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

(四)產業化原則。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必須走產業化的道路,集中處理處置設施必須上規模、上檔次;通過技術進步,降低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成本和環境成本。要從最佳經濟效益布局建設我省的固體廢物處理處置項目,按市場經濟模式運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

三、目標

在全省範圍內建立固體廢物全過程控制體系,通過對固體廢物的全過程監控,基本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現代管理目標,使我省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和管理居於全國領先水平。

到*年,初步建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管理機制,在重點區域建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的示範工程,使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加劇的趨勢開始得到控制。

具體指標:全省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率20%,清運率95%,綜合利用率30%,達標處置率35%(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達標處置率50%);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75%,達標處理處置率15%;

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50%,達標處置率20%;

醫療廢物集中達標處置率50%;

廢舊電子電器收集率70%,綜合利用率60%,綠色產品率20%;

廢棄塑膠包裝物和農用薄膜回收利用率50%,用於塑膠包裝物和農用薄膜的可降解塑膠市場占有率40%;

基本建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統,初步建立地級以上市固體廢物環境監控體系。

到XX年,陸續建成基本覆蓋全省的區域性現代化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基地,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基本實現產業化;全省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能力持續發展,基本控制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

具體指標:全省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率30%,清運率98%,綜合利用率40%,達標處置率55%(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達標處置率58%);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80%,達標處理處置率18%;

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60%,達標處置率30%;

醫療廢物集中達標處置率80%;

廢舊電子電器收集率90%,綜合利用率80%,綠色產品率30%;

廢棄塑膠包裝物和農用薄膜回收利用率60%,用於塑膠包裝物和農用薄膜的可降解塑膠市場占有率50%;

完善全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建立覆蓋全省各市、縣的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的環境管理和監測網路。

四、任務與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部門合作,齊抓共管。

各級政府要把本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及城市總體規劃中,並與政府環境保護責任制和環境保護計畫一併實施。

各級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能,要根據本規劃制定本部門詳細的實施計畫,同時各部門必須通力合作,抓緊落實規劃和計畫。計畫部門應將本規劃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計畫,分步實施;經濟綜合管理部門制定有利於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的產業政策,並出台相關技術導則,建立新技術示範基地,制定我省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指導和督促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污染治理;價格主管部門應會同其他各有關部門制定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廢塑膠包裝物和農用薄膜、廢舊電子電器等固體廢物處理的收費政策與標準;環境保護部門履行環境保護統一監督管理職責,加強監督檢查,嚴格執法,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

建設、衛生、經貿、農業和環保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分別抓好生活垃圾、醫療廢物、廢棄塑膠包裝物和農用薄膜、廢舊電子電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內容的實施。

各級政府要優先安排本規劃中所列項目,儘快組織落實建設資金、批准用地,確保工程項目按計畫實施。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以及廢舊電子電器的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的選址要統籌考慮,儘可能一地多用,以求產生規模效益,防止污染,減少選址的困難。

根據本規劃和改善環境質量的要求,各地要制定本轄區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具體規劃、實施計畫並督促實施,加強檢查,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安排治理資金,按照現有的環境標準和要求,對達不到標準和規範要求的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老污染源進行限期治理、關停或搬遷。

(二)建設污染防治工程

1、生活垃圾

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年以前,選擇廣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市進行試點,取得經驗後,再全省推開。各地要因地制宜選擇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具備衛生填埋場地資源和自然條件適宜的城市,可選擇衛生填埋作為垃圾處理的基本方式;珠江三角洲以及具備經濟條件、垃圾熱值條件和缺乏衛生填埋場地資源的城市,可發展焚燒處理;鼓勵採用綜合處理方式處理生活垃圾。通過改擴建和新建一批符合規範要求的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設施,徹底解決生活垃圾的環境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