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情況匯報

為切實把自治區人民政府XX年確定的十項民生工程中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任務落到實處,我們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礦山地質環境項目組織實施工作,最終確定項目39個,項目資金2.71億元,治理面積將突破25平方公里。

(二)以解決新出現問題為突破口,落實礦山企業履行恢復治理地質環境義務。

為避免因礦業開發力度加大而加劇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我們按照“誰開發、誰治理”的原則,堅持制度建設與監督並重,約束礦山企業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一是出台了《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保護條例》,把保護與治理地質環境列為開採企業的法定義務,落實了責任主體,明確了管理許可權,使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納入了依法管理的軌道。二是建立了礦山地質環境評價制度,礦山建設除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外,還要求採礦權人必須編制礦山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和土地復墾方案,規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工程與開採活動同步進行,把防治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避免重走先破壞後治理的老路。三是建立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證金制度,通過強制企業存儲保證金的措施,約束礦山企業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責任。四是建立了礦產資源開發準入制度,以規劃、規模、環境準入和資質準入為重點,實行規模集約開發,避免了亂采濫挖對礦山地質環境造成的破壞。全區關閉地方煤礦825處,淘汰落後產能4200多萬噸;非煤礦山完成整合區域47個,關閉非煤礦山1000多個。使一批真正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到礦產資源開發領域,為開展保護與治理礦山地質環境工作奠定了基礎。

目前,全區已有335家礦山主動投入治理資金4.255億元,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全區礦山企業治理地面塌陷面積30.34平方公里、固體廢棄物堆放面積52.45平方公里、露天采坑面積65.99平方公里、尾礦庫面積1.7平方公里;恢復耕地178.3公頃、林地3063公頃、草地3950公頃、建設用地118公頃。全區5338家礦山企業有2925家存儲了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占全區礦山總數的54.8%,累計存儲保證金7.2556億元。全區已有3050家礦山編制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占全區礦山總數的57.1%,為礦山企業開展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奠定了基礎。

(三)以規劃為指導、制度創新為保障,全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礦山地質環境逐步好轉。全區累計治理礦山面積約165平方公里。

二是綜合效益明顯。全區已恢復林地面積4600公頃、草地5600公頃、耕地214公頃、建設用地284公頃,不僅改善了治理區生態環境,而且補充了耕地和建設用地。通過土地置換,全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已累計提供建設用地2033公頃,即使按照每公頃150萬元出讓,實現出讓收益約30億元。由於地質公園的建設,成功地將地質旅遊、科普旅遊與草原和人文景觀旅遊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特色旅遊,特別是通過世界和國家地質公園的建設,打造了旅遊品牌,擴大了影響,推動了地區經濟發展。XX年,全區地質公園旅遊人數達660萬人次,旅遊收入24.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4%和76%。

三是規劃目標更加明確。先後開展了全區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和地質災害調查等4個專項調查工作,編制了全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基本查清了全區礦山地質環境現狀,查明了全區因礦業開發對土地資源、地質地貌景觀、植被和水資源的破壞程度,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分布、規模及危害,礦山環境污染等問題,以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現狀,確定了全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重點區域。計畫從XX年到2024年用7年時間,實施80項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工程,全面解決長期礦業開發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問題,實現全區礦山地質環境基本好轉,形成開發、治理、恢復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