過討論明確了習作批改的基本標準,像這樣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能遇到的,又需要馬上得到答案的問題,不必跟以前一樣等到集體備課時間再去討論,教學中的疑惑能得到及時解決,而且對本來沒有發現問題的老師,通過旁聽和討論,也是一種促進和教育。這種“集體備課”及時、有效,非常實用。

3.網路環境下的階段性集體備課。

我把臨時性教研活動、檢測後的質量分析、培訓活動等集體備課形式,歸到階段性集體備課里。

(1)課例觀摩研討。這是本學期我們學校語文組已經開展的幾次調研活動的評課記錄。所有的評課記錄都是直接在網路上交流的。周五聽課後,就由各位聽課老師撰寫心得,直接發到論壇上。

(2)檢測質量分析。

質量檢測後,組內8位老師詳細分析了流水批改中自己所改試題的答題情況,通過信箱或者qq發給組長匯總,這樣快捷詳實地完成期中質量分析。然後再發布到論壇上,讓各位老師及時了解年級綜合情況,對照自己的工作,反思改進,達到試卷分析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