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民眾經濟和發展策劃

市人民政府:

根據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和市委十二屆四次全體會議精神,我委起草了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已經市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批准。現將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年經濟社會發展成績顯著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市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要求和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同心同德,開拓進取,全面和超額完成了市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年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崛起新跨越的良好開局。

一是在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上取得重大進展。實現了五個大幅增長:生產總值大幅增長,總量突破5000億元,達到5469億元,增長13%,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超過計畫目標2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總收入突破600億元,達到664.6億元,增長28.2%。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0億元,達到3300億元,增長23%。社會消費大幅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600億元,達到1683.1億元,增長17.9%,比上年加快2.4個百分點。進出口大幅增長,海關進出口總額94.8億美元,增長53%。其中,出口突破50億美元,達到54.6億美元,增長45.5%。

二是在重點工程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實施市重點工程93項,總投資1435.3億元,當年完成投資361億元,是近幾年來投資規模最大、項目數量最多、覆蓋領域最廣的一年。並形成了四個明顯標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XX公里,統調電力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到XX年鐵路營運里程突破3000公里的骨幹工程相繼開工,第一批列入規劃的348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今年汛前可基本完成。

三是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重大進展。出現了三個積極變化:產業結構出現了積極變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6.6∶51.7∶31.6,二產比重首次突破50%,達到51.7%,提高2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比重首次突破40%,達到41.4%,提高2.7個百分點。經濟成長質量出現了積極變化,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首次突破200%,達到203%,提高27.7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2.2%,提高1.1個百分點;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到83.8%,提高2.4個百分點。投資結構出現了積極變化,薄弱環節、重大產業投資力度加大,非國有投資比重上升。在城鎮投資中,工業、科技等領域投資增長都在40%以上,非國有投資占64.7%,提高7個百分點。

四是在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上取得重大進展。突出體現在: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紮實推進,到去年底,已淘汰水泥生產能力265萬噸,關閉小火電機組67萬千瓦。污染物處理能力大幅提高,當年建成南昌、宜春等設區市污水處理廠7座、垃圾處理場4座,新增城市日污水處理能力66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1030噸。單位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實現雙下降,預計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5%,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市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達到77.2%,11個設區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五是在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上取得重大進展。年初確定的民生工程八個方面、52件實事全面完成,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各項教育和科技事業穩步推進,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首次超過普通高中,達到29.8萬人;人才流動實現了進大於出的突破,流進流出比轉變為1.15∶1。城鄉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網路覆蓋全市97.7%的城市居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擴大到80個縣(市、區)。文化體育事業加快發展,建成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八一起義紀念館等一批重大文化設施,成功爭取到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的舉辦權。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87‰以內。就業和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新增城鎮就業崗位45萬個,200萬城鄉低保對象得到保障。城鄉居民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2元,增長17.5%,農民人均純收入4098元,增長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