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工作計畫三

做好社工職業標準的銜接。貫徹實施《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標準》,做好原*標準與國家標準的銜接過渡工作。參與舉辦國家標準全國培訓班,配合在*籌建中國社工協會培訓機構。

積極推進社會工作實務。按照“拓展領域、增加數量、提高質量”的總體要求,以政法、衛生、教育、民政等領域為重點,推進社會工作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制定在社區推進社會工作的實施辦法。深入開展社會工作示範單位創建活動。

推廣社區志願工作。總結基層社區志願者(義工)經驗,加大力度推廣,並發揮社工帶動志願者(義工)作用。研究制定本市社區志願服務的促進辦法,配合做好《*市志願服務條例》立法調研工作。

八、著眼深化社會行政事務管理改革,著力促進規範發展,做好民政專項社會事務工作

完善婚姻和收養登記工作。進一步推進婚姻、收養登記管理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完善婚姻登記節假日為民服務工作。開展婚姻(收養)規範化視窗建設,完善特邀頒證師制度,進一步推進結婚頒證場所建設。探索建立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事實收養現象發生的工作機制。加強對婚介機構的監督管理。

繼續加強殯葬管理工作。探索建立與市場化管理相適應的殯葬市場管理體制,鞏固、完善“三書制度”,加強殯儀館內部管理,進一步規範殯葬市場。繼續開展社區殯葬服務布點工作,初步建立社區殯葬服務網路。推進公墓等級建設。深化葬式改革。

進一步推進福利企業和假肢矯形器企業管理工作。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管理定位。積極探索和指導社會福利企業改革改制工作,開展投資主體多元化工作試點。加強福利企業自律,推進依法規範管理。完善福利企業招用殘疾職工制度,著力解決在職不在崗問題,強化殘疾職工保障工作。開展假肢和矯形器生產裝配企業資格認定工作,形成規範有效的監管機制。

積極穩妥推進區劃工作。推進行政區劃工作法制化、規範化。圍繞新郊區建設和“1966”規劃體系,開展行政區劃研究和調整工作,推進市屬農場行政管理屬地化進程,完善行政區劃管理格局。組織完成區縣界線聯檢,鞏固、完善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制度。

九、著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著力培育慈善組織和開展慈善活動,大力推進社會慈善事業發展

培育發展各類慈善組織。充分發揮市慈善基金會、紅十字會、老年基金會等公益性慈善組織的示範作用,鼓勵發展實施公益性服務項目的慈善組織,大力發展基層慈善組織。參與制定扶持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社會慈善事業管理體制,大力倡導社會互助、扶助等活動。

完善經常性社會捐贈網路。推進本市社區經常性捐贈點建設,覆蓋全市80%的街鎮。推動經常性捐贈網路運作市場化、管理規範化。開展區域性捐贈資源流通的試點工作。

推進慈善醫療幫困工作。協調完善市慈善基金會、市老年基金會等公益性組織的醫療幫困措施,實施“慈善醫療幫困一卡通”項目,為10萬名無醫保的社區困難民眾提供醫療幫困服務。

十、著眼提升城市文明,著力開展特奧活動,配合做好XX年世界特殊奧運會籌備工作

配合做好特奧組委會、執委會的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籌備。圍繞特奧進社區,啟動“社區接待計畫”準備工作。參與組織籌辦預賽和參賽代表團團長會議等工作,配合做好特奧相關工作,進一步擴大特奧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