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論壇發言稿:教師要有教育良知

這一個個孩子,在教師眼中,只是一個學生而已,有的也許認為他不值一提,不名一文;但在父母眼中,他們可都是心肝寶貝,即使他再不爭氣,再差,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再加上現在多是獨生子女,幾代人的希望,就寄托在這一個孩子身上,孩子的一切牽動著老老少少幾代人的心啊!誰不老,誰沒希望;家長的希望,後半生的寄託,全都在他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身上。聽聽家長的心聲吧:“我的莊稼收成好不好,我的生意賺不賺,我的生活如不如意,我都不在乎;我就在乎我的孩子,在乎孩子的成長,在乎孩子的學習,只要孩子好了,什麼都好了。如果我的孩子不爭氣,我做的一切還有什麼意思。”常常,我們在理所當然地接受家長對我們的尊敬(有時甚至是必恭必敬)時,在自感滿足中,就沒有感受到其中切切的期待,沉沉的託付嗎?你又可曾看見有多少母親因為孩子流下的傷心的淚水?你可曾聽見過有多少父親重重的嘆息?你是否能體會多少親人剜心的痛?老師們,我們也是父母,將心比心,你就忍心嗎?我們不誇大教育的作用,“教育雖不是萬能的,卻也不是不能的”,那么,我們是否盡心盡力,做到問心無愧了呢?

沒有我的老師一路的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現在,從教的接力棒交到了我手上,我又該怎樣呢?我讓我的學生在幾十年後憶起的又是什麼?在深思後,我以行動做出了回答。

四、實踐良知。

從教以來,我謹記老師 的教誨,踏著教師的足跡,一天天的實踐著我作為一個教師應有的良知。

聰明伶俐的孩子,成績優秀的學生,誰都喜歡,人見人愛。這些孩子,成長的路上就沒缺少過愛,以至愛到泛濫的程度,認為教師的關愛是理所當然的了。這也許就是教師們談得多的優生離校後記不住教師,反而是差生最尊敬教師了。相比之下,我們的關愛又分了多少給差生呢?而真正的差生是非常少的。即使有,只要他們盡力了,也無可指責,所謂七個指頭不會一樣齊么。同時,只要你認真觀察也不難發現,在某些方面,這些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往往走出教室,不管是課外活動,還是家訪,他們是多么的可愛。所以,能不能去愛這些孩子,是對教師教育良知的考驗。也許在老師的誇獎中會出現愛迪生,在教師讚許的目光中會誕生牛頓,即使什麼也沒有,也讓學生感受到了你濃濃的愛。

1、用真情愛差生。

XX級學生楊xx,這孩子天生坐不住,國小的收穫是認識一些漢字,因學習吃力,很不想上學。但其父親是位孤兒,吃過沒文化的苦,無論如何也要讓孩子上學,該學生一次次回家,又一次被家長押回學校。老師並沒有歧視,而是發動同學幫他,在教師共同的勸說下,勉強留了下來。在與特殊生“幫扶結對”中,他成了我的幫扶對象。因他名字中有一個“帥”字,課下,就叫他“帥哥”,喊得他臉紅紅的,心裡甜甜的。從此,記憶好的我常會健忘,不是請他去幫著拿一下教具,就是抱一重作業本,“忙”不過來時也把他請到家裡幫忙乾點活(幹活是假,藉機拉近關係是真),擺上他喜歡吃的小吃,就這樣朋友般的談開了。不久,這孩子跑前竄後的成了我的小尾巴,各學科都學不好的他,卻突然被新開設的英語學科吸引住了。根據這一發現,我決定讓他專攻英語,他至此就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學英語上。一直坐不住的他坐住了,整個人與以前相比判若兩人,英語竟然達到了班上中等水平。雖然最終沒讓他補起其他科目,但卻留住了學生的心,改變了學生的人,從而也影響了學生的一生。國中畢業後,該生就外出打工去了,半年過後,他就樂滋滋地打電話:說他在外面更加覺得英語有用,好多包裝上都寫的是英語,有了英語的基礎,又可以學電腦。他說他還借好了高中的書,準備自學英語和電腦,他的老闆看他這樣勤學,也非常喜歡他,準備托以重任。現在,這孩子在廣州一家很不錯的工廠打工,月薪XX多元,家長看到老師就說,沒想到我的娃兒這么爭氣,全靠老師你了。

2、用愛心轉化差生。

99級學生周xx,反應不慢,成績也基本過得去,在初一時,我上他的音樂,我終於見識了常被談及的他的厲害,如果那節課他不找點事兒出來,那就是奇蹟;如果那天他請假,上起課特別輕鬆。上課、下課不是惹這個,就是動那個,要他站,從來都是一幅吊兒郎當的樣子,把他拉直站好,一會兒整個身子又耷拉下去了,衣服從不扣,幫他扣上,保管轉眼間竟連扣子也被他弄走了;就這樣還算好,半期不久,乾脆連教室也不進了,在老師幾次與家長幫助教育無效後,竟然和街上一個學生一道趁大人不在,當起了家賊,偷了家裡幾十斤花生賣。這時,老師、家長的那個“氣”是可想而知,特別是家長,因家中一兒一女,兒子是他的寶,父親又是村幹部,家境在當地還算不錯的,孩子再調皮,那是小事,再怎樣,也絕不可能讓自己孩子品行也變差,甚至走上犯罪的路吧。一氣之下,家長不要他讀了,把他喊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