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期刊現狀及文摘類刊物前景分析

隨著媒體集團的不斷建立,加入wto後不斷變化的發展環境。中國新聞業日趨激烈。據了解,我國目前為止擁有2000多種報紙,上萬種期刊。據手頭的十幾份期刊分析文章盤點2002年的期刊特別是文摘類期刊市場,筆者總結出如下現象:

(1)停刊、修刊、終刊正是2002年最為普遍的現象,從中華讀書報上獲得訊息,2001年1月,30餘種新期刊面世,這種平均一天一刊的速度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同時,1月的全國期刊訂貨會也盛況空前。於是有人預言:2001年將成為“期刊年”。然而,在2002年11、12月份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均有雜誌在報紙或期刊上宣布了自己停、休、終的現象,去年以來,湖北省出版的5種文摘期刊或文叢分別是《特別關注》、《大家參考》、《休閒文摘》、《讀書文摘》、《民族文匯》,其初期市場反響均不錯,有的在當時甚至已具有相當規模。但訖今為止,真正發展起來的僅僅一家。市場上有贏家也有輸家,輸家多,贏家少。說明文摘類刊物競爭已趨向白熱化,同時也說明“只有滯銷的期刊,沒有萎縮的市場”。

(2)文摘雜誌更加主題化、專門化,如《財經文摘》、《財智文摘》〈父母〉〈孩子〉;《父母》、《孩子》定位於撫育和幼教,《理財周刊》定位於中產階級的各種理財問題資料越來越新,選材也越來越寬泛。據北京零點公司在2002年6月初在北京等地的調查,《演講與口才》、《電腦愛好者》和《集郵》。在“最喜愛的期刊”調查中,《演講與口才》占了3%的比例、《電腦愛好者》占了2%的比例,《集郵》占了1%的比例。據了解,這些雜誌的發行量能保持一般水平。讀者群細分,一方面能擁有較為穩定的讀者群,為基本發行量打出基礎;另一方面讀者群受到限制,難有更大的拓展空間。

(3)發行量過百萬的期刊,39%為教育類雜誌,綜合類雜誌和政經類雜誌分別占35%和26%,截止到2001年1月10,世紀華文通過對已知大發行量期刊的電話調查結果顯示,2001年發行量過百萬冊的期刊如下(僅供參考): 1、 《讀者》(含鄉村版)半月刊(月發量)500萬冊; 2、 《半月談》(含時事資料手冊)半月刊(期發量)450萬冊; 3、 《知音 》半月刊(月發量)423萬冊; 4、 《故事會》月刊372萬冊; 5、 《時事報告》月刊370萬冊; 6、 《家庭》半月刊(月發量)305萬冊; 7、 《第二課堂》 半月刊(月發量)280萬冊; 8、 《青年文摘 》 半月刊(月發量)213萬冊; 9、 《家庭醫生》 半月刊(月發量)192萬冊; 10、《國小生時代》 月刊160萬冊; 11、《國小生天地》 半月刊(月發量)160萬冊; 12、《國小生導讀》 月刊145萬冊; 13、《當代國小生》 半月刊(月發量)159萬冊 14、《支部生活》 月刊144萬冊; 15、《少先隊員》 半月刊(月發量)143萬冊 16、《中學生天地》 月刊106萬冊; 17、《中國稅務》 月刊131萬冊; 18、《共產黨員》 月刊130萬冊; 19、《人之初 》 月刊113萬冊; 20、《農民文摘》 月刊106萬冊; 21、《黨的生活》 月刊105萬冊; 22、《中學生必讀》 月刊102萬冊; 23、《求是》半月刊(期發量)101萬冊。

上述刊物中,除少數雜誌是行政力量強制訂閱外,其餘都是自費訂閱。數據顯示, 雜誌比較適合一定文化層次和對某一行業有特殊需求的讀者閱讀,弄清楚雜誌的讀者群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