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健康教育活動方案(4篇)

為了提高師生的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健康水平,進一步營造校園的心理教育氛圍,加強我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促使學生科學地認識、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形成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學校把12月定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

一、活動目的與宗旨

活動目的:通過主題活動,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與作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在全校掀起維護心理健康的熱潮。

活動宗旨:

1.教會學生管理自己的情緒,使其擁有積極穩定的情緒,避免患各種情緒障礙。

2.幫助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我和周圍世界,從而使學生能與同學、老師、父母融洽相處。

3.使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擺脫不良心態,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二、活動主題:關注心理健康、構建和諧校園

三、活動時間:XX年12月

四、活動內容

(一)心理健康活動月啟動暨國旗下講話

1.宣布心理健康活動月開始

2.宣讀虎山國小心理健康活動月方案

3.以“關注心理健康、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進行國旗下講話

4.小學生心理健康系列講座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系列講座

利用每周升起儀式上的“道德講堂”,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系列講座

1、怎樣克服厭學的心理

2、怎樣克服考試焦慮的心理

3、如何戰勝心理挫折

4、怎樣與人交往

(三)心理遊戲大賽

時間:12月6日上午

地點:學校西操場

比賽項目:

1、蜈蚣競走

活動對象:一、二年級

目的:培養團體協作精神,合作心理

規則:

①每個班級選出8男8女參加比賽

②每班16名隊員排成一列,後面的同學用雙手抱住前面同學的腰,連成一條“大蜈蚣”。全體蹲下,齊步向前走,以最後一名同學到達終點為準,先到終點者為優勝。

③中途如果佇列斷開,必須在原地連線好才能繼續前進。

2、車輪大戰

活動對象:三年級

目的:培養協作互助的心理品質

規則:

①每個班級選20名隊員參賽,10男10女,分為四組,每組5人,場地兩頭各兩組,進行接力比賽。

②準備5張晚報大小的報紙、雙面膠,製作大紙環(班級自己準備)。

③5人都站在大紙環里,一起前進,前進過程中,紙環不能落地、不能斷開。斷開者,要在原地粘好才能繼續前進,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3、二人三足比賽

活動對象:四年級

目的:培養協作互助的心理品質

規則:

①每個班級男女各8人共16個人參賽,每兩人一組,分為8組,跑道兩頭各站4組,進行接力比賽

②運動員首先把內側的小腿用小布條捆住,進行接力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如果綁帶斷開,隊伍要停下來,先綁好再進行比賽,

③以先完成比賽者為勝。

4、呼啦圈穿行

活動對象:五年級

目的:培養團體協作精神

規則:

①每個班級選8男8女共16個人參賽

②每名同學雙手胸前交叉,然後手拉手站成一個圈,將呼啦圈掛在兩位同學之間的手上,手不許鬆開。

③在起始隊員的手上系一條紅布,要求呼啦圈從起始點經過每一位同學,最終又回到起始的位置。以速度快者為勝。

(四)製作、互贈“快樂心語卡”

3-5年級學生製作“快樂心語卡”,讓學生在心語卡上摘錄下令人愉快的名言佳句或警句,送給最喜歡的人。12月12日前完成。

(五)心理健康活動課比賽

12月10日學校舉行心理健康活動課比賽,學校做好有關記錄。

(六)黑板報

各班以“關注心理健康,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出一期黑板報,低年段以學生的學習為內容,比如:如何養成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怎樣讓孩子們快樂學習;中年段以如何調節情緒,快樂每一天,或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為內容;高年段以溝通、互動、和諧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為內容。

健康教育活動方案
2019健康教育活動方案(2) | 返回目錄

主題:健康的內涵

時間:XX年4月5日

地點:社區教育學校

形式:講授

主講人:李啟程(黃土國小校健康教育教師)

參加人:社區居民

主要內容:

健康是人類生命存在的正常狀態,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興旺的保證。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維護全體公民的健康,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幫助人民獲得健康是我們每一個體育健康教育教師工作者的職責和神聖使命。

今天,我們大家在一起,主要是了解什麼是健康。

由於人們所處的時代、環境和條件不同,對健康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過去,人們一般認為身體沒病、無傷、無殘就是“健康”。隨著人類疾病譜的改變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在深化。

現代的人們認識到:除了生物性因素外,心理、社會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行為都是許多疾病發生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在關注人的健康時,單從“生物人”的角度看問題就明顯的不夠全面,必須考慮到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對人健康的影響。隨著這種認識的加深,過去的“生物醫學模式”則轉化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年在其《組織法》中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這就是說,人的健康不僅是在生理上沒有疾病、軀體健全和不虛弱,而且還應該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平衡狀態,並且還包括人與社會的良好適應,達到與社會和諧相處。人不僅有肉體還有精神;人不僅是一個自然人、生物人,還是一個社會人。這一健康的新概念就是把人的軀體與精神結合,並把個體與社會結合所提出的,是對健康的一個全面定義。

一個完全健康的人不僅是自身客觀上擁有健康,而且應該懂得基本的健康知識,具有追求健康的信念和意識,具備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對他人和社會承擔健康責任。

還有一種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我們稱為亞健康。多指無臨床症狀和體徵,或者有病症感覺而無臨床檢查證據,但已有潛在的發病傾向的信息,處於

機體結構退化和生理功能減退的低質與心理失衡狀態。

活動總結:通過此次講座,讓山區居民了解了什麼叫健康,糾正了他們對健康的錯誤理解。有的居民說:“我們以前以為一天能吃三頓飯,不生病,就叫健康,更不知道什麼叫“亞健康”,我們都非常需要這樣的講座。”

龍泉驛區黃土鎮社區教育學校

XX年4月5日

(二)

主題:影響健康的因素

時間:XX年8月15日

地點:社區教育學校

形式:講授

主講人:李啟程(黃土鎮學校體育健康教育教師)

參加人:社區居民

主要內容:

上半年,我們在這裡共同學習了什麼健康,今天我們在這裡繼續上半年的話題,講一講影響健康的因素的有哪些。我在講的時候希望大家聯繫到自己的實際,我想這樣大家會對這堂講座理解得更深刻。

上半人類的健康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除遺傳、心理和行為(生活方式)等內在因素外,生物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等外在因素都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

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會穩定狀況(戰爭或和平)、經濟狀況、醫療衛生服務、食品和飲水供應、社區服務、人際關係、文化風俗等等,其中無一不與健康關係密切。

自然環境:它包括氣候情況、地理條件、水質和土壤情況(包括所含礦物質)、磁場與射線等等,也都直接與人的生存和健康密切相關。如某些地區由於水土中微量元素的多或少可以造成氟中毒、碘缺乏病、大骨節病、克山病等地方病。

生物環境:主要指人們生存的環境中的生物狀態,特別是致病和傳播疾病的生物的濃度、活躍情況和致病性等。如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和蚊子、蒼蠅、蟑螂等蟲媒以及老鼠等動物。當人生存的環境中這些生物濃度較高或致病性強時就必然對人的健康產生威脅。

遺傳因素:人的身體素質特點會遺傳給後代,某些疾病也具有遺傳性,如血友病、白化病、糖尿病等。

心理因素:它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健康,例如長期的心理緊張可以導致高血壓,突然的情緒激動可以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行為(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危害健康,如長期大量吸菸可以導致氣管炎、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甚至會增加患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機會。長期過量飲酒可能損害肝臟並引發其他消化系統疾病。高脂高膽固醇飲食可以導致動脈血管硬化和冠心病。高糖飲食、缺少運動可能引起糖尿病。

科學研究表明,在上述影響健康的諸因素中,人類所患疾病中有45%與生活方式有關

,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與生活方式有關。在美國,不健康生活方式占總死因中的48.9%,在我國占37.3%。這說明人類的行為因素對自身健康的影響極大。

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早期受家庭的影響較多,如飲食習慣、衛生習慣(如刷牙習慣)、起居習慣等。但隨著年齡的增加,也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逐漸調整自己的行為,在進入青年和成年以後就會形成比較固定的行為習慣。如是否講究衛生、是否喜歡運動、是否喜歡與人交流、是否吸菸飲酒等等。這些行為習慣也就是生活方式將對他們的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針對影響現代人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全球人口的期望壽命可以延長12年以上。

1、合理膳食。即營養要全面均衡。每餐以八分飽為宜,主食由細糧、雜糧搭配,減少動物性脂肪和甜食的攝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豆製品和牛奶,限制鹽的用量,每人每天攝入鹽的不超過6克。

2、適量運動。運動貴在堅持,重在適度。項目應因人而異,每周可做輕中度運動5次,每次半小時左右。中青年可打球、長跑。中老年可快步行走、慢跑、騎腳踏車。適量運動是預防和消除疲勞、保證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

3、戒菸限酒。吸菸酗酒是健康的大敵。吸菸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肺癌、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多種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任何年齡的人戒菸都可獲得健康上的真正收益。據科學家們多年的實驗後發現,吸菸者在戒菸後其體內器官會發生一系列有益的變化: 20分鐘內:血壓降到標準水平;脈搏降到標準速度;手、腳的溫度升到標準體溫。8小時內: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到正常水平;血液中氧的含量增至正常水平。24小時內:心肌梗塞危險性降低。48小時內:神經末梢的功能逐漸開始恢復;嗅覺和味覺對外界物質敏感性增強。72小時內:支氣管不再痙攣,呼吸大為舒暢,肺活量增加。2星期至一個月:血液循環穩定;走路穩而輕;肺功能改善30%。1至9個月:咳嗽、鼻竇充血、疲勞、氣短等症狀減輕;氣管和支氣管的黏膜上出現新的纖毛,處理粘液的功能增強;痰減少,肺部較乾淨,感染機會減少;身體的能量儲備提高;體重可增加2_3公斤。1年內:冠狀動脈硬化危險減至吸菸者的一半。

今年是我國政府承諾執行全球控制菸草框架公約的第二年。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請勿吸菸。如果一時戒菸有困難,每天吸菸應限量,並逐漸減少直至徹底戒菸。酒要少飲,不喝高度烈性酒,經常或過量酒會影響健康。

活動總結:通過此次講座,進一步加深了社區居民對健康的理解,讓他們明白了影響他們健康的原因在哪裡,糾正了他們平時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

【範例】

主題: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時間:3月15日

地點:社區教育學校

形式:講授

主講人:李啟程(黃土鎮學校體育健康教育教師)

參加人:黃土中國小校、義和國小校全體體育健康教育教師

主要內容:

傳播、行為干預和技能培訓是健康教育的三個基本方法。

傳播概述

傳播就是傳遞、散布、交流信息的行為和過程。具體地說,傳播是一種社會性傳遞信息的行為,是個人之間和集體之間,以及集體與個人之間交換傳遞信息的過程。一個完整的傳播活動不僅是傳送信息,同時要收集反饋信息,因此,通常把傳播稱為“交流”。

(一) 傳播的分類

套用於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是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兩種類型。

1.人際傳播。人際傳播也稱人際交流,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直接的信息溝通活動。這種交流活動主要通過語言來完成,也可以通過非語言的方式來進行,如動作、手勢、表情、信號(包括文和符號)等,是傳播活動中一種古老而普遍的方式。

人際傳播可以分為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三種形式。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傳播形式有交談、訪問、勸告、諮詢等。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傳播形式有授課、報告、演講、講座等。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傳播形式有會談、座談、討論等。其特點是直接、充分、準確、簡便易行,不受機構、媒介、時空等條件限制;交流雙方可以立即得到反饋,雙方可以即時了解對方對信息的接受程度和傳播效果。

2. 大眾傳播。大眾傳播是指職業性的信息傳播機構使用電子和印刷技術,通過廣播、電視、網路、報紙、期刊、書籍等媒介向範圍廣泛、為數眾多的社會人群進行的信息傳播活動。其特點是信息的傳送者是職業性的傳播機構和人員;信息的接受者眾多;信息量大,覆蓋範圍廣,傳播速度快;基本上是單向傳播,缺乏即時和充分的反饋。

(二) 傳播要素

一次完整的傳播活動,必須有一些基本因素存在,這些基本因素稱為傳播要素。

1.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指傳遞信息的個

人(如衛生工作者)或團體(如報社、電台、通訊社),是信息的發出者。

2. 信息。在傳播學中信息就是傳者所傳遞的內容。

3. 媒介。是信息的載體,傳遞信息的中介渠道。如書刊、報紙、宣傳畫等。

4. 受傳者。在傳播過程中接受信息的一方(如聽眾、觀眾等)。信息接受者人數眾多簡稱為客群。

5. 效果。受傳者接受信息後產生的反應。

6. 反饋。反饋是指受傳者對信息的反應和把這種反應回歸到傳者的過程。在交流活動中反饋可以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可能是受傳者主動的反饋,也可能是傳者主動的收集。

例如,健康教育人員利用宣傳畫向嬰兒的母親宣傳母乳餵養的好處,健康教育人員就是信息的傳送者,畫面上講的“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和飲料”就是信息,宣傳畫是傳播的媒介,嬰兒的母親就是信息的接受者。嬰兒的母親聽到這些信息後的反應就是效果,健康教育人員了解到這些效果就是得到了反饋。

二、傳播材料的使用

健康教育傳播材料就是指配合健康教育工作使用的印刷材料(如報刊、小冊子、傳單、折頁、牆報、圖片、宣傳畫等)、聲像製品(如幻燈片、錄像帶、錄音帶、電影片、光碟影碟等)、實物模具(如人體模型、器官標本等)。健康教育傳播材料能使健康信息和保健技能的傳授更生動、更直觀、更容易理解,能夠取得比僅用語言要好的效果。

基層健康教育工作者在使用健康教育傳播材料應注意以下技巧:

使用面向個體的材料一般來說,在對個體使用材料(如傳單、折頁)時,健教人員應該對使用方法給予指導。提示材料的重點內容,使對方加深印象;幫助對方掌握材料中的某些方法和技能。

使用面向群體的材料在使用面向群體的健康教育材料(如展板、掛圖、幻燈片)時,選擇的時間最好是大部分參與者能夠接受的時間;向受傳者展示的畫面、文要力求讓他們看得見、看得清;講解者套用當地民眾易懂的語言講解,吐應清晰;每次傳播活動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一個小時左右為宜。

使用面向大眾的材料基層衛生保健單位經常可能收到或購買可供在公共場所張貼使用的健康教育材料(如宣傳畫、牆報、報紙),一般來說這類材料只能由大眾選擇性地接受,健教工作者不可能向客群作直接的講解、說明。在使用上要選擇在允許張貼和擺放且人們經常通過而又易於駐足的地方,如衛生所的候診室、街道集市上的布告欄學校的公開欄等;宣傳品應掛貼在光線明亮的地方。

五、基層健康教育常用方法與媒介

基層常用的健康傳播方法和可使用的媒介有多種,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具體採用。

(一) 口頭交談

通過與目標人群面對面的談話,傳遞知識,指導行為。簡便易行,是基層開展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

(二)

專題講座

以辦學習班的形式組織大家進行學習,是一種群體教育方法,適用於目標人群的系統教育。

(三) 健康諮詢

通過解答目標人群提出的健康問題,幫助其作出健康行為決策,諮詢工作應由專業人員承擔。

(四) 小組討論

通常由6—10人組成,在健康教育人員的引導下,小組成員集體討論,互幫互學,適用於技能訓練和行為改變。

(五) 標語

形式簡單,製作方便,內容明確,號召力、鼓動性強,適用於造輿論,創造氛圍。

(六) 傳單

針對目標人群某一問題製作傳單,內容較詳細,可大量印製、廣泛散發。

(七) 小冊子

內容系統,知識性強,易保存,可長期使用。

(八) 科普報刊

定期出版發行,信息量大,綜合性強,是目標人群學習保健知識、積累信息的好幫手,但不適於文化水平低的目標人群。

(九)折頁

圖文並茂,直觀,易理解,易保存,適用於需要反覆學習的信息傳播及對某些技能的具體指導,適合發給文化水平低的個人使用。

(十)黑板報與牆報

定期更新內容,簡便易行,可隨時編排內容,在某些適宜地點可用。

(十一)衛生科普專欄

在目標人群居住或活動區設立專欄,可貼圖片、宣傳畫,也可寫上文,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教育性。

(十二)宣傳畫

以繪畫形式和藝術感染力向目標人群宣傳有關知識,受到普遍喜愛。

(十三)廣播

傳播迅速,聽眾廣泛,語言表達靈活多樣。給目標人群以親切感,但不適於具體操作的指導。

(十四)電教材料

如投影片、幻燈片、錄音錄像節目等。形象生動,為民眾所喜聞樂見,適用於群體教育。

行為干預

健康相關行為是指個體或團體的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行為。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促進健康的行為和危害健康的行為。

(一) 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是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為,如定期身體檢查、不吸菸、不酗酒等。包括日常健康行為(合理營養、積極鍛鍊等)、保健行為(定期體檢、預防接種、系統保健管理)、保護行為(調適、主動迴避)、避免有害環境對健康的影響、戒除不良嗜好、求醫遵醫行為等。

(二) 不健康行為

不健康行

為是不利於自身和他人健康、可能增加疾病發生的危險、加重病情、促使疾病預後不良的行為,又稱危害健康行為。如飯前便後不洗手、懷孕期間不到醫院做檢查等行為。

二、行為改變的知信行模式

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預防疾病、維護和增進健康,它要求人們自覺地採取符合健康、增進健康的行為,改變已養成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然而行為改變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因此各國學者提出了很多有關行為改變的理論,下面簡要介紹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模式可用下式表示:

知 信 行

知(知識和學習)是基礎;信(信念和態度)是動力;行(包括產生促進健康行為、消除危害健康行為等行為改變過程)是目標。要達到行為改變的目標,必須有知作為基礎,要有信作為動力。如戒菸,為達到戒菸的目標,健康教育者必須通過多種方法將菸草的危害性、有害成分、戒菸的益處以及如何戒菸的知識傳授給吸菸者。具備了知識,只有採取積極的態度,對知識進行有根據的獨立思考,對自己有強烈的責任感,就可逐步形成信念,知識上升為信念,就可支配人的行動。當吸菸者採取積極的戒菸態度,相信吸菸有害健康,並確信自己有能力戒菸時,戒菸就可成功,不健康行為得到改變。

三、行為干預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干預是指針對環境以及團體和個體的行為進行影響,使之向有利於健康的方向轉變所進行的—系列活動。干預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一項重要工作方法,從實際工作來看,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主要是行為干預。

行為干預可分為行為指導和行為矯正。行為指導是通過語言、文、聲像等材料進行信息傳播、教育培訓和具體指導來幫助教育對象產生某些健康認知,建立和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如號召人們不要吸菸、告誡人們在非典流行期間不要前往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行為矯正則是健康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標,採用一定的手段,幫助和促使矯正對象改變自身特定行為的干預過程。如組織戒菸班,幫助吸菸者戒菸;組織家庭主婦培訓班,教給主婦們怎樣烹調低鹽菜餚等都是對某些特定行為的矯正。

(一)、行為干預的手段

1.行政干預。行政干預指通過政府機構運用行政手段,對社區或團體的不健康行為進行行政措施干預。例如某縣縣政府採取措施打擊私鹽,就是對使用非碘鹽行為的一種干預。

2.法規干預。法規具有強制性和指令性的特點,以法規條例作為特殊手段,來使群體的行為符合社會或社區所提倡的健康規範。如母嬰保健法、食品衛生法、公共衛生

管理條例等衛生法規等都是行為干預的有力措施。

3.傳播干預。傳播是干預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主要是用信息傳遞的方法干預、影響人的行為。大量的反覆的信息傳播,可以使人的行為發生改變。正如電視廣告所起的作用,吸引人的廣告多次播放,就能夠引導消費者購買該種商品。

4.教育干預。教育干預是較行政干預更專業化,較傳播干預更具有針對性的一種以培訓為主要手段的社會教育活動。如新婚夫婦講習班、預防非典知識講座等。不僅提供知識信息,喚起人群的健康意識,而且指導受訓者建立健康行為。

5、技能幹預。技能幹預是使目標人群通過掌握自我保健技能來獲取健康。如指導主婦儲存碘鹽、使用碘鹽,教幼兒家長配製口服補液鹽和糖鹽水,教家長測幼兒體溫、體重等都屬技能幹預,平常稱為技能訓練。

培 訓

培訓是教育方法的一種。培訓是對目標人員進行專項內容教育和技能訓練的過程。實施一項健康教育計畫離不開培訓工作,因為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健康教育工作者就不可能把健康教育計畫轉變成行動,也就不能實現計畫的目標。同時,培訓也是實施傳播和干預的一種人際交流方式,經常在健康教育的實踐活動中套用。因此,開展培訓工作是各級衛生和健康教育專業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

活動總結:通過此次講座,增強了體育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升了他們對健康教育的業務素質。但此次培訓由於時間等原因顯得有些倉促,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對健康教育要求越來越高,僅此一次培訓,遠遠不能達到健康教育的要求,因此,在以後的工作中應該不斷加強學習,總結經驗,從而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更好地為學生和社區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務。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隊會活動方案
2019健康教育活動方案(3) | 返回目錄

活動目的:

1、組織學生觀看法制教育專題片、法制教育影視片。

2、了解一些有關《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方面的知識,以及了解身邊的不良因素對人的危害,從而使學生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3、讓學生懂得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

4、讓學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活動準備:

1、《心理健康教育手冊》

2、心理健康諮詢台。

3、心理健康教育諮詢網站

4、利用黑板報的形式,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5、大螢幕展示心理健康教育。

6、辦心理健康手抄小報。

活動過程:

1、班主任介紹班會內容。並宣布大會開始。

2、中隊長講這次班會的主要目的和意義。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教師以一種更寬鬆、更接納和理解的態度來認識和看待學生和學生的行為,不僅注意到行為本身,更注重去發現併合理滿足這些行為背後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簡單地進行是非判斷,而是從一種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體現出了對學生的尊重、一種對“人”的尊重,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師生關係的前提,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面臨的重要課題。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是師生的共同責任。

3、教師講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來,由於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變化,我國學校教育和兒童發展事業受到了衝擊和挑戰。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小學生中間,約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鬱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4、小組討論:如何才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我們應該怎樣做?

5、讓學生從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獲取信息,增長知識。

6、教師總結講話

7、主題班隊會結束。

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2019健康教育活動方案(4) | 返回目錄

班會目標:通過本次班會,明確我們全班同學為了班級的衛生應該做些什麼。制定出具體的搞好衛生的計畫、措施。

班會方式:合作討論,各抒己見。

參加人員:全班同學、班主任。

班會程式:

一、談話導入

主持人:上周,我們討論了關於健康的很多話題,今天讓我們繼續來探討下什麼對我們學生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好的,今天班會的主題是《我健康,我快樂》。

板書主題:我健康,我快樂

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

二、組織討論

主持人:上周,我們都是從個人的方面來講了要從哪些方面來注意清潔衛生。那么我們的第2個家——班級也要從哪些方面來注意呢?

學生自由交流:

①不能隨地吐痰。要吐在紙里包起來後在仍到垃圾桶里。

②教室要注意通風。

③每天都要擦櫃門和窗台。

④隨時關注教室衛生,發現附近有垃圾及時把它清理乾淨。

⑤不隨手亂拋紙片,不隨處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在建築物上留下鞋印、球印,不在校園牆壁、走廊、桌面等處亂寫亂畫、不損壞公物。不在教學區內吃零食,不向樓下拋雜物等。

師總結:同時要在告別不衛生習慣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自覺的、隨時隨地的撿拾地上的垃圾,擦洗牆上、桌面上、黑板上、地磚上的污點、污痕。我們不僅要注意自己的衛生,同時也要注意我們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希望大家能真正引起注意,讓我們在健康積極的環境中生活。為創建一個衛生整潔的校園環境多作貢獻。

3.評價監督機制:各人根據交流,整理出適合自己實施的具體措施,條款。號召同學從我做起,搞好班級衛生。同學們,這次班會開得非常成功,同學們發現了優點不足之處,並制定了可行的措施。願同學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搞好我班衛生。班級衛生從我做起。互相監督,揭發違紀。

心理健康教育課班會策劃方案——集中注意我能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周活動方案
中學年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方案
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方案
5.25心理健康教育日活動方案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策劃書
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工作方案
社區健康教育策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