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工作計畫

環保產業是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是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新的經濟成長點之一。環保產業發展,不僅能為防治污染提供先進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而且可以擴大內需、調整結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加快發展環保產業,是《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確定的戰略任務,對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環保產業是一個具有特殊性質、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性產業。主要包括環保設備(產品)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環保技術服務、自然生態保護、低公害產品生產和環境貿易。

按照全省現代化建設和全國環保產業發展的總體戰略要求,制定本規劃。本規劃在把握全省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的基礎上,明確環保產業發展的基本方針和戰略目標,重點規劃環保設備(產品)生產、資源綜合利用 和環境服務等發展領域。突出規劃的戰略性、指導性和政策性。

一、環保產業發展基礎條件

浙江環保產業伴隨環保事業發展而發展。70年代開始起步,90年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經濟發展的帶動、環保政策法規的促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和全社會環保意識日益提高的推動下,"九五"環保產業迅速成長,初步形成產業基礎和區域優勢。

(一)"九五"成就

1.環保產業初具規模。"九五"時期,全省環保產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年均增長率高於國民經濟的增長率。XX年,環保產業從業單位1967家,固定資產227.2億元,從業人數16萬人。環保產業總產值297.8億元,利潤總額21.7億元,稅金總額16.5億元。環保產業總產值相當於全省國有企業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企業總產值的4.5%。在全省環保產業總產值中:資源綜合利用214.9億元,占72%;環保設備(產品)37.4億元,占12.5%;潔淨產品34.8億元,占12%;環保服務業6億元,占2%;自然生態保護4.7億元,占1.6%。"九五"共認定資源綜合利用企業259家,XX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83.5%。浙江環保產業是全國發展較快的省份,XX年環保產業總產值約占全國的10%,居各省市區第三位;環保設備總產值和利潤總額分別占全國總量的8.6%和22%。

2.環保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積極推進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工作,推廣套用了一批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取得一批技術創新成果。水污染防治方面:具備了大型城市污水處理(20萬噸)的技術開發和製造能力,壓濾設備、膜處理技術、污水泵類技術及產品在國內有較強的競爭力。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電除塵器、袋式除塵及氣力輸灰裝置的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在國內首次獨立設計和承包了70mw火電廠煙氣脫硫裝置,全國火電單機容量300mw、600mw配套電除塵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1/3和2/3,較大噸位的流化床鍋爐、填料和濾料、節能變壓器等產品在國內也有較強競爭力。固體廢棄物處理及綜合利用方面:開發了我國第一台日處理150噸垃圾焚燒爐,綜合利用低品位石灰石和石煤渣、金屬尾礦燒制水泥等技術列為國家第一批優秀實用技術,廢橡膠生產冷凍膠粉等技術國內領先,垃圾焚燒發電起步較快。可再生能源方面:風能發電、太陽能利用、生物質能設備等再生能源利用設備和技術套用處於全國先進水平。環保服務也取得積極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