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抓創建  科學管理促發展--學校常規管理達標縣活動情況匯報

四是堅持實施薄弱學校轉化工程。“教育設施落後、衛生狀況差、文化底蘊薄”是制約農村、城鄉結合部和薄弱義務教育學校發展的三大主要方面,我們緊緊圍繞《廣西壯族自治區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達標縣(市、區)評估標準及評估辦法》的指標任務,多措並舉,強力推進薄弱學校轉化工作。第一,開展學校環境大整治活動。我們立足西鄉塘區農村、城鄉結合部和薄弱學校多的實際,針對農村、城鄉結合部和薄弱學校普遍存在衛生死角、亂堆放雜物、花帶雜草叢生、蜘蛛網成片、牆上亂塗亂畫、廁所便槽髒臭、灰塵堆積嚴重等衛生狀況差現象,專門出台了《西鄉塘區農村(城中村)中國小(村完小)常規管理制度》,從整治學校環境衛生入手,深入開展“一天三小掃一周一大掃”、“文明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等德育實踐活動,以行為規範教育為抓手,在行為養成教育上下功夫,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為,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強勁推進“學校潔美工程”向縱深發展,徹底改變農村、城鄉結合部和薄弱學校過去髒、亂、差的落後局面。如壇洛鎮豐平國小、萬秀國小、五里亭二小等校園乾淨整潔。XX年6月16日在我城區召開“南寧市六城區教育督導工作聯席會”,與會人員到了金陵鎮三聯國小、金陵鎮那龍國小、雙定鎮中心國小、雙定鎮義平國小參觀,給予我城區農村學校環境衛生極高評價和讚譽。第二,完小校和教學點的規範管理是創建活動的重點。農村學校中完小校和教學點占數最多,我局將完小校和教學點的工作納入中心國小管理考核,實行捆綁式考核。採取中心國小明確一名副校長每學期深入完小或教學點指導不少於4次以上,檢查各項教育教學方面的措施、計畫的執行和落實情況,客觀地指出存在問題,及時指正;中心國小1-2名優秀教師掛鈎一所完小;中心國小教師與完小教師每月一次集體備課;中心國小組織優秀教師“送教下村”; 每月完小校長例會開展定期匯報制度;中心國小每月對完小和教學點的工作進行一次檢查,每學期進行一次考核等措施,以及完小校每學期力求自行有一點新舉措,開展好學校常規性活動,如升旗、節日慶祝會、學校運動會、“紅領巾負責制”等,把學校的衛生、安全有效地管理起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金陵鎮那龍國小、石埠靈灣國小等管理越來越規範。第三,採取定期檢查和隨機督查相結合的檢查評比。教育局教育督導室、教研室、基教室每學期對農村、城鄉結合部和薄弱學校特別是完小校及教學點的常規管理進行檢查評比,採取定期檢查和隨機督查相結合,對檢查總體評價不合格者,通報批評並限期整改。

五是堅持打造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所具備的文化內蘊的外在表現,反映學校的辦學品味。在檢查中發現,我轄區許多學校缺乏統一的規劃、謀劃和策劃,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學校特色。極少數學校能根據自己謀定的學校特色來建設一系列的校園文化,很多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只停留在臨時性的噴繪上,沒有做長久性的文化積澱建設,校園文化建設顯得很單薄、蒼白。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中學不如國小做得好,民辦學校最薄弱,完小校也比較差。第一,多方協調力爭建立了城區四大班子領導及相關部門聯繫學校制度,有效強化了教育的政府行為,加大了教育基礎設施的經費投入,大大最佳化了育人環境。XX年12月和XX年2月,我局分別下撥校園文化建設一期、二期專項經費302萬元和47萬元,加快了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步伐,進一步淨化、綠化、美化、文化校園,濃厚了校園育人氛圍。第二,組織參觀學習和借鑑先進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我局組織市區48名國小校長到南寧市青秀區濱湖國小、東葛路國小、民主路國小參觀學習,XX年11月25日又組織轄區144所公辦、企事業辦和民辦中國小校長前往武鳴縣雙橋中學、太平中學等中國小參觀學習。不少學校為拓寬教師的視野,還自行組織有關人員前往武鳴縣學校學習。第三,提倡校際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鑑、相互促進。轄區衡陽路國小的“書香教育校園”、清川國小的“綠色教育校園”、三十七中的“責任教育校園”等一大批辦學特色鮮明的品牌學校,已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人士很高的評價及讚賞,產生了良好的輻射作用。我局採用“校長(園長)、書記月工作例會”分別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做得較好的學校召開的形式,會後就地參觀學習,發揮特色學校的示範帶動引領作用。如2月24日“校長(園長)、書記月工作例會”在南師附小召開,會後校長、書記們就地參觀學習該校的校容校貌。第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評比活動。我們堅持以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評比活動為載體,規範校園文化建設,特別對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廣場文化、長廊文化、走廊文化、樓宇文化、教室文化、功能室文化、辦公室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廁所文化、柱子文化、圍牆文化等都提出了規範要求。激勵各校創設濃厚的先進文化學習氛圍,厚積校園文化,無聲地規範師生行為,促進師生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