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職級改革試點

《國家公務員法》即將提交初審。這部兩年多來11易其稿的法律,立法動議甫出,即深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出台《國家公務員法》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組織保證。現代國家是“專業人員國家”,這些專業人員的水準決定著政府的效率和行政質量。但從1998年到XX年,在人事部抽查的21箇中央部委中,流失本科學歷以上的公務員1039人,其中流失比重最大的是專業人才,特別是涉及外語、國際經濟、國際法、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涉外審計等專業人才。現行的職務設定等管理辦法,不利於調動專業人才的積極性。 摘自:08160.cn

當前,一線執法隊伍龐大,僅公安、稅務、工商、質檢、環保、藥監等政府部門中的基層一線執法公務員就近200萬人。他們是政府形象的視窗,是老百姓接觸最多的一線執法者。可眼下這支基層一線執法隊伍依然是最難以管理的公務員隊伍。現行的制度設計提供的約束功能不足,激勵功能不夠。“什麼人都能執法”的觀念還有相當的市場,有的執法系統甚至依然“誰家的孩子誰家抱”,這種“近親繁殖”的現象亟須改變。同時基層執法部門機構規格低(絕大多數處於科級以下),而隊伍基數越大,職業發展空間越小,70%的基層一線執法公務員在30-40年的職業生涯中只有辦事員、科員兩個發展台階,自然缺少吸引人才、激勵人才的手段。

在現行制度下,公務員的成長發展、物質待遇的改善主要與職務特別是領導職務掛鈎。因此,對廣大公務員來說,職務晉升才是真正的晉升。所謂的“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官本位”,就是這種制度造成的結果。從全國來看,92%的公務員職務層次在科級職務以下,只有8%的公務員是副處級職務以上。依靠職務晉升來提高公務員的待遇,難以調動廣大中低層公務員的積極性。通過創新級別設定,在職務晉升之外,開闢一條職級晉升的渠道,確立“職務晉升”與“職級晉升”的“雙梯制”,增強對公務員的激勵作用。

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的試點

XX年5月28日,人力與社會保障部發布了《XX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提出,將開展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試點。

《公報》稱,研究工資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方案,開展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試點,進行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試調查和分析比較。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工作,分配激勵約束機制不斷完善。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職級與待遇掛鈎制度。近期公開出版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披露,有關部門已經對此制度進行了研究,並擬定了具體辦法。目前,這項制度經中央批准正在縣以下機關開展試點,將在試點基礎上加以完善和推廣。

職務指公務員所具有的頭銜稱謂,主要體現工作能力和職責大小,如縣長;職級,即職務級別,是一定職務層次所對應的級別,主要體現年功和資歷,如縣長所對應的職級是縣處級正職。根據現行公務員法,公務員實行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這意味著,在中國,職務、職級、工資三者相對應、相掛鈎。職務能夠決定職級,職級隨職務變化,並獲得相應的工資待遇。這導致,當前幹部人事管理強調職務較多,工資待遇等都與職務掛鈎。公務員個人發展路徑就僅限於職務晉升這一制度。

職務“單軌”晉升的制度曾發揮積極作用,但在實踐中,也造成了基層幹部成長的“天花板”現象。基層一級特別是鄉鎮一級的公務員,由於其所在的機構行政級別低,晉升空間有限,不少幹部到退休時仍只是科員職級。激勵機制的匱乏消磨了基層公務員的積極性。另外,目前實施的這種職務與職級對應的單軌制也導致了“跑官要官”的不正之風,逐步惡化了選人環境;許多默默奉獻的非領導職務幹部也由於待遇與職務掛鈎,而難以分享制度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