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基層黨建工作情況匯報

新田縣位於湖南省南部、永州市東南部,陽明山南麓。東鄰桂陽縣,南臨嘉禾縣,西連寧遠縣,北接與祁陽縣交界。新田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建縣,至今已有370年的歷史,是“黃浦三傑”之一蔣先雲、抗日名將鄭作民的故鄉。全縣轄7個鎮12個鄉、379個行政村(居委會),總面積1022.4平方公里,總人口40.45萬人。新田自然條件差,經濟發展相對緩慢,是新一輪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土資源部和省國土資源廳對口扶持縣、革命老區縣。但新田人民勤勞勇敢,艱苦創業,任勞任怨,甘於奉獻。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曾因大辦水利、改天換地的壯舉,贏得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南有新田”的高度讚譽。

全縣共有黨員17401名,其中,農村黨員13731名;基層黨委22個,黨組47個,黨支部(總支)702個。近年來,新田縣委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兩大主題,緊扣“強化基層、夯產基礎、健全機制”的要求,認真開展了以基本陣地、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為主要內容的黨的先進性建設,通過抓基層、打基礎、抓制度、建機制,激發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活力,促進了基層組織建設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為新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持。XX年,新田縣被省委評為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現將我們的工作匯報如下:

一、履行黨建職責,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層

基層活則全盤活,基層強則根基穩。縣委按照“重視基層有新認識、加強基層有新舉措,服務基層有新成效”的工作要求,下移工作重心,從思想、行動和機制上關注基層,切實鞏固和發展基層基礎。

1、履行總攬職責,縣委作“策劃”。縣委認真履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始終把加強基層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基礎工程,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始終注重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樹立向農村傾斜、向基層傾斜的導向,按照“人往基層走、勁往基層使、錢往基層投、物往基層流”的工作方向,堅持高標準謀劃,高質量推進,想基層之所想,急基層之所急,切實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民眾、促進各項工作。

2、創新管理方式,村民唱“主角”。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心在基層。近年來,縣委審時度勢、立足實情,全面推行農村工作“村為主”,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協稅護稅、計畫生育、社會穩定、公益事業、精神文明”等工作實行“縣指導、鄉領導、村為主”的管理模式,不斷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方式和方法,有效地鞏固了農村政權基礎,農民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發揮,村幹部的權力得到了保障,工作重心實現了下移。現全縣85%以上的行政村實現了農村工作“村為主”,村幹部帶領和組織村民自主管理村務和各項社會事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舞台中唱主角。

3、堅持辦點示範,領導當“導演”。按照任務具體化、責任明確化的要求,堅持辦點示範,以點帶面,努力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責任機制和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縣委與鄉鎮黨委、鄉鎮黨委與村黨支部層層簽訂黨建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了黨委(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構建縣級領導各聯繫一個鄉鎮、聯繫一個項目,聯繫一個產業,一個機關幫扶一個村,鄉鎮幹部駐村的興產業促增收保穩定的服務體系。縣級領導經常深入聯繫點指導和督辦,現全縣45名黨員縣級領導分別聯繫19個鄉鎮、共聯繫80個項目和115個烤菸等產業點。通過落實工作責任,堅持辦點示範,形成了“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支部書記抓落實,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級級有動力、層層有人抓的黨建責任機制,促進了基層工作的平衡發展。

4、完善決策機制,民眾當“裁判”。縣委認真落實黨內規章賦予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等民主權利,不斷建立和完善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決策機制,制定了縣委常委民主生活會特邀民眾列席制、政府常務會議民眾旁聽制等制度。決策是否可行、是否反映民意,讓民眾來評判,使決策和惠農政策更符合農村實際,充分反映民意。縣委在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為廣泛徵求民眾意見、共謀科學發展,組建了“我為科學發展建言獻策”的百人諮詢評議團,對縣委常委的分析檢查報告、整改落實方案等進行評議。XX年3月5日,縣政府常務會議特邀9名返鄉農民工、村幹部、企業主等代表列席會議,旁聽會議討論研究支持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7月16日,縣委又邀請7名民眾代表,列席縣委常委民主生活會,對縣委及縣委班子成員工作進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