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基礎立足服務 推進社區殘疾人工作

二是紮實做好殘疾人扶貧幫困工作。殘疾人是社會群體中最弱的群體,因此,各社區對殘疾人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優先、困難救濟優先。在生活上,將困難殘疾人納入低保;對特困殘疾人,動員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已結對幫扶了6位殘疾人,不僅在資金上給予扶持,而且還不定期上門服務,及時幫助其解決困難。如城北社區肢體殘疾人葉小娣,靠擺鞋攤維持生計,但去年因家中不幸被盜,這對本身困難的殘疾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該社區了解到這一情況,立即與電信局團委聯繫,送上了結對幫困款500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每逢春節,社區都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為殘疾人免費送對聯,並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

三是開展扶殘助殘活動。為了使殘疾人能夠得到更具體的幫助和服務,社區殘協開展“一助一”結對服務活動。社區青年志願者也在為殘疾人服務中塑造了新形象,至今社區已有10多位殘疾老人得到他們常年的扶持和幫助。社區衛生服務站每年免費為殘疾人體檢一次,並建立健康檔案。各社區都對社區的重度殘疾人逐一進行了解,並走訪其左鄰右舍,耐心地向鄰里們宣傳,促成了殘疾人與其鄰里結對子,做到了殘疾人的困難有人幫。為特困殘疾人辦好事、辦實事,已成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是積極鼓勵殘疾人自強自立。殘疾人雖然在身體上有缺陷,但他們不能完全依賴於政府和社會,他們也應通過自身的努力,平等地參與社會。社區殘協通過召開座談會的形式,教育殘疾人樂觀進取,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自覺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同時,對殘疾人進行《殘疾人保障法》和就業方面的培訓,鼓勵和幫助殘疾人自謀職業,扶持殘疾人個體就業和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優先安排殘疾人到社區服務網點和公益性服務崗位上就業,並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就業、經營方面的實際困難。

五是豐富殘疾人的文體生活。社區在創建精神文明的活動中,把社區文明宣傳教育和殘疾人教育、扶殘助殘教育結合起來,把社區各類講座和殘疾人工作講座結合起來,把社區的興趣小組活動和殘疾人協會的活動結合起來,為殘疾人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一批殘疾人文體人才脫穎而出:肢殘人陳軍的書畫作品在省市書法比賽中多次獲獎, 並參加了省殘聯組織的中日書法交流,出訪日本。肢殘人饒偉民在舉重項目上奪得市首屆殘運會金牌和省第六屆殘運會銅牌的可喜成績。在文體活動方面,組織適合殘疾人身心特點的聯誼或小型文體活動,如城南社區組織殘疾人參觀福利企業和本縣的一些旅遊點,並為他們拍照留影。

六是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依法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法律援助,是政府為經濟困難的公民和某些特定當事人免費提供法律服務,以保證其合法權益得到實現的法律制度,它是國家保障司法人權和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隨著殘疾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但與正常人相比,殘疾人在遇到麻煩事需要解決時,他們的困難顯得更多。由於受教育的局限和生理、身體結構上的缺陷,行動、溝通的不便和自我保護能力的不足,他們更需要來自外界的幫助與服務。今年,城中社區值《法律援助條例》頒布之際,向轄區的殘疾人每人發放了一張法律援助聯繫卡,為殘疾人當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