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情況匯報

(六)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儘快印發《內蒙古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資金管理辦法》,並結合實際,健全礦山治理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項目招標、監理、審計、督促檢查和責任追究制度,規範項目管理和運行。要嚴格執行資質管理制度,加強對項目可研報告和設計編制單位的監管,對資料不實、質量不高有誤導行為的,要暫停其從事相關工作,必要時吊銷相應的資質證書。要建立通報制度,定期對項目實施和管理情況進行通報,宣傳好的經驗和典型,通報存在的問題與教訓,確保項目管理和實施的公開性和公正性。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廣泛宣傳,正面引導,發揮典型示範作用;要分期分批組織承擔任務的盟市分管秘書長、國土資源分管局長、重點企業分管領導進行培訓,分配任務,落實責任。

(七)落實項目管理責任制。

盟市和旗縣要確定專人負責項目管理,建立項目申報、招標、監管、資金管理與使用和驗收責任制度和科學有效嚴謹的驗收體系,組織監理、審計,實施整體驗收。凡在項目申報和實施過程中,弄虛作假、截留挪用項目資金、不按規定進行招標、不落實監督檢查責任、不按設計施工和拖延完工期限的地區,要採取強有力的處罰措施,並與下一年度的項目安排相掛鈎,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發生項目資金挪用的地區,今後不予立項審批。

(八)加強對礦山企業的監管。

要督促礦山企業按規定提取存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保證金,履行治理義務,年底前存儲保證金的礦山占礦山總數的70%以上。要在主動幫助國有重點礦山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地質環境問題的基礎上,督促他們按要求進行恢復治理和提取保證金。通過簽訂責任狀,明確礦山企業的責任義務,並根據礦山地質環境現狀,提出治理計畫,監督落實,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檢查、年底有驗收。對拒不履行義務的礦山,要採取相應的強制措施,必要時與採礦許可證延續、變更和抵押相掛鈎。對在治理周期不能夠使礦山地質環境恢復的開採企業,依法暫時收回採礦許可證,責令限期治理;逾期仍不治理或者治理後驗收不合格的,責令停止生產,使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保證金進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