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

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

——對我縣部分鄉鎮農戶收入狀況的調研

一、引言

近年來,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導產業——食用菌、畜禽養殖、設施菜已成為我縣大多數鄉鎮增收富民的主要渠道。但同時仍存在一部分鄉鎮產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乏力。而目前我縣農戶收入構成的基本情況怎樣,農業產業化對增加農民收入的具體作用有多大,亟待深入調研。為了獲取有關農戶收入狀況的第一手材料,以了解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農戶收入構成的影響,我們在11月初選取沙坨子、榆樹林子、小寺溝、平房4個鄉鎮進行了實地調查。其中,沙坨子鄉是我縣食用菌生產量最大,發展最好的鄉鎮,被稱為“中國北方食用菌第一鄉”,榆樹林子鎮是我縣設施菜特色鎮,小寺溝則是我縣畜禽養殖特色鎮,平房鄉的畜禽養殖發展得也不錯。因此,本次調查主要在特色產業發展較好的鄉鎮進行,然後通過對不同產業的調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試圖在總體把握農戶收入構成狀況的基礎上,找出農業產業化對農民增收的具體作用及影響農戶收入構成的主要因素,進而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據,同時為更好地通過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合理建議。

1、相關概念界定

(1)農業及農業收入:這裡的農業指農、林、牧、漁各業,是一個廣義概念。農業收入亦即經營農業所獲取的收入,包括從事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所獲取的收入總和,而從事非農業(包括外出打工、個體經營等)獲取的收入則是非農業收入。

(2)農戶類型:根據農戶勞動力從事的產業及農戶收入的構成的不同,將農戶分為純農戶和兼業農戶兩種。純農戶,指家庭勞動力全部從事農業,家庭收入也全部是農業收入的農戶。兼業農戶,指同時從事農業和非農業經營的農戶,農戶中可能有的勞動力從事農業,有的勞動力從事非農業;或者勞動力在農忙時從事農業,農閒則從事非農經營。

(3)總收入、純收入與淨收入:

總收入=基本收入+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

基本收入=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

家庭經營收入=農業收入+其他非農業收入

純收入=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純收入+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

家庭經營純收入=家庭經營收入—投入的物質生產原料成本

淨收入=家庭經營淨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

2、調查程式

1、選取調查對象:4個鄉鎮(每個鄉鎮選2個村)。

2、對所選擇的鄉鎮、村組進行總體情況的調查。

3、在了解鄉鎮、村組總體情況的基礎上,分別選取3—5戶具有代表性的純農戶、兼業戶,對其2003—2004年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深入的調查。

3、調查對象

這次調查中,對4個鄉鎮87個村的部分農戶進行了調查。所選樣本村數10個,樣本農戶數為22戶。其中,在沙坨子鄉22個村,選取了情況大廟村、廟後村和沙坨子村,共1260戶、5043人,特別調查了該鄉雙百畝花香菇科技示範園區暨下崗職工再就業孵化基地;在榆樹林子鎮30個村,選取了鄭杖子村和百岱營子村,共694戶、2775人,特別調查了村民劉利峰、宋英山兩戶;在小寺溝鎮19個村,選取了養殖專業村胡杖子村和養殖重點村單家店村、佟杖子村,共803戶、3215人,特別調查了新建的雅圖溝金泉養殖場和單家店6戶民眾合夥建設分戶飼養的養牛場;在平房鄉16個村,選取了東櫻桃溝村和太平梁村,共744戶、2976人,特別調查了該鄉引進社會資金進行農業產業化建設的太平梁李龍江養牛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