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研修總結

學生由國中升入高中將面臨許多變化,受這些變化的影響,學生不能儘快地適應高中數學學習,不少國中數學成績的佼佼者,進入高中後成績大幅下降。如何搞好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呢?

1.把握好初、高中教材內容上的斷層 :新課標的實施對初、高中的教材內容都作了很大的改動,而大多數的高中教師並沒有接觸過國中教材,因而對國中教材的內容並是不很了解。雖然在課改後國中教材的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都被大大降低了,但同時那些在高中學習中經常套用到的知識,如立方差公式,韋達定理,二次函式的圖象與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布解的關係等都需要在高一階段補充學習。因而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需要了解學生在國中里學了哪些知識,有些知識在國中里沒有學過而高中里卻要用到這就要在教學中作補充,還有的知識在國中因不是重點只是作為略微了解里但在高中卻是一個重點,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加深。為此在特別在高一數學教學中必須採用“低起點,小步子”的指導思想,幫助學生溫習舊知識,恰當地進行鋪墊,以減緩坡度。

2.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編寫上的不同特點 :國中數學教材中每一新知識的引入往往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很貼近,比較形象,並遵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律,學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國中教材中和敘述方法也比較簡單,語言通俗易懂,直觀性、趣味性強,結論也相對比較少。相對而言,高中數學雖然在課改後難度也有所降低,但總體上相對國中數學來說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較抽象,如高一剛開始集合,函式的定義等;並且其後學習中出現的定理及證明都比較嚴謹,邏輯性強;立體幾何證明更要求學生有很強的空間想像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教材語言敘述比較嚴謹、規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像明顯提高,知識難度加大,且習題類型多,解題技巧靈活多變,有的計算繁冗複雜。這樣,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因而高中教學過程中在講授新內容時,教師應注意創設問題的情境,儘量做到問題的提出、內容的引入和拓寬生動自然,並能自然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嘗試和探索,在數學問題的不斷解決中,讓學生隨時享受到由於自己的艱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化,並能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的效果。特別是在講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時,要創設情境,儘量做到再現數學家的發現過程,在同等情境下讓我們的學生去探索,並經過引導達到真正認識、理解。

3.把握好初、高中教學方法上的不同 :國中數學教學內容少,知識難度不大,教學要求較低,因而教學進度較慢,對於某些重點、難點,教師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反覆講解、多次演練,從而各個擊破。不可否認有些國中教師為了應付中考,讓學生通過機械模仿式的重複練習以達到熟能生巧來提高成績,結果造成“重知識,輕能力”、“重局部,輕整體”、“重試卷(複習資料),輕書本”的不良傾向。國中新課標的實施的確大大緩解這種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影響和學生髮現意識的形成的傳統教學方式,但只要考試評價體制不作大的改變,對普通中學這來說對這種情況還是普遍存在著的。而進入高中以後,教學教材內涵豐富,教學要求高,教學進度快,知識信息廣泛,題目難度加深,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也不可能象國中那樣通過反覆強調來排難釋疑。

新課標下,高中教學往往通過設導、設問、設陷、設變,啟發引導,開拓思路,然後由學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較注意知識的發生過程,傾重對學生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思維品質的培養,相對比較重視學生自己去學習。這使得剛入高中的學生不容易適應這種教學方法。聽課時就存在思維障礙,不容易跟上教師的思維,從而產生學習障礙,影響數學的學習.因而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良好學習習慣是學好高中數學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計畫、課前自習、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這幾個方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可以這樣進行: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制定計畫的習慣,合理安排時間,從盲目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可布置一些思考題和預習作業,保證聽課時有針對性。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聽課,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細看清老師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適當做好筆記;“口到”,即隨時回答老師的提問,以提高聽課效率。引導學生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下課後要反覆閱讀書本,回顧堂上老師所講內容,查閱有關資料,或向教師同學請教,以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引導學生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要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切忌有點小問題,或習題不會做,就不加思索地請教老師同學。引導學生養成系統複習小結的習慣,將所學新知識融入有關的體系和網路中,以保持知識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