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計畫

一、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20*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和省第九次、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及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緊緊圍繞“建設殷實小康、構建和諧*”目標,認真組織實施市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批准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突出重點,狠抓落實,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945.02億元,增長16%。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全市糧食總產149.96萬噸,增長4.3%;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4.38億元,增長6.6%。服務業發展速度加快。全市服務業增加值614.25億元,增長18.5%。工業支撐和帶動作用得到鞏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64.97億元,增長20.42%;實現利稅460.11億元、利潤272.24億元,分別增長37.49%和43.54%。財稅收入快速增長。全市境內稅收總收入214.04億元,增長25.41%;境內財政總收入245.51億元,增長22.4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7.86億元,增長21.26%。金融運行比較平穩。年末全市各項存款餘額1394.84億元,比年初增長13.52%;各項貸款餘額964.88億元,比年初增長13.57%。

經濟結構調整紮實推進,發展方式發生積極變化。農業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基地化、產業化水平提高。全市無公害和綠色、有機農產品分別達到100個和16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4家。自主創新能力有新的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26.2億元,增長37.6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2.13%,比上年末提高3.03個百分點。工業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年內有10個工業產品進入中國名牌產品行列,24個產品進入山東名牌產品行列。服務業發展水平得到提升。現代物流、旅遊、批發和零售等正成為拉動服務業增長的主要力量,50項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投資、消費、出口合力拉動經濟成長。全市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46.83億元,增長25.5%;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3.*億元,增長18.7%,總量和增速創下近5年來的最高水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6%;全市進出口總額46.92億美元,其中出口29.97億美元,分別增長24.8%和19.5%;全年實際引進外來投資168.4億元、同比增長9.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32億美元、增長16.9%,通過資本市場融資超過50億元。淘汰落後產能和節能減排成效明顯。電力工業“上大壓小”全面展開,年內落實關停機組總容量44.375萬千瓦,完成省下達的“xx”壓小任務的88.8%,並向國家申報4台30萬千瓦熱電機組;淘汰立窯水泥生產線22條,關停能耗高、污染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土小”企業1734家。148家重點耗能企業實現節能70.67萬噸標準煤。

城鄉建設進一步加強,區域發展日趨協調。新城區建設穩步推進。路網、管網及綠化、亮化、美化等工程建設日趨完善,體育中心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老城區改造力度加大。中心城區排水管網得到改造提高,部分城鄉結合部、城市背街小巷等得到綜合治理。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四寶山地區生態恢復、萌山山體綠化、荒山綠化、“因景植綠”等工程進展順利,全市新增造林合格面積6667公頃,新增城市綠地405萬平方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濟青高速南線*段、昌國路立交橋、高淄路新城至張店段等7項交通重點工程按期完成。城鎮建設力度加大,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區縣域經濟發展質量提高。突破高青、支持沂源發展工作進入新階段,經濟強區縣發展取得新成績。區域經濟合作日趨活躍,支持菏澤東明、西藏昂仁工作取得新進展。

社會全面進步,和諧*建設邁出新步伐。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得到加強。20*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1.8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5%;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1.2萬人,轉移就業1.7萬人。五大保險基金累計結餘51.04億元,國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取得實質性突破。提高了農村和城市低保對象的保障標準,對城市低保對象適時發放了價格補貼。教育、文化、衛生等全面發展。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進展順利,全部免除了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對貧困家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了“兩免一補”,對高中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了資助政策,建立完善了普通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市、區支中心建設基本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覆蓋,參合農民達到229.91萬人,參合率達到91.37%;改造13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處服務站和400處村衛生室。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得到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4‰,出生人口性別比控制在106.5以內。飲水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新增受益村316個,受益人口15.37萬人。綠色蔬菜的生產、流通、檢測體系日趨完善。新建社區藥店53家,調整布局75家,社區藥店服務人口達到158萬人,服務面達到93%。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1萬個。在中心城區新開公交線路3條,新增環保型公車67台。在全省率先落實了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5849元和6465元,分別增長14.9%和14.62%。體育、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防震減災、雙擁共建、市志、檔案等其他各項事業,以及文明*、平安*建設都取得新成績。市政府為民眾所辦實事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