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

*年前,各級政府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進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的市場化改革。自XX年起省財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用於支持垃圾處理產業化示範工程和相關技術、政策的研究。XX年底前全省城市都要開徵生活垃圾處理費,逐步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新建垃圾處理設施應積極推向市場,引入競爭機制。人口密集地區、相鄰城鎮可聯合建設垃圾處理設施。至XX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生活垃圾處理處置體系和運行管理機制。

我省規劃主要生活垃圾污染防治項目共80個,規劃投資170.6億元。其中,限期治理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設施項目32個,規劃投資8.0億元(見附表2);新建、擴建的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設施項目共48個,規劃投資162.6億元(見附表3)。

2、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與處理堅持“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各個工業企業對產生的固體廢物儘可能資源化,對歷年堆存的工業固體廢物要按照國家和我省的要求進行限期治理;可充分利用現有的水泥廠等高溫焚燒設備對其進行安全處理處置。*年前,選擇廣州、雲浮、韶關等市大型水泥迴轉窯對電鍍、印染和製革污泥進行焚化試點。至XX年,全面建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處置中心,消納大部分工業固體廢物。為解決我省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全省規劃跨區域建設工業固體廢物綜合處理處置中心共12個,規劃投資8.2億元(見附表4)。

3、危險廢物

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督管理,督促企業採取無毒、無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嚴重的原料,源頭上減少危險廢物的產生。處理處置危險廢物要綜合利用、安全填埋和焚燒相結合。適合回收利用的危險廢物,優先採用先進的回收利用技術回收利用;不適合回收利用的危險廢物,應根據其性質、產生狀況和當地的經濟技術條件,建立集中的安全填埋場或焚燒處理設施。*年前,基本完成廣州市廢棄物安全處置中心、廣東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理示範中心(一期)、深圳市危險廢物處理站及安全填埋場(二期)、粵西危險廢物處理中心(一期)以及廣東省劇毒化學品廢物處理中心的建設工作。至XX年,建設覆蓋全省危險廢物安全集中處理處置基地,滿足危險廢物安全處理處置的需要。全省規劃跨區域建設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理處置設施項目共11個,規劃投資30.4億元(見附表5)。

4、醫療廢物

醫療單位要加強醫療廢物源頭處理和管理,同時加快專業化、社會化集中處理處置醫療廢物設施的建設步伐,建立全封閉的收集、運輸、集中處置系統。一些地區在取得資質的情況下,利用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爐(300噸/日以上)劃出一定時段焚燒醫療廢物;醫療廢物的收集、運輸、儲存、焚燒必須嚴格與生活垃圾分開,並有專門管理人員負責醫療廢物的全過程管理。*年以前,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要基本建成區域性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處置中心,至XX年,全省所有醫院產生的醫療廢物基本得到安全處置。全省規劃建設12個跨行政區域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規劃投資1.15億元。(見附表6)。

5、廢舊電子電器

廢舊電子電器污染控制要從源頭開始,在電子電器製造業大力開展綠色生產和綠色產品工程,逐步擴大“環保標誌”、“綠色產品”標誌等產品的種類和產量比例。從廢舊電子電器中回收有用資源,必須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明確規定電子電器生產者和經營者對其生產和經營的產品有回收和處理的責任。全省還要建立滿足需要的廢舊電子電器收集網點。有條件的企業必須自建回收網路和處理處置基地;不能自行回收和處理處置的,按照市場經濟的運行模式付費給專業公司回收和處理。*年前建立省、廣州、清遠、順德、深圳廢舊電子電器綜合處理基地,解決部分廢舊電子電器回收利用問題。至XX年,基本建成覆蓋全省廢舊電子電器回收利用場所,防止廢舊電子電器污染環境。全省規劃建設的廢舊電子電器綜合處理和污染防治項目共8個,規劃投資5.8億元(見附表7)。

6、廢棄塑膠包裝物與農用薄膜

廢棄塑膠包裝物與農用薄膜污染防治,*年前,應以回收利用為主,建立高效運作的回收網路體系,對不能回收利用的廢塑膠要採取妥善措施進行集中安全處置;以生物降解技術作為廢棄塑膠包裝物與農用薄膜污染防治的主要技術,研製或引進一批適合於我省省情的可降解塑膠技術。研究新技術新工藝,開發新型高效促降解助劑,提高塑膠降解的時控性、快速降解和完全降解性。至XX年,用於塑膠包裝物與農用薄膜的可降解塑膠要得到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