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發展情況與工作計畫

XX年,我市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一主三化”發展方針和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及現場會精神,落實實施“兩個率先”、建立“兩型社會”和“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採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應對金融危機,促進了縣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3.6億元(XX年可比價),同比增長15.2%;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76.0億元(可比價)、同比增長23.0%,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22.2億元、同比增長17.7%,實現利稅總額25.30億元、同比增長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0.00億元,同比增長46.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0億元,同比增長20.1%;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0億元,同比增長21.5%;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406元,同比增長9.5%;農民人均收入5622元,同比增長10.3%。

一、XX年縣域經濟發展情況

(一)保增長初見成效,全年經濟穩步回升。受國際國內巨觀經濟環境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市縣域經濟探底低開,當季生產總值增長14.1%;二季度巨觀經濟政策效應初現,當季回升增長14.5%;三、四季度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回升步伐加快,三季度當季增長15.0%、四季度當季預計增長15.6%。初步預測,XX年,全市縣域經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3.6億元(XX年可比價),同比增長15.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3.5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79.6億元、增長19.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0.50億元、增長10.2%。

(二)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產業化有新發展。今年以來,國家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稻穀、水產品等農產品價格持續高位,我市農業生產活力增強,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達到33.5萬噸,同比增長3.72%;水產品產量達到29.3萬噸,同比增長7.33%。全市農業產業化組織比去年增加14個,達到592個;市級重點龍頭企業達到39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7家,年產值過千萬元的有33家,過億元的有6家。今年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人均增收68.8元,占農民現金收入增量的11.4%。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斷壯大。

(三)工業生產逐步回暖、經濟效益明顯好轉。全市上下高度重視工業經濟運行工作,認真把握政策效應,充分挖掘市場機遇,實行“一廠一策”保增長,規模工業經濟保持了較好的回升勢頭。1-11月完成工業增加值135.76億元,增長22.72%,其中25家大中型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67.44億元,增長22.37%,較上半年累計增幅加快11.23個百分點。主要工業產品穩定增長,粗鋼同比增長9.97%,生鐵增長11.2%,水泥增長10.01%,鑄鋼件增長278.78%,民用鋼質船舶增長92.93%,服裝增長23.86%。1-10月,鄂州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計335.9億元,同比增長9.94%;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9.78億元,同比增長74.4%,增幅比1-9月提高了74.95個百分點,回升勢頭明顯。

(四)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增長方式逐步最佳化。今年以來,我市在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統籌兼顧,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三大產業結構與工業內部結構均有所最佳化。第三產業比重增加。1-11月,全市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0.94億元,同比增長10.2%,三大產業比重分別為11.74:58.16:30.1,第三產業比重較上年提高了1.7個百分點。結合國家十大重點產業振興規劃實施,優勢產業格局發生新變化。1-11月,全市機械裝備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1.66億元,占全部規模工業比重達到23.3%,醫藥化工行業完成17.9億元,占比13.2%,同比分別上升了3.7、2.8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中,建材、電力行業能耗呈下降趨勢,綜合能源消費量分別為29.8、38.8萬噸標準煤,同比分別下降9.8%和23.1%。高技術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長25.9%,占全部規模工業比重達22.7%,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