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工會主席工作計畫

(三)突出維權,幫扶工作實現新突破。

構建社會化幫扶體系是新形勢下工會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認真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既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重要施政方針,也是對工會系統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新要求。從去年開始強化了幫扶網路建設,構建以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支撐,鄉鎮、街道社區、企業三級聯動的網路體系。投資5萬多元裝修了一個一樓140㎡中心辦公大廳,其中倉儲超市40㎡,配備了兩台電腦以及複印機、傳真機,實現了辦公現代化,並與上級聯網,信息共享。實現了①幫扶體系網路化,②幫扶資金常態化(市財政每年幫扶資金10萬元列入財政預算。③幫扶渠道一體化,④幫扶內容實效化,⑤幫扶工作社會化,不僅加強了幫扶中心“五化”建設,而且還積極拓展幫扶內容:一是實施“送溫暖”活動,XX年兩節期間向150名困難職工發放大米15000斤,豆油1500斤,在“三八”節期間向109名環衛女工免費贈送意外傷害保險卡,聯辦愛心藥店,受惠職工110名,全額6.6萬元。二是實施金秋助學活動,向困難學生及農民工子女發放助學金30500元。三是開展“送清涼,關愛農民工”活動,走訪兩個工地送物品價值4000元。四是在幫扶中心搭設政策法律諮詢,信訪和法律援助平台,延伸了困難職工的幫扶內容,充分發揮職業化主席普法宣傳員,幫扶員,維權員和服務員的作用,接受信訪、法律政策諮詢50多次,法律援助4次,使工會成為名副其實的“職工之家”。五是實施部門包保雙百工程,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由我們總工會牽頭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後,重新核對了“雙百”幫扶對象,把全市200名困難職工和殘疾人納入部門包保目標考核,調動了全社會的力量,加大了對困難職工幫扶的力度。總之,我們工會依託幫扶中心這個平台,精心編制了愛心網路,維權的基地,幫扶了困難職工,促進了社會和諧與穩定。

(四)加強職工隊伍建設,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

一是以勞動競賽為載體廣泛開展崗位技術大練兵、技能比賽活動,提高了廣大職工技術本領,進一步激發了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和經濟技術創新的積極性,促進了企業的穩定和經營效益的提高。二是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職工”活動。三是舉辦了全市街道和社區工會幹部培訓班,講授了《工會法》和工會業務知識。與此同時,還選送基層工會幹部參加省州“創建和諧勞動關係”和“新會計制度”等專題業務培訓。通過培訓教育對基層工會幹部和職工的素質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組織參觀考察,加強對職工的形勢教育,激發了職工熱愛家鄉,振興圖們的熱情。還組織全市32名勞模到涼水有機農業基地、市開發區和日光山進行實地參觀,使職工對改革開放的形勢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增強了信心和責任感。

倡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增強工會大學校的凝聚力,為了充分發揮文化活動的社會教育功能和精神薰陶作用,豐富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今年,我們舉辦了全市職工“迎春杯”桌球比賽,舉辦女職工健康講座11場,受教育人達500多人,組織參加全州護理人員技能大賽。8月末,我們還舉辦了“交通杯”全市職工排球運動會。在今年洪災的情況下,仍有20多支參賽隊,整個比賽打出了風格,打出了友誼,打出了水平,被大家公認為是歷年來最好的一次職工體育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