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教師發言稿:高一家長會班主任發言稿

家長們也許會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因素很多,這不僅僅與學習基礎有關,而且還與孩子的心態和習慣密切相關,學生的學習習慣很重要,現在高三的很多將要畢業的學生,就有部分同學嘆息,現在我們不是不想學,也不是不會學,而是在高一、高二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備考的時候,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為使學生提高成績,考上理想大學,我們正在採取以下幾項措施,也是要跟大家談到的第三個問題。

第一,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著重於以下幾個習慣的養成:

其一,自學習慣。自學是學生在課堂接受新知前必須進行的過程,一堂課能否學習好,其前提是學生是否進行了有效紮實的課前預習。因為只有學生自主學習,才能對知識點有自己的判斷,老師才能進行有效地輔導,所以自學的習慣尤為重要。

其二,討論探究的習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合作,是一個成功社會人必須具備的素質,這一點同樣也應該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預習結束之後,由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討論自主解決疑難問題,這樣不僅教會學生探究新知知識,更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中中解決了學習中第二個問題,對知識點的理解再表達,從而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第二,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通過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其他各科老師在上課時也自覺得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

第三,關注情緒變化,加強心理疏導:發現問題;個別談心,解決個體問題;開主題班會,解決共性問題;開展文體活動,緩解心理壓力。

溫馨提醒

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那么不管老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學校里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里折射出來,而學校複雜的教育過程產生困難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因此給各位家長提個醒:

(1)幫助孩子確定適當目標

(2)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

(3)關注孩子的進步而不是名次

(4)溝通——多傾聽孩子的訴說

(5)多和老師聯繫,及時了解情況

給孩子一個能夠達到的目標——家長適當的期望值

孩子是家長的希望,教育好孩子是老師的希望。父母對孩子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響孩子將來所取得成就的大小。應該有一定的期望值,儘量要恰到好處。

期望值過高:孩子拚命按家長的意願生活、學習,也許父母感到滿足,但孩子生活得較為壓抑,甚至影響心理健康。盡力後仍達不到家長的要求,雙方均失望,可能導致孩子自暴自棄

期望值過低或沒有:孩子會認為缺少外在精神支持,認為不被重視、無所謂。

適當的期望值:在原有基礎上適當拔高,不操之過急,不要拔得過高,否則可能大家都失望。

給家長的幾點建議:

每天付出多一些……

多一些問候(在孩子累了的時候)

多一些幫助(在孩子需要的時候)

多一些關心(在孩子軟弱的時候)

多一些鼓勵(在孩子泄氣的時候)

多一些寬容(在孩子犯錯的時候)

——家是孩子心中最溫暖的地方。

學生成功的妙方:

學生:時間+汗水+方法=成功

家長:關心+鼓勵+支持=成功

——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面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幫助孩子成功!